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中华人共和国海军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海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进程中,2012年9月( )的交接入列,进一步增强了海军的战力
A.核潜艇
B.航空母舰
C.大型驱逐舰
D.两栖登陆舰
2、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按劳分配制度 B. 社会主义制度 C. “一国两制”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其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4、朝鲜战争爆发后,悍然派兵侵略朝鲜,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国家为( )
A. 英国 B. 苏联 C. 美国 D. 日本
5、十年“文化大革命”,使党和国家遭受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最大的冤案是
A.彭德怀案 B.邓小平案 C.贺龙案 D.刘少奇案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重要意义的是
A.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B.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C.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D.从此我们可以使用核武器随时打击侵略者
7、下列哪个成就不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取得的
A.东北工业基地建成
B.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C.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8、2017年,随着中共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人们热议的话题为
A.邓小平理论、南方谈话 B.毛泽东思想、武装割据
C.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小康社会
9、“那是一个现在看起来相当久远的年代。有一天, 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 ……, 今天我们互联网上再现这场战争, 只是为了纪念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你认为文中所说的战争发生的时间是
A.1937年7月 B.1945年6月 C.1950年10月 D.1979年2月
10、下表体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特点是( )
1978年 |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
1983年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
1984年 |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
A.先农村后城市
B.先沿海后内地
C.改变所有制性质
D.扩大经营自主权
11、“民国六年”是指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12、南宁市某地有一社区叫做“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这一名称最早可能出现在
A. 三大改造时期
B.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C. 土地改革时期
D. 改革开放初期
13、下表为1949-1952年中国经济建设支出和国防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数据。这表明( )
时间 | 经济建设支出占比/% | 国防支出占比/% |
1949-1950年 | 25.5 | 41.1 |
1950-1951年 | 28.7 | 43.1 |
1951-1952年 | 42.6 | 33.6 |
A.中央政府对经济建设越来越重视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C.国防开支逐年减少,和平已经到来
D.1952年国民经济已经恢复
14、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布新而不除旧是整个洋务运动的特点”。“布新”主要是指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维护封建统治
C.效仿西方政治制度
D.推翻清朝统治
1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提出中国梦的是
A.胡锦涛 B.温家宝 C.习近平 D.李克强
16、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将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历史性会议是(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17、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对台基本方针是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D.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18、某军事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图片展。如果请你为下列图片选择一条标语,最恰当的是
A.90年磨砺利剑出,科技强军焕新颜 B.90年英雄辈出,长征精神永远传承
C.90年不忘初心,传承红色服务人民 D.90年披荆斩棘,本色不改为国为民
19、“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 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 农村实行了人民公社化
D. 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
20、“实际权力掌握在官僚和军阀手中,他们把中国拖进了野蛮的无政府动乱状态中,这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是指
A.晚清时期
B.北洋军阀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1、到 _______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的___________ 变为____________ 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 __________ 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 _____________ 阶段。改造中的创举_________________
22、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_______的危险。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______(年月日)
(2)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的是______
(3)我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______
(4)标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事件是______
24、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5、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事件名称。
(1)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2)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重大举措——
26、日益密切的交往:表现: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________”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7、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一一
(2)彻底催毁了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一一
(3)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一一
28、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1)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____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用____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3)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____,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4)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____”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____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5)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____,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6)1992年11月,两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____”。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29、请将代表以下地区的字母填在如图的相应位置。
A、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B、中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C、1992年开放的沿江城市重庆
D、中国最南面的民族自治区
30、_____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__________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31、有人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1)邓小平和袁隆平为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
(2)两位解决“吃饭”问题所采取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3)除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外,两个人的上述贡献还有什么共同作用?他们能做出上述贡献,说明他们所具备的共同精神特质是什么?
32、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
(1)习近平同志说,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立了什么样的目标?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中国道路”什么道路?
(3)什么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4)你对“中国梦”有什么看法?
33、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请写出外交上的三件大事?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末,著名民主人士张元济重游中南海勤政殿,不胜感慨地说:“与这个勤政殿一别已52年了,上次来是光绪帝召见。新政行了不久,发生了政变。康、梁远去,而他(指光绪帝)被禁天牢。想不到(我)以衰老之年……自己能够参加这个人民的协商会议,真是荣誉极了,高兴极了。”
材料二: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材料三:上甘岭战役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上甘岭一战,打出了国威军威,向世界显示了志愿军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1)材料一中“这个人民的协商会议”召开的地点在哪里?它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哪一政治制度的初步确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通过土地改革实现了第二种梦想,土地改革之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的“上甘岭战役”发生在哪一军事战争中?写出在此战役中牺牲的一位战斗英雄的名字,并说明我们应向他学习什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