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史实反映的主题是( )
A.国民革命
B.工农武装割据
C.全民族抗战
D.解放战争胜利
2、日本侵略者发动全而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3、下列是日本发动的侵华事变,其中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一二八事变
4、《鸦片战争海战图展览》曾在南京静海寺开展,共展出4幅海战图,反映了鸦片战争时期海战的状况。下列场景不会出现在这些海战图中的是
A.英国军舰封锁珠江口 B.英国军舰沿海北上直趋天津
C.英国军队强占香港岛 D.英国军队占领了南京城
5、下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八字方针”的落实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土地改革的完成
6、19世纪上半期,中国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这种“变局”开始于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1912年孙中山自豪的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这里的“变局”是指通过中华民国的成立开创了有别于封建体制的共和政体。2017年是中华民国
A. 104年
B. 105年
C. 106年
D. 107年
8、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历史史实 ①西安事变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③七七事变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①②④③ D.③①④②
9、1912年孙中山宣誓就职,建立中华民国,其建立的地点是
A.北京 B.天津 C.南京 D.广东
10、“这份条约如同一枚炮弹,在沉重而锈迹斑斑的中国国门上轰开了一个血腥的缺口。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这里的“转折”是指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
11、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拥有56个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是
A. 东部地区
B. 西部地区
C. 中部地区
D. 东北部地区
12、在广州某纪念馆收藏有一张毕业证书,上面写着“兹有本校第一期步兵科学生潘学吟修业期满成绩及格,特给证书。总理孙文、校长蒋中正、党代表廖仲恺。”据此可知,颁发该证书的学校应是
A.黄埔军校
B.京师大学堂
C.福州船政局
D.京师同文馆
13、对西安事变及和平解决事变的正确评价是( )
①是一次具有爱国意义的兵变 ②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③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④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4、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导致这场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军阀力量过于强大
B.国共两党从未进行过合作
C.八国联军进行武装干涉
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5、中共一大选举的中央局书记是
A.毛泽东 B.李达 C.董必武 D.陈独秀
16、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①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②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③对改变我国落后面貌急于求成
④苏联政府撕毁合同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7、小芳同学制作了下面的知识结构思维导图,以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图中空白的方框内应填写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8、下面时间轴体现的主题是
A.近代以来列强的侵略 B.近代以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抗争 D.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探索
19、曹汝霖在回忆录中写道:“宴到中间,承宣宫人告,吴总监来电话,天安门外有学生千余人,手执白旗,标语为和会失败,攻击曹总长诸位,请诸位暂留公府,不要出府回家,因学生将要游行……”作者回忆的这件事情是( )
A.公车上书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四一二政变
20、下图是2013年揭幕的马可·波罗骑马雕像,它坐落在扬州城。当初马可·波罗来华时,中国正处于( )
A.唐朝时期
B.元朝时期
C.明朝时期
D.清朝时期
2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在经济上出现了“ _______ ”和 ________的重大失误。
22、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是 ______。
23、在下图中填:
A.苏州
B.重庆
回答:图中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与以往条约相比有什么变化?
24、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是《 》。
25、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________》,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________
26、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的皇家园林是______;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制造的屠杀事件是______。
27、1950年~1952年,在新解放区完成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_______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_______成为了土地主人,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28、三大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它是对农业、____以及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
29、某中学八年级同学以“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的变化”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查询资料和调奁采访等,得岀结论:政策的调整对农村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假如你也是课题组成员之一,请你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问题一:政策回顾
(1)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 运动在全国开展。
(2)1953年,随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
(3)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十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 和 运动。
(4)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內容是在农村实行 。
问题二:分析对比:
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5)1952年底,我国彻底废除了存在2000多年的 制度; 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6)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 ,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农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7)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30、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下列哪一次事件之后?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南京大屠杀
D. 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31、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2)材料二中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条款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结合以上的史料,说说你的感悟。
32、近代史上,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近代英国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了我国的哪一领土?该条约增开哪里为商埠?
(2)近代曾长期割占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的是哪个国家?是通过哪个条约割占的?
(3)在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中,以长江流域为势力范围的是哪个国家?
(4)西方列强通过哪一条约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特权?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的条约是什么?
(5)你认为我国怎样才能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
33、小导游:写一段关于商务印书馆的解说词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如果你来当商务印书馆的导游,你会对游客怎么介绍商务印书馆呢?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战士唱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的战歌,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材料二:在战略转移的途中,中央红军连续突破四道封锁线,过湘江后人员只剩3万多人,红一方面军原来准备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蒋介石调集重兵布成口袋阵,企图一举消灭红军。
材料三: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摒弃前嫌,共同抗日。
(1)材料一中的“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请列举北伐战争中名将一名
(2)材料二中的战略转移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途中召开了哪一重要会议?该事件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名称。
(4)你从以上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获得了怎样的认识或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