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我国远古时期,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那是,有一位英雄人物,三过家门而不入,花了10多年时间,终于解除了水患,造福民众。这位英雄人物是
A. 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2、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生活在
A. 长江流域 B. 黄河流域 C. 珠江流域 D. 黑龙江流域
3、2020年,中医成为我国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利器”。中国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是
A.华佗 B.扁鹊 C.张仲景 D.李时珍
4、康熙时,编修《明史》者使用了明朝纪年,结果有70余人被处死;乾隆时,大臣胡中藻因其诗中“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结果被杀,甚至牵连师友。材料意在说明清朝推行( )
A.闭关锁国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文化专制政策
D.重文轻武政策
5、下列关于战国百家争鸣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在社会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②所谓“诸子百家”是泛指,表示学派众多
③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④各个学派彼此对立,互不相融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下列战役中,属于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的是
①城濮之战 ②涿鹿之战 ③桂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急剧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周天子地位上升 B. 官僚制度逐渐取代贵族世袭制
C. 井田制被破坏,土地私有制产生 D. 诸侯国间战争不断
8、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9、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有一位诗人的作品因反映历史的真情实况而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10、先秦时期,人们认为,“国之大事,唯戎与祀”;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由此可见,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功能是
A.农具 B.货币 C.食具 D.礼器
11、下列历史概念中解释正确的是
A | 三省六部制 | 隋唐时期实行对君主进行分权与制衡的政治制度 |
B | 重农抑商 | 中国古代重视农业 、禁止商业的经济思想 |
C | 藩镇割据 | 唐朝中后期形成的地方割据局面 |
D | 闭关锁国 | 明清实行禁绝对外贸易的一种政策 |
A.A
B.B
C.C
D.D
12、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13世纪的中国,其现代化程度是令人吃惊的,它独特的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最早在宋代就已经是现代化国家
B.宋代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C.谢和耐是外国人,他的描述不符合当时的实情
D.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
13、为下图漫画序号①处补上适合的旗号,应该是(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14、晓玲寒假要和父母去山西大同旅游,临行前,父母问她最想参观的名胜古迹是哪里?晓玲想了想刚学完的历史知识,于是和父母说,到大同我们一定要去看
A. 都江堰 B. 白马寺 C. 云冈石窟 D. 龙门石窟
15、以下成语出自战国时期的有( )
A. 百发百中 B. 朝秦暮楚 C. 完璧归赵 D. 纸上谈兵
16、考古队员在甘肃某地发现了一块刻有西夏文字的石碑,西夏文字的创制者是
A. 完颜阿骨打
B. 元昊
C. 耶律阿保机
D. 成吉思汗
17、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是在( )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
18、张程在《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中介绍了公元6世纪末隋朝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宛若“昙花一现”。导致隋朝短暂而亡的主要原因是
A.外戚宦官专权
B.大臣结党营私
C.隋炀帝的暴政
D.隋朝刑法残酷
19、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1978年我国出土的战国乐器中最珍贵的、最能代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的是
A.古筝 B.鼓 C.瑟 D.编钟
20、距今约170万前的元谋人,从生活地域划分来看,应生活在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辽河流域
21、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期称台湾为——
22、请把下面的朝代代码按时间先后顺序填在适当的位置中,完成一幅本学期的朝代列图。
A 元朝 B 唐朝 C 北宋 D 隋朝
23、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_爆炸成功。
24、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曹操在________(战争名称)中打败袁绍,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在与孙刘联军的对战中败兵北撤,这为________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________率领精骑出击匈奴,在漠北大败匈奴。
(2)秦末,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由________、________领导的。
(3)184年,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爆发了,领导人是________。
26、①于1260年继承汗位,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并于1271年正式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②(今北京)。元朝建立后,继续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③(今杭州),南宋灭亡。④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统一全国大业,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27、唐朝是__________年建立的,元朝是__________年建立的。
2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____。五斗米道是道教的创始宗教之一,它的创始人是________。
29、舜在位时,派_____治水,解除水患,并且在年老时让位于他。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____,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
30、《____》是元末明初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施耐庵。
31、将下列相关的内容连接起来
《水经注》 司马迁
《伤寒杂病论》 王羲之
《道德经》 郦道元
《史记》 老子
《兰亭集序》 张仲景
32、列举三位民主推选的部落联盟首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从公元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首尾10年,陆续兼并了六国,在占领的区域设置郡县,直属于秦王,从此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的王国时代,进入了君主专制的帝国时代。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1)秦国最后灭掉的是哪一个诸侯国?秦统一全国后,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2)材料二所示,秦王兼并六国后,为巩固统一采取的哪两项措施及这些措施的意义。
(3)秦王派大将蒙恬修筑的防御工事被称为什么?其修筑的目的是什么?
(4)“中央集权制度”是谁首创的?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