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它曾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它曾经是人类文化宝库之一。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它成了中华民族屈辱的标记。这里的“它”是( )
A.云冈石窟
B.承德避暑山庄
C.故宫
D.圆明园
2、小明在学习某一历史事件时,了解到当时的流行歌曲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他的学习内容应该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土地革命
3、下面年代尺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其中“★”处对应的史实是( )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国民革命
D.新文化运动
4、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通过比较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可知,它们的共同点是
A.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5、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一是“治安中国”,意思是只要中原汉族王朝安定强大,周边少数民族就会服从管辖;二是“绥之以德”,对少数民族也要以德服人,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与此政策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 B.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C.在西域设安西都护府 D.被北方各族尊奉为“天可汗”
6、“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的这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是指
A. 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B. 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
C. 旧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D. 西藏地区已和平解放
7、阅读下面图示内容,你认为在K处应填写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委员会通电全国:“全中国的同胞们,天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这一通电的发出是由于爆发了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9、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 )
A.北平
B.上海
C.南京
D.延安
10、1897年,近代中国人在上海创办了第一个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这个机构是( )
A.中华书局
B.新华书店
C.人民日报社
D.商务印书馆
11、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按照民国纪年法计算,公历1919年应该是( )
A.民国二年
B.民国五年
C.民国八年
D.民国十年
12、下列历史事件与其内容或意义搭配错误的是
选项 | 历史事件 | 内容或意义 |
① | 八七会议 | 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
② | 秋收起义 | 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
③ | 三湾改编 | 决定攻打敌人的中心城市 |
④ | 古田会议 |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
A.①
B.②
C.③
D.④
13、李鸿章说:“各口岸生意,已被洋人占尽,华官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力挟众资以倾夺,则须华商自立公司,……收回洋人夺去之利”该材料表明李鸿章主张( )
A.限制民族资本
B.追随外国资本主义
C.与外国资本主义争夺市场
D.保护民族资本
14、下列历史事件与其内容或意义、地位搭配错误的是( )
选项 | 历史事件 | 内容或意义、地位 |
A | 同盟会 | 第一个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
B | 九一八事变 | 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
C | 三湾改编 | 决定攻打敌人的中心城市 |
D | 古田会议 |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
A.A B.B C.C D.D
15、21世纪的中国,人民更加关注营养均衡、绿色食品、人居环境,积极参加健身、旅游,国家交通、通信不断发展……引起这一系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B.老百姓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
C.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D.党和国家关心人民生活质量
16、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分别是( )
A.1949年、1951年
B.1949年、1952年
C.1949年、1954年
D.1949年、1956年
17、小颖在课外阅读中发现这样一段描述:“此役北洋水师失利,自此役后,清军退入威海卫,使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决定了甲午战争中清军的战败。”该战役是( )
A.半岛海战
B.辽东半岛战役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18、曾经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在近代遭到列强的侵略与掠夺。英国对印度的掠夺主要凭借的是 ( )
A. 英国的军队 B. 远航公司 C. 东印度公司 D. 商人
19、近代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内陆陆续对外开放。这两种“开放”的区别在于( )
①前者严重践踏了我国主权,后者是在主权独立的基础上进行
②前者的开放是不平等的,后者的开放是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
③前者发生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后者发生在社会主义社会时期
④前者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后者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下列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中,侵略者打进北京的是(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①③ B. ②⑤ C. ①④ D. ②④
21、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当前,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________---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2、请根据下列提示的内容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
23、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结束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
24、根据以下描述,猜猜“他”是谁?
(1)他在与英国人较量中,既表现出御侮的民族气节,又表现出接纳新知的开明。他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代表作有《四洲志》。他是
(2)他出生寒微,考中状元,但并不满足于仕途。甲午战败后,他提出实业和教育是“富强之大本”,在家乡创办大生纱厂,主张“实业救国”。他是
(3)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然而他的生命没有像他的精神那么长久,最终亡于张作霖这个刽子手下。他是
(4)他是一个伟大的维新战士,放弃逃亡,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他临刑前的豪言壮语!他是
25、公车上书的背景:1895年,________签订消息传到北京
26、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________举行。会议再一次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
27、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______”。1905年8月,孙中山领导在日本东京成立了______,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8、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_____。为了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实施了_____旨在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 行动,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
29、______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创举是 ______ 。
30、1999年11月,______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交接入列。
31、代表人物
(1)中央:以____为代表。
(2)地方:以_______等人为代表。
3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在屈辱中抗争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一巴掌”是谁打的?签订了什么条约?
(2)“此次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亚洲霸主产生。触发当时在东亚地区角逐的英国和俄罗斯等帝国主义列强展开领土分割竞争的契机,因此具有世界意义。”该材料评述的战争是哪一场?此场战争中侵略者在哪里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3)如图为德国颁发的“为了胜利的战斗——中国战事纪奖章”,奖章将德国通用货币的图案“鹰抓蛇”改为“鹰抓龙”,侮辱中华民族之意昭然若揭。“中国战事纪奖章”所纪“战事”是哪次战争?侵略者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33、51年前的4月26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某一重大消息“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重大消息”是指?
3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漫画《时局图》(原图为1898年谢缵泰所绘)
材料三 “这个条约使清政府感激涕零,愿意从此更忠顺不贰地做列强的孝子贤孙;而列强由此就更直接地成为清政府的监护人。各国使团成为中国实际上的太上政府,凌驾于‘禁城’中的朝廷之上。”
——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打开“大帝国”国门的战争是什么?这场战争后“大帝国”被割占了哪一块领土?这块领土在何时被收回?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漫画所反映的现象出现在哪个条约签订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图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时局?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个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已成为“列强的孝子贤孙”的条款。这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