1、下列古语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的是( )
①天地之大,黎元为先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③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老人摔倒“扶不扶”? 这不仅是个人道德问题,也关系到社会文明风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4条规定,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为社会善行义举提供法律“托底”。这一规定( )
①维护了老年人的基本政治权利
②反映了法律对道德具有促进作用
③体现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2年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并于2022年12月1日正式施行。该法在草案审议期间,中国人大网公布了草案全文,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由此可见( )
A.民主决策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的根本途径
B.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得到了切实保障
C.我国推动在重大决策前和决策中进行充分协商
D.民主监督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重要保证
4、小明学习了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下列是她对民主的一些理解,你认为正确的
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③民主就是自由发表意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④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在“维护祖国统一”主题演讲比赛中,小雨听到这样一些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A.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C.“一国两制”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D.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6、下列热点事件与其所体现的观点或道理表述相符的是( )
选项 | 热点事件 | 体现的观点或道理 |
A |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 实现同步富裕 |
B | 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 坚持以公民为中心 |
C | 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 | 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
D | 出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 教育是发展的第一动力 |
A.A
B.B
C.C
D.D
7、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桥梁、中国航天、中国电商……一个个打上了中国标记的基础设施、科技成果、行业成就,正在不断为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成为中国的国家名片。由此可见( )
①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
③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④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战略重心
A.①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8、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建设法治政府,就要( )
A.依法执政,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B.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
C.扩大政府的行政权力,防止权力滥用
D.确保每个司法案件都能体现公平正义
9、2023年7月18日,2022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昆明举行。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季维智、西南林业大学教授杜官本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这说明( )
A.我国很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B.创新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C.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可以创新
D.脑力劳动更能受到尊重
10、2023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2周年。70多年来,西藏社会面貌日新月异,西藏各族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取得了亘古未有的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
①坚持“一国两制”,维护祖国统一②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根本制度
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④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是( )
A.与时俱进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独立自主
D.中华传统文化
12、某校举办“中国人·中国梦”演讲比赛,小寒同学收集了一些关键词,并按照图片中的时间节点进行排序,图中▲处依次应填( )
关键词: ①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全面小康” ③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1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其中特别强调要实现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有( )
①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
②加强对贫困农民的教育培训,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
③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
④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征收就读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下图呈现了我国火车票的发展过程。火车票从“有形”到“无形”的变化说明( )
A.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
B.创新需发扬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C.创新已成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D.生活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和舒适
15、对下列行为进行点评正确的是( )
序号 | 行为 | 点评 |
① | 罗某实名举报某执法人员违规执法行为 | 参与民主监督 |
② | 小明的爸爸参与社区选民投票 | 参与民主决策 |
③ | 刘老师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向政协提交议案 | 参与民主协商 |
④ | 龙龙的哥哥参加社区的“说事评理”活动 | 参与民主选举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读《2018—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数据。对图中数据认识正确的有( )
①我国经济持续不断发展②我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③我国经济建设取得成果④我国主要矛盾已经消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135”出行模式(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以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这一出行模式( )
A.提高了居民消费水平
B.践行了低碳生活理念
C.带来了社会全面进步
D.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
18、“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在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历程中,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这一精神( )
①践行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②是激励各族人民为中国梦奋斗的精神动力
③表明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要从劳模做起
④说明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和奋斗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的主要原因有( )
①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挑战
②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变
③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④改革开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准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下列做法不能缓解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是( )
A.
B.
C.
D.
21、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山东舰”交付海军,5g商用加速推出,中国高铁速度不断刷新……这些成就凝结着新时代奋斗者的心血和汗水,彰显了不同凡响的中国风采,中国力量发展科技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22、以下是九年级两位同学的对话:
甲同学:我守法,是因为有法律规定,不能违法。
乙同学:我守法,是因为我自律,不愿违法。
根据对话,有人认为:“只要科学立法,就能厉行法治,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请辨析该观点。
23、辨别与分析《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中规定,人行横道、非紧急情况使用手机、禁烟场所吸烟、携犬出户不束犬链(绳)等,将面临最高200元罚款等多项条款,这引发网友热议。请你辨析下列观点。
甲:不文明行为遭人弃,科学立法汇民意。
乙:良法善治紧密一体,法德并举促治理。
24、十二生肖源于中国,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公元一世纪,中国人就以十二生肖来纪年。十二生肖既反映了中国的风土人情,又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智慧。同时,十二生肖也随着算命术的盛行而在民间流传不衰,民间把生肖与人的性格、命运联系在一起。
2015年,是中国农历羊年。“做人‘羊’眉吐气,生意‘羊羊’得意,前程‘羊’关大道,烦恼‘羊’长而去”立刻成为网络热词。不少中学生也热衷于推算自己羊年的运势,有学生把近来遭受的挫折归因为属相与羊年相冲。
(1)结合《融入民族文化》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我国生肖文化的认识。
(2)人生挫折与属相本无关联,请就如何战胜挫折提出你的建议。
25、阅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9个国家参与了波音747飞机的制造
(1)图片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
(2)这种趋势给我们带来了何种影响?
(3)为应对这一趋势请提两条建议
26、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那么怎样在日常的言行中体现出来?
27、我们应清醒认识到,当前,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但经济发展中“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原创性的创新需要加强,“少年强,则中国强。”因此,加强创新,必须重视教育。
为什么说加强创新,必须重视教育?
28、 情境一:学校举办以“学习十九大,争创新业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小丽在演讲稿中写道:改革开放前,我家五代居陋室,收入只够解决温饱,而今住进宽敞房、冰箱、电脑样样全。”
(1)请你为小丽的演讲设计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丽家的变化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二:我校附近的造纸厂,每天任意排放刺鼻的污水,严重污染着周围的环境。
(1)我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在行使_____________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