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黎和会操纵者之一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德国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战后的凡尔赛体系形同虚设
B.巴黎和会维持了欧洲长久和平
C.欧洲列强间矛盾未根本解决
D.德国受严惩成为二战的导火线
2、1912年1月6日,《时报》发表了一副名为《元宵庆贺灯》的漫画,其中一个灯笼上写着“总统万岁,共和万岁”,这是为了庆祝
A.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成功
C.中华民国建立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3、张老师在讲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按发展阶段设计了四个标题:“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其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是指民族工业的
A.产生 B.初步发展 C.黄金时代 D.衰落
4、 下图为“洪宪元年银币”。其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中华民国成立
B.湖北军政府成立
C.宣统下诏退位
D.袁世凯复辟帝制
5、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
A.是工人阶级领导的新型运动
B.使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C.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D.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6、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此”事实”指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7、在《马关条约》、中英《北京条约》、《辛丑条约》三个不平等条约中,都能看到的内容是( )
A.割地
B.开放通商口岸
C.赔款
D.领事裁判权
8、以1949年为节点,这个新纪元把一个四分五裂、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团结统一、前途光明的新中国,进而把一个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下列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以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9、总体国家安全观以_______为根本,以__________为基础。( )
A. 经济安全 社会安全 B. 国土安全 军事安全
C. 政治安全 经济安全 D. 资源安全 文化安全
10、某班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战争》专题时,制作了年代尺。下面对此年代尺上的四处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A.战争发生的根源是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
B.战争后,中国全境对外国列强开放
C.战争使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D.战争所签条约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1、刘少奇在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指出:“我们党要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指针,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思想”。会议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次会议是( )
A.瓦窑堡会议
B.中共一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七大
12、著名学者牟安世先生曾评价一场运动:“阻止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迷梦,使中国没有从半殖民地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直接统治的殖民地的地位。”这场运动指的是
A.禁烟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13、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是
A. 为后来的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B. 保存和鼓舞了革命的基干力量
C. 赢得了欧美对中国革命的同情与支持
D. 彻底摧毁了两广的反革命势力
14、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的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使欧美列强感叹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并认为“世界所有国家中,中国是最不宜瓜分的”。此反帝爱国运动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反割台运动
D.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5、报纸、杂志是近代中国重要的传播媒介,在开启民智的同时也促进了政治变革的演进.下列有关近代报纸、杂志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戊戌变法时期,创办《时务报》等报纸,宣传资产阶级革命主张
B.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C.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D.受五四运动的影响,知识分子创办《劳动者》等杂志,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16、“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此次会见的最大成果是
A.避免了内战发生 B.签署了“双十协定”
C.实现了国共合作 D.初步建立统一战线
17、对如下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中国近代化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18、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的事件是(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新中国的成立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19、“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次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材料中“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是指
A.南京政府名义下统一全国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 D.国共双方彻底消除政治分歧
20、2018年是甲午海战124周年,甲午海战清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朝国力衰弱
B. 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退让
C. 清军战斗力低下
D. 清军装备陈旧
21、1927年8月,______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1929年12月,______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22、_______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________年开始执行。
23、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其最终目的是( )( )年,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2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些战争清政府均已失败而告终,每次战败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以便获得侵略权益。其中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经济侵略方式发生改变的条约是《________》,赔款最多的条约是《________》。(填条约名称)
25、____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____》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26、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________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7、中国近代史上,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兴衰荣辱的见证。
(1)《南京条约》割给英国的领土是______。
(2)开放南京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______。
(3)______是太平天国由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28、中国共产党成立
(1)条件
a.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组织基础: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⑤_________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接着,北京、长沙、武昌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2)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⑥_____________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29、____________年的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________成立。
30、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并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_________”。
31、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辛亥革命的问题: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辛亥革命的革命成果之一是宣告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另一项革命成果是颁布了一个法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请写出这个文件名称
(3)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有什么历史贡献
(4)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斗争中愈挫愈奋,直到临终前(1925年)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32、(1)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4)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3、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期待和平建国,但是,蒋介石的既定内战政策,却使中国再燃战火,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45年8月—10月,国共双方在哪里举行和平谈判?
(2)1946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哪个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3)1947年夏,刘邓大军的什么行动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的事件是什么?
34、列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