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骑电动车出来忘了戴头盔,刚才被执勤的交警教育了,今后我一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经民警劝诫后,男子取出头盔戴上离开现场。为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秩序,提升市民出行体验,2023年8月19日起,吉安中心城区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③遵守社会规则只能靠他律④违反交通规则要承担刑事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据中国地震台网显示,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此消息一出牵动全中国国人的心。为提高学生安全意识,某中学开展了一次地震安全逃生演练活动。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教室上课,要如何快速正确应对地震的来临?( )
①在老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并蹲到课桌下,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②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并转移到安全地带
③不能无序乱跑,更不能直接跳楼逃生
④如果在室外遭遇地震,可以跑进建筑物或高楼、桥洞等地方避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为了以实际行动践行“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二十大报告要求,碧江区很多学校发起了“垃圾分类益处多,环境保护靠你我”系列活动,号召广大学生投入环保志愿者活动当中,对此同学们发表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我们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参加绿色志愿者活动会分散我们学习精力
②在参加绿色志愿者中,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
③参加绿色志愿者活动,既是亲社会行为的体现,也是一种学习
④垃圾就是被丢弃的无用东西,没有必要花精力去进行分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2年10月30日,在盐城开往汉口的D3153次动车上,一名旅客无视高铁上的禁烟标志和广播提示,偷偷躲进动车厕所里抽烟,触发了烟雾报警,导致高铁列车缓行晚点,影响动车运行安全,该旅客被铁路公安机关治安拘留。这说明( )
①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②社会规则确保社会良性运行
③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 ④违反社会规则必受行政处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下列对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②法律无所不能,能告诉你想知道的一切
③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④法律是最刚性的行为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在劳动课上,深圳某校学生齐心协力给小秧苗搭架子,给番茄苗固定枝条……在大家 的细心呵护下,各类瓜果茁壮成长。同学们不仅收获了劳动技能,而且还在饭堂里吃上了自己在校园农场播种的蔬菜,欣喜万分。开展劳动课有利于同学们( v )
①养成劳动习惯,促进全面发展②参加社会实践,提升综合素质
③体验社会生活,创造经济效益 ④开拓知识视野,获得物质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7、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将社会关系分为不同的类型。下列体现了业缘关系的有( )
①小赣和小鄱是老乡②小吉和小辰是兄妹
③小阳和小景是同事④小于和小九是同学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8、近期,在微信朋友圈流传着这样一段话: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慢慢的我明白了,是因为别人很优秀,优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别人。这告诉我们( )
A.有了自尊,就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B.不尊重他人,也可以赢得他人的尊重
C.别人先尊重自己,自己才能尊重别人
D.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理解和尊重
9、当前,我市正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众多青年学生成为志愿者,走入社区打扫清洁卫生,走上街头协助维持交通秩序,走进福利院帮扶老弱病残……青年志愿者在服务社会中获得成长,展现了青春的风采和力量。这说明( )
①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关爱
②主动服务社会,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
④通过社会实践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融入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3年5月28日上午10时32分,中国东方航空使用中国商飞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机,执行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飞往北京首都机场,开启这一机型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广大中学生和全国人民一道,都十分关注这件大事。这说明了( )
A.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B.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C.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是一成不变的
D.我们应积极融入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11、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如果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他的责任心”所谓责任就是( )
A.自己不做要求别人做的事
B.心里想做但力不从心的事
C.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和不应该做的事
D.必须做但却不去做的事
12、2023年6月13日,浙江杭州外卖小哥彭清林从15米高桥上跳入钱塘江中救人事件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点赞。他这义无反顾的一跳,彰显骨子里的善良与大爱,没有生来英雄,只有选择无畏,致敬平民英雄!11月2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为了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决定给予彭清林记一等功,同时被评为杭州好人荣誉称号。通过彭清林事件得到的启迪( )
①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②他的行为体现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③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不惜一切代价
④他见义勇为的壮举深刻践行了当代雷锋精神,向全社会传递着强烈的正能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8月30日,央视网报道,在脱贫攻坚和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网络直播、网络订单、线上培训等信息化手段,让群众的获得感大幅提升。这说明( )
A.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B.网络推动民主进步
C.网络为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D.网络打破了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14、一网友乘坐地铁时,看到一名男子赤脚躺在座椅上玩手机,霸占了4个座位,该网友看不下去,“默默”地把该男子的鞋踢出车厢,让“脱鞋霸座”男乘客成功实现了“人鞋分离”。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脱鞋霸座”展现了自我独特个性
