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先后作为指导思想被写入中共党章。那么,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
2、每年8月15日,全中国都要举行大大小小的纪念活动,这与下列历史事件有关的是
A. 武昌起义胜利
B. 长征胜利
C. 抗日战争胜利
D. 解放战争胜利
3、来北京谈判的西藏地方政府首席代表是( )
A. 阿沛·阿旺晋美 B. 周恩来 C. 十世班禅 D. 十世达赖
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投资比例为58%,交通运输为19.2%,水利农林为7.6%,文教卫生为7.4%,其他为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约为1:7.9。这反映出“一五计划期间( )
A.农轻重比例协调
B.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C.重点培养建设人才
D.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5、与歌词内容“毛主席的话儿记在心中,村村办好合作社,农民永远不受穷”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6、二次革命爆发于
A. 湖北武汉
B. 江西湖口
C. 云南昆明
D. 江苏南京
7、2001发生的,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路径的事件是( )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重返联合国
C.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D.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8、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之一,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②中共三大的召开 ③建立黄埔军校 ④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9、口号是历史的浓缩,具有特定的时代气息。从“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停产闹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等口号中,我们可以看到( )
A.国共两党的博弈
B.大跃进运动的热潮
C.一五计划的激情
D.“文革”的动乱
10、下表中的数据,反映了2003年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世界排名的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实行包产到户 B.设立经济特区
C.国有企业改革 D.深化改革开放
11、“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12、在三大改造后期,我国把大量无剥削的小手工业者和小商小贩卷入全行业公私合营中,混淆了劳动者和剥削者的界限。这说明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A.管理过松
B.要求过缓
C.改变过慢
D.工作过粗
1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国家的独立、人民的幸福浴血奋战。下列军事行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渡江战役 ②秋收起义 ③淮海战役 ④平型关大捷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14、1937年4月,国共两党都派代表恭祭黄帝陵,毛泽东亲自撰写了祭文,写道:“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抗……”此文中倡导的“民族阵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C.七七事变爆发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5、“虽然这些人的思想和实践没有向政治改革继续前进,但他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这些人不包括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孙中山
16、某班同学学习了《鸦片战争》一课后,对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形成四种意见,正确的是( )
A.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B.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D.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
17、“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总理的这段讲话发表在:
A.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
B.中美会谈中
C.万隆会议上
D.中日会谈中
18、“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关系的网络诗歌,诗歌描述的是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9、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
20、对如图一组图片所拟定的主题最准确的是( )
A.多行不义必自毙
B.蓄谋已久的日本侵华
C.国共应合作抗日
D.反对战争,呼唤和平
21、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是__________,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__________。
22、长征开始: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________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________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23、填空题。
(1)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是中国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开端。
(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______,规定不分男 女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后期,为了改变不利的局面,洪仁开写成______,提出向西方学习。
(3)1875年,左宗棠采用______的策略,成功收复新疆。______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4)义和团的口号是______。
(5)1912年,孙中山在______宜誓就职,宣告______临时政府成立。
(6)1912年改组国民党的是______。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______宜告独立,护国战争爆发。
(7)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是______和______。
24、____战略的实施,为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25、下图中的人物是________,他被誉为“_____________”。
26、中国人民志愿军在(_____)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_____)。
27、鲁迅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是______;胡适在《新青年》发表______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28、1894年,日军占领____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1937年,日军占领____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29、新中国成立后,奉行________________外交政策;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_____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0、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________,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_
31、科技发展是一个国家强大的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60年代.“两弹一星”的“两弹”科技成就斐然,请列举一例。
(2)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是什么?
(3)请写出两位在“两弹一星”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的名字。他们身上体现的“两弹一星”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4)我国首位乘坐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谁?2008年哪一艘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其航天员首次实现太空行走?2012年加入人民海军的第一艘航空母舰的名字是什么?
(5)哪位农业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什么?
32、简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要内容。
33、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经济特区,请列举4个经济特区?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十四年抗战”概念是把前六年的局部抗战和后八年的全国抗战作为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来看待的……在1931年至1937年的六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积极引导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并且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摘自2017年2月《求是》杂志《为什么是“十四年抗战”》
材料二:整个抗日战争,是靠两个战场支持的……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虽然败仗居多,牺牲惨重,但毕竟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但是如果离开了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离开了敌后根据地对日本占领者的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
——摘自《正确看待抗战两个领导中心,中共是中流砥柱》
材料三: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牵制了日军大部分的兵力,减轻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对英、美等国的军事压力,有效地配合了远东盟军的行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说“十四年抗战”中局部抗战和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自发挥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一次经典战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