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1982 年党的十二大
B.1987 年党的十三大
C.1992 年党的十四大
D.1997 年党的十五大
2、下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B.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C.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D.迫使美国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3、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如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种变化反映出
A.机构精简,提高行政效率
B.不断改名字容易让人记住
C.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D.中国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
4、1980年,国家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市,各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试办集工、农、商、牧、渔、旅游为一体的经济特区。下列关于经济特区的表述,错误的是
A. 特区实行市场经济
B. 特区主要利用侨资外资进行建设
C. 特区的创办,极大地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展
D. 特区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形成
5、下列哪次会议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重大政治论断(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6、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开国大典
C.抗美援朝战争
D.土地改革
7、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
A.加入世贸组织 B.建立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古希腊的一部世界文学名著,再现了古希腊的社会图景,成为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这部作品是
A. 《掷铁饼者》
B. 《天方夜谭》
C. 《荷马史诗》
D. 《十二铜表法》
9、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邓小平
10、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先在哪里实施( )
A.广东的深圳
B.安徽的凤阳
C.四川的广安
D.福建的厦门
11、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写道:“1984年35岁的张瑞敏被派到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器厂做厂长,欢迎他的是53张请调报告,工人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为解决当时这一企业的共性问题,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包产到户
B.设立自贸区
C.增强企业活力
D.加入人民公社
12、阅读下列图片,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该著作在世界传统科技向近代科技转变的潮流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国外称它为
A.“东方医学巨典”
B.“东方工艺巨典”
C.“中国17世纪的农业百科全书”
D.“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3、习近平主席说过:“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颁布时间是
A.1954年
B.1956年
C.1982年
D.2004年
14、如图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专题知识结构图,图中A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政协会议的召开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5、历史图片承载了许多历史信息和内涵,对它们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知识必备的技能之一。对下列图片解读有误的是
A.图一是农民的分散经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图二是在自愿互利原则下完成的
C.图三实行的范围是全国
D.图四实行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私方代表居领导地位
16、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 )
A.朱德
B.毛泽东
C.刘少奇
D.周恩来
17、《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58年的(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最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A.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B.深圳特区,和平统一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18、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 农村实行“大包干” B.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 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D. 农村停产闹革命
19、抗美援朝发生在( )
A. 1950年6月 B. 1950年10月
C. 1951年6月 D. 1951年10月
20、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1、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________的完成;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体制。
2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_____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把_____、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88年,建立_____经济特区。1990年,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_____、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_____、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随后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国形成了_____—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_____、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3、中国梦宏伟蓝图
(1)首次提出中国梦:2012年,习近平提出:“实现__________,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实现途径: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当选为国家主席,他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________、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质是________,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3)两个“百年目标”: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__”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_____。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O年时,建成_____,实现_____。
24、________年____月,第 ______ 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25、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概况:1971年10月,第_____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6、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2)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4)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是:
(5)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27、________(会议名称)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中共十九大,确立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
28、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保家卫国,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20世纪70年代末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4)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29、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成果:_____________被确立为中共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0、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______”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召开;国家主席______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31、关于我国的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和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在20世纪末开始实行的大规模开发西部的战略是指什么?为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20世纪末,国家还实施了哪一重大行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分别是在哪一年?
(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军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请写出已正式交付海军的两艘航空母舰的名字。
(4)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请列举3件外交上的大事。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来,我国的电信产业快速发展。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几位?
32、根据提示信息列出相关会议
A.制定(共同纲领》:
B.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E.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为全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3、新中国建立所产生的国内影响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长期的斗争和努力,中国人民终于有了一部代表自身权益,遵循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的宪法。同时,“五四宪法”也是对“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通俗易懂,文字简明。
材料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材料三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在习近平领导下,第一时间建立举国体制,汇集全国资源,采取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迎击疫情……2月24日,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考察组认为,中国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应对措施,在减缓疫情扩散蔓延、阻断病毒人际传播方面取得明显效果……
(1)据材料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两部纲领性文件分别标志着什么制度的形成?
(2)材料二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不变的是什么?
(3)综上探究,你认为我们提出“制度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