②“脱鞋霸座”有违社会公德和文明
③踢鞋出车厢是尊重他人、以礼待人的表现
④我们需要共同营造出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如图启示我们( )
①国安局可以解决国家安全的全部问题②要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③要积极同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④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现阶段的唯一工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6、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句话告诉我们( )
A.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B.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C.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完全不同的
D.国家利益可以代替人民利益
17、眉山市推行“个人文明诚信积分”,对具有优良信用记录、文明诚信积分高的个人在教育、就业、创业、社会服务等领域给予重点支持。推行“个人文明诚信积分”旨在( )
①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塑造良好企业形象②建立失信惩戒机制,严惩个人失信行为
③大力弘扬诚信文化,营造良好社会环境④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珍惜个人诚信记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23年8月,刘某某持无座车票上车后,霸占他人座位,拒绝让出。乘警责令其让座,刘某某拒不配合,铁路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刘某某行政拘留处罚。刘某某的行为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属于不良行为
19、观察漫画《唐僧的紧箍咒》,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一切自由都是法律等社会规则之内的自由
②自觉遵守规则,既需要他律,也需要自律
③制定了规则,就没有人能越过自由的边界
④制定规则,就是为了限制公职人员的自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下面对犯罪特征理解错误的是( )
A.严重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处罚性
D.受法律处罚的行为
21、 2017年3月28日,李克强总理和全国网民进行在线交流。网友们向总理提出的问题多达30万个。总理花两小时,回答了老百姓关注的教育、医疗、反腐败、社会保障等29个问题。北京新源里小学生小韩在妈妈的帮助下,与总理进行了网上对话。许多同学对此议论纷纷:
小明:好啊,网络使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更广泛;在网上,我们还可以自由发表任何言论,谁也管不着。
小刚:别讲了,我们只要努力学习就行了,国家政治生活的事与我们青少年无关。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小明和小刚两种说法进行辨析。
22、王某在地铁上吃有刺激性气味的东西,面对其他乘客的劝阻,她不但不听,还把垃圾随意丢弃在车厢里扬长而去。她这种行为破坏了乘车环境,扰乱了地铁正常的乘车秩序。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王某处以行政拘留。
针对王某的这种行为,有网友评论:“这种人的‘病’需要法律来治,没有法治就无所谓自由。”请你辨析。
23、小芳与本班同学小玉有矛盾,便造谣说小玉正在“早恋”。小玉找她理论,她说:“那是我的言论自由,你管得着吗?”
运用所学知识,评析上述案例中小芳的言行。
24、 2019年11月24日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学生余涛宏参加地铁志愿服务中,“连滚带爬”不顾个人安危十秒内按停电梯救人,他这一举动纷纷受到众人的点赞,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关爱。
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关爱他人?
25、 重庆万州公交车上,乘客刘某与司机发生争执,对司机无端谩骂殴打,车上其他乘客对此一言不发,车辆最终失控坠江。事件发生后,公交安全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此后,多地公交部门针对“车闹”行为,要求驾驶员在运营过程中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此事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极大反响。以下是两种代表性观点:
司机代表:公共安全是底线,忍气吞声担责任。
乘客代表:委曲求全助戾气,依法止闹扬正义。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26、【增强宪法意识保障宪法实施】
2020年2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强调: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1)我国宪法的地位如何?
(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3)列举宪法规定的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3例?
(4)为了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国家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公民个人可参加的活动有哪些?
(5)公民应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27、材料一:为了维护食品安全,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0年9月中旬,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公布的《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中特别强调: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及销售金额巨大的犯罪分子,要坚决依法严惩,罪当判处死刑的,要坚决依法判处死刑。
(1)请你运用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材“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的相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的”? (4分)
材料二:近些年来“问题奶粉”,苏丹红,地沟油,可口可乐、雪碧含汞,海南毒豇豆席卷全国……遭遇有毒、有害、非健康食品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非健康食品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危害人们的健康。请用“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防止有害食品进入市场。(3分)
28、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人大以来对宪法理论与实践,宪法地位与作用宪法精神与原则、宪法实施与监督、宪法权威与尊崇,宪法修改与完善等一系列重大宪法问题进行了精辟论述,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宪法思想,宪法修正案全面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宪法思想。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努力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弘杨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
某校学生会准备举行一次宣传宪法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进来,探讨下列问题:
(1)我国为什么要围绕宪法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2)为了搞好此次宣传活动,可以采取哪些形式?
(3)积极参与普法宣传活动,在现实生活中你能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