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是
A. 1949年-1956年
B. 1953年-1957年
C. 1956年-1978年
D. 1978年-1982年
2、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军种,被称为“国之利器”,被西方视作“神秘之师”,这支部队主要承担的任务是
A.反对霸权主义 B.打击恐怖势力 C.维护社会治安 D.战略核反击
3、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4、2016年9月,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将要发射。这将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追溯历史,下列科技成果中,表明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无人飞船“神舟1号”发射成功
C.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D.“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5、1999年12月20日,离开祖国怀抱400多年的澳门终于回家了,澳门是脱离了哪个国家的统治回归祖国的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葡萄牙
6、“这个改造用和平方式解决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对抗性矛盾,避免了大的社会震动;这个改造把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个改造”指的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国有企业实行经营责任制
7、“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里的“重大变化”主要是指( )
A. 发动战争解放台湾 B. 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C. 国共两党建立联合政府 D. 苏联的斡旋
8、某校举办主题为“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的图片展。以下适合参展的图片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1981年起,农村群众流行这样一句话:“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又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既省事,又简单,干部群众都喜欢。”这里的“大包干”具体指的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生产互助组
C.农业生产合作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台湾岛内最新调查发现,超过六成民众支持在“九二共识”基础上进行两岸交流。“九二共识”的本质内涵是
A. 实现和平统一
B. 实行一国两制
C. 坚持一个中国
D. 绝不使用武力
11、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某个重要时间节点上,体制外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发展势头正旺,加上各种非国有经济的比重已占“半壁江山“,面临困境的国有企业必须寻求出路,改革已逼近市场经济的门坎,等待着中央的明确表态。跨越这道“门坎”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开始试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
D.统一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
12、据下表推知,1980年-2015年的数据变化主要得益于:( )
中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对外贸易 (进出口) | 1980年 | 1990年 | 2000年 | 2015年 |
381.4 | 1154.4 | 4722.9 | 39600 | |
引进外资 | 1980年 | 1990年 | 2000年 | 2015年 |
270.5 | 1028.9 | 5935.6 | 1262.7 |
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
B.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开展
13、“……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我国打开的最早和最大的“窗”分别是( )
A.深圳、海南岛 B.汕头、广东 C.深圳、珠海 D.厦门、福建
14、历史歌谣形象地再现了某个特定时期的历史,以下是八(1)班收集的历史歌谣: “中央公布总路线,跳下快马坐火箭,新的纪录纷纷传,报喜锣鼓敲破天,原子时代搞建设,一天等于二十年。”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作桥梁,粮食堆积如天梯,步步高升永乐乡。”你判断它们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15、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带领人民治理“内涝、风沙、盐碱”,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共产党员是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雷锋
D. 黄继光
16、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在平津战役中,傅作义作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了:
A.锦州
B.沈阳
C.南京
D.北平
17、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此城市是( )
A. 深圳 B. 珠海 C. 汕头 D. 厦门
18、下列关于党的历史上重大会议与核心内容的连线,错误的是
A.十五大--邓小平理论
B.十六大-“三个代表”
C.十七大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十八大--科学发展观
19、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如下图)在2000年 2005年间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中国加入WTO
C.创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D.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20、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21、材料: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词:①红卫兵;②大练钢铁;③特区。
将材料中的关键词的序号,填入下列时间轴对应的历史时期。
A:______;B:______;C:______。
22、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________、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________、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4、新中国成立后,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_____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
25、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___________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__在新加坡会面。
26、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____)
27、______年,______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8、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万隆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_______”的方针。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9、中共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故选_______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___________。
30、经济特区的建立
(1)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珠海、汕头、_____4个经济特区。_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实行特殊的_____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3)意义: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_____交流,发展_____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1、
《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的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反映了党和国家要工作中心的转移
(1)决定这件大事的会议是哪次会议?时间是什么?
(2)形成的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什么?
(3)会议的意义是什么?
32、“中国梦”的实现是建立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基础之上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充满了艰辛、曲折,但前景光明。读《“一五”计划成就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一五”计划优先发展哪一行业?形成了以哪里为中心的东北老工业基地?
(2)写出两例“一五”计划取得的建设成就。
(3)“一五”计划完成有什么意义?
(4)我们要“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你认为如何才能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实现国家工业化?
33、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中国北京举行,再一次显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变了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形象,挺直了民族的脊梁,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展开了和平外交事业。某校八年级(2)班准备举办一次主题为“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小论坛。
(1)活动准备:如果你是该班的一员,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相关资料?(至少说出两种)
(2)历史溯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采取哪些手段企图扼杀新中国?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3)外交硕果: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请列举3件外交上的大事?2001年我国又取得了一项外交成就指的是?
(4)总结反思:通过探究新中国外交发展的风雨历程,谈一谈你的认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最终结束了中国境内长期割裂的局面,重建了大一统国家,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版图超出汉、唐。明朝大力加强君主专制,一度出现强盛局面。但明朝政治上的僵化和腐败,导致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明朝最终在农民大起义和东北满族进逼的双重夹击下崩溃。
——摘编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2)根据材料,指出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