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六大
2、1979年6月23日,华国锋在出席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省代表团讨论会时表示:中央、国务院下决心,想给广东一点特殊的政策,和别的省不同,自主权大些。广东获得的“特殊的政策”是指
A.特殊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B.“一国两制”政策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允许建立深圳、厦门经济特区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议会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
4、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 B. 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
C. 苏联红军进攻东北日军 D. 美国向日本国土投掷两枚原子弹
5、习近平总书记赞扬道:“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习总书记赞扬的这位英雄模范人物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邓稼先
D.雷锋
6、新中国建立后,醴陵市浦口镇保丰村李呈桂率先实现双季水稻连作化,被评为全国水稻丰产劳模。1954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第三次赴朝慰问团,当年被选举为_____________(会议)代表,这次会议应该是
A.中共一大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7、表是新中国有重大影响的会议提示语。其中“会议三”是指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
8、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亲历的活动是:
A. 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 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D.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下图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的工业水平已经超过美、英
B.是我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结果
C.发展速度较快得益于改革开放
D.快速发展使我国实现了工业化
10、“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各行各业涌现出许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他们是
①邓稼先
②袁隆平
③屠呦呦
A. ① B. ② C. ③ D. ①②③
11、下图是1952—1957年国民收入比重分配比例变化表,与此种变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时间 | 国营经济 | 合作社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个体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1952 | 19% | 1.5% | 0.7% | 71.8% | 7% |
1957 | 33% | 56% | 7% | 3% | 1% |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三大改造完成
C.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D.国企改革成效显著
12、“历时两年基本完,农民解放笑颜开。废除地主剥削制,土地所有属农民。”根据此歌谣内容判断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抗美援朝
B. 土地改革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三大改造
13、彻底摧毁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历史事件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工业化道路的开辟 D.农业合作化的开始
14、苏州雷允上诵芬堂药店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开业,至今已有300多年,是著名的中药名牌老店。20世纪50年代中期,雷允上诵芬堂顺应历史潮流,实行( )
A.公私合营
B.生产合作社
C.承包经营
D.国企改革
15、1990年以后,上海浦东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上海浦东属于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开发区
D.沿海经济开放区
16、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
A. 西藏和平解放
B. 解放战争
C. 土地改革
D. 开国大典
17、我国的诺贝尔获奖者有
①袁隆平②屠呦呦③钱学森④莫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8、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带头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接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府对同仁堂的改造方式是
A. 建立合作社
B. 建立股份公司
C. 公私合营
D. 改为国营企业
19、1971年11月,两名升旗手来到联合国大厦第二十三根旗杆旁,将匆忙制作的五星红旗高高升起,新中国国旗第一次升起在纽约的上空。这一幕的发生是源于
A.中美关系开始起向正常化 B.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这句诗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抗美援朝
21、三、拨乱反正
表现:“________”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________,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22、建国初期,我国人民艰苦创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代表,比如被誉为“铁人”的石油战线上的________,国防科技战线上的“两弹元勋”________。“县委书记的榜样”________。
23、全方位外交:举措
(1)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中国积极拓展________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3)中国广泛参与________、社会领域的活动。
(4)多次举办各种国际会议。
24、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
25、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名称写在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1)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的河流名称。
(2)英雄黄继光牺牲的战役发生地点。
26、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国家主席_____遭受残酷迫害。
27、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___________进行平反,要求纠正_________的错误。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的名称。
(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________
(2)做出社会文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建的战略部署的会议是________
(3)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的会议是________
29、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___________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___________。
30、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形式:国家对农业进行_______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步骤: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______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它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3)结果:______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31、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和平创举是什么?
32、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艰辛的探索史和奋斗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请举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涌现出的两位模范人物。
(3)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民主与法制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你能举出两部法律吗?
3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该原则的提出有何重要意义?
3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①上面两幅图分别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②这两个地区回归祖国得益于一个伟大的构想,是什么构想?是谁提出的?
③这两个地区的回归有什么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