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2年带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的是
A.克洛维 B.凯撒 C.穆罕默德 D.哈里发
2、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文中“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指
A. 美国政府对经济加强干预
B. 美国政府仍然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 美国进一步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加强掠夺
D. 美国政府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
3、许多地区的人民把当地河流比喻为母亲,从这个意义上讲,古代埃及文明孕育于( )
A.长江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两河流域
4、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是
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B.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
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D.促进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
5、11世纪,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这个制度中最重要的关系是( )
A.教会与大学 B.富农与市民 C.封君与封臣 D.庄园与法庭
6、17-19世纪造成“非洲人口大量流失,美洲和非洲男女比例失衡,美洲有大量男性劳动力,非洲留下大量女性”现象的原因是( )
A.鸦片贸易
B.宗教信仰
C.三角贸易
D.殖民掠夺
7、统计图表能帮助我们分析历史。从下表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的结论有
①战争是人类的浩劫
②两次战争引起了世界的剧烈震荡
③两次战争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④和平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当法国国王接受了《人权宣言》之后,法国人得到了他们通过一场革命所能得到的大部分东西,多余的暴力已不再必要。上述材料指出《人权宣言》之后法国革命
A.不断推进的必要性
B.过于激进的局限性
C.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D.崇尚理性的进步性
9、恩格斯说:在法国,革命同过去的传统完全决裂;它扫清了封建制度的最后遗迹。这直接反映了法国大革命
A. 保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B. 经过了艰难且曲折的斗争
C. 传播了自由民主的思想
D. 进行了彻底的反封建斗争
10、爱丽丝1850年跟随父母亲告别乡村,来到了人地生疏的伦敦。在伦敦她不可能体会到的是
A.看到火车呼啸而过,很多地方都有铁路 B.城市有很多的工厂,有许多高高的烟囱
C.能读到《共产党宣言》这样的书籍 D.在报纸上读到巴黎公社起义的消息
11、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开疆扩土 B.宣扬国威 C.朝拜圣地 D.开辟航路
12、小学生明明在一本课外读物上看到“八股取士”这个陌生的词语,姐姐给他作了如下解释,请你找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 )
A.答卷的行文格式由八个部分组成
B.题目选自四书五经
C.考生答题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D.考中的考生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13、马克思写道:“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和法国革命反映欧洲历史的发展趋势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C.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反映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D.英国和法国革命为其他国家革命发展开辟了道路
14、以下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的示意图,其中数字①②③分别对应的内容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巴黎公社成立 印度民族大起义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巴黎公社成立 俄国十月革命
C.印度民族大起义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俄国十月革命
D.印度民族大起义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俄国十月革命
15、公元前431年,伯里克利宣称“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采取的措施是
A.召集公民大会 B.抽签产生公职人员
C.建立了津贴制度 D.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
16、“中世纪晚期,西欧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材料中农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是因为
A.手工工场的出现 B.租地农场的出现
C.“三角贸易”的兴起 D.庄园制度的完善
17、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他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资本论》是他的著作之一。作为杰出的哲学家、社会科学家、历史学家和革命家,他一直被学术界所尊重,他是
A.马克思
B.华盛顿
C.拿破仑
D.但丁
18、某学校在进行探究式学习活动中,要求学生撰写《文艺复兴简史》。为此,同学们收集了很多历史人物资料。其中,对文艺复兴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A. 伏尔泰达•芬奇哥白尼
B. 莎士比亚达•芬奇但丁
C.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D. 托尔斯泰贝多芬莎士比亚
19、“朕选儒臣于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落(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体现宋太祖统治期间重文轻武政策的史实有( )
①结束割据局面完成中华一统 ②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 ④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框架。与下图目录相关的标题应该是:( )
第1课 俄国的改革 第2课 美国内战 第3课 日本明治维新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亚非拉人民的反帝斗争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21、1825年,__________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__________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22、西汉时期,__________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元朝设置_________,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3、11世纪后期,欧洲农村纷纷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24、有利条件: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 ① 的;中国发明的 ② 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帆船的改进 | 罗盘针运用 |
地圆说传播 |
25、下图为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图,图中方框内填入英文字母代号。
A为同盟国的核心
B为同盟国成员,但立场不坚定,后发生倒戈。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作品。
(1)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是 。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的发表。
(3)它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这部法律文献是 。
27、______年10月,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正式成立;______年1月1日,促进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28、(1)在下图方框中填出“印度洋”“大西洋”。
(2)图中A这条航海路线是哪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29、罗马共和国时期,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而国家统治权实际上掌握在____________手上。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____________。
30、古希腊的________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英国科学家牛顿的出版了科学巨著《________》,物理学科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1、14-17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期。在欧洲开始的思想解放运动和地理大发现运动,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根据所学知识,探究如下问题。
(1)14世纪,欧洲出现的这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其核心精神是什么?
(2)这场运动中出现的“美术三杰”除了达·芬奇还有哪两位?
(3)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是哪一事件?
(4)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谁?
(5)以上两个事件对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起到了什么作用?
32、近代欧洲长期引领世界,两次世界大战重创了欧洲。20世纪中期以后,欧洲人在反思中走向联合。
(1)以英国为例,在社会制度和科技创新方面引领世界的重大事件分别是什么?
(2)一战前欧洲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二战后期,在欧洲战场上德国遭到有力打击的有哪些著名战役?
(3)二战后,欧洲人在反思中走向联合,最终形成的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是什么?
3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哪个发明成果是主要的动力来源,且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人们根据哪位科学家、什么科学研究成果发明了早期的电动机和发电机?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哪项发明成果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以此发明为驱动的汽车是谁发明的?
(5)研制成功多种炸药,并获得专利的前典化学家是谁?根据他的遗嘱,他的大部分财产设立一个奖励基金,这个奖励基金主要颁奖给相关学科领域的哪些人?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
——选自《秦汉史》
材料二 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分镇藩服,路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州三百五十九,军四,安抚司十五,县一千一百二十七。
——(明)宋濂《元史》
(1)根据材料一说出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材料二中的制度创设于哪个朝代?
材料三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君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写出一点即可,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材料四 宋朝的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材料四反映了宋朝时期的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政策原因是什么?
材料五 清军入关后,虽然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但还没有完成全国真正统一的任务。康熙皇帝经过极大的努力,平定“三藩”,统一台湾,粉碎准噶尔部的分裂活动,终于建立起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4)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康熙帝为“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新疆、西藏分别做了哪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