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这一内容出自( )
A.《马关条约》
B.《瑗珲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2、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决定把 写入党章,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横线处应填的是( )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3、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的事件是( )
A.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4、《红星照耀中国》书中写到:“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书中反映的是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使红军摆脱困境的一个重要史事是( )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
B.遵义会议的召开
C.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D.长征的胜利结束
5、1941年1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上刊载了周恩来“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的题词和《千古奇冤》一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周恩来的题词和诗诗针对哪一事件?
A. 皖南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九一八事变
6、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于( )
A. 柳条湖事件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7、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其积极作用是( )
A.使腐朽、落后的清王朝名存实亡
B.建立了中华民国
C.使我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8、第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
A.蒋介石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9、创办大生纱厂,提出“实业救国”口号,并身体力行的近代著名实业家是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张謇
D.詹天佑
10、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从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开始的,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开始于哪个部门 ( )
A.交通运输业
B.冶金采矿业
C.棉纺织业
D.毛纺织业
11、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维护和巩固清朝统治
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
D.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12、电影《甲午风云》中,长镜头展现了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官兵英勇抗击日军,最后壮烈殉国的场景。此场景的拍摄地位于图
A.A
B.B
C.C
D.D
13、下图表格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年份 | 农业 | 工业 | 建筑业 | 交通运输业 | 商、饮、服务业 |
1982 | 29.28 | 74.92 | 5.38 | 9.58 | 17.01 |
1988 | 23.28 | 773.52 | 95.58 | 372.55 | 623.23 |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区别逐渐消失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乡镇企业结构趋于合理
14、在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犯顽固派利益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5、某学校开展“看影视剧·学中国史”活动。学生观看《辛亥革命》《走向共和》后,撰写的文章题目是( )
A.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B.清政府开明官员的自强求富
C.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伟大领袖
D.国共两党携手的第二次合作
16、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
A.陈独秀
B.胡适
C.李大钊
D.毛泽东
17、五四运动首先爆发于( )
A. 北京 B. 天津 C. 上海 D. 南京
18、袁世凯死后,其部下四分五裂。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并且为了争夺地盘。不断地挑起战争,致使战争不断,土地荒芜,经济凋敝,人民流离失所⋯⋯以上材料反映了( )
A.袁世凯死后对中国的有利影响
B.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的原因及影响
C.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与北洋军阀展开了不懈斗争
D.军阀割据有利于中国再度统一
19、有学者认为,近代史上,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战后则是投资+特权,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由于以下哪一条约的签订?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写于1954年)一文中写道:“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同他们所爱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商量着国家的大事。”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
A.中共八大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21、每个前进的时代都有英雄。在上甘岭战役中, ______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______ 为了摸清灾情,改变兰考面貌,以身作则,为抗灾防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22、鲁迅的《________》,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________》,有力地驳斥了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伦”的错误观点,为抗战指明了方向。
23、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_____的高潮。
2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________; 为了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________; 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的________
25、_____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
26、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创造了震惊中外的“________”,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1937年7月7日,日军悍然炮轰宛平城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________”,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7、改革开放新时期后,___________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______________”的构想。 在_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_____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______________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8、上海、北京是政治、文化、历史名城,见证了中国百年的沧桑巨变。
(1)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
(2)从1840年到1901年,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与北京相关的两次侵华战争分别是 、 。
(3)1919年,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 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9、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决定创办《_____》作为机关报;中华民国建立后,颁布了《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重要文件。
30、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____、民族振兴、人民幸福;____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
31、说说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2、简答题。
(1)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洋务运动。
(2)《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最沉重的枷锁,请你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谈谈该条约给近代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33、简述《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
34、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胜利,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出一个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燃起新的希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易于群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错误)……且世界立宪,亦必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共和……”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讲词
材料二 “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仅仅)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有完成也。”
——孙中山考察英国心得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基本精神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什么理想目标?影响孙中山提出这一理想目标的国外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欧洲列强社会存在着什么不足?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3)在同盟会纲领中,孙中山提出的核心理想目标是什么?与之相应的是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主义?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提出的理想目标为什么能被众多的中国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