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国人和奴隶的暴动
B.诸侯的反叛
C.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
D.少数民族的进攻
2、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据此你认为208年发生赤壁之战,时间上应该表述为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3世纪初
D.公元2世纪末
3、来自宝岛台湾的寻根问祖访问团要去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该去:( )
A. 黄帝陵 B. 大禹陵 C. 秦始皇陵 D. 中山陵
4、战国时期,社会风雷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南端的是
A.秦国 B.魏国 C.齐国 D.楚国
5、辽宋议和、宋夏议和的共同内容是
A.宋向少数民族政权称臣
B.宋割地给少数民族政权
C.宋给少数民族政权“岁币”
D.少数民族向宋称臣
6、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下列文化成就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①《红楼梦》 ②《牡丹亭》 ③《资治通鉴》 ④《长生殿》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这一水利枢纽是
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永济渠
8、从605年起,隋炀帝陆续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有人说“从洛阳北到涿郡的永济渠的开凿是为了加强对东北的控制,以及满足进攻高丽转输的需要;洛阳南到余杭的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的开凿主要是因为隋朝需要江淮的粮食供应”;从中可以看出,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B.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C.统一南北
D.满足隋炀帝到各地巡游的欲望
9、梁启超说:“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据此可知,梁启超认为华夏族的主要特点是
A.历史悠久 B.结构单一 C.多族合一 D.文化先进
10、下列史事中,可以通过《史记》了解的有( )
①齐桓公称霸
②汉武帝举办太学
③淝水之战
④文景之治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1、《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巨著。下列对该著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C.由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
D.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历史
12、西晋统一全国之初,社会安定,生产恢复,为了巩固司马氏政权,晋武帝大封宗室,结果造成后来的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黄巾起义 D.国人暴动
13、周平王东迁后,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诸侯国各自为政,不再听从王命,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这主要反映出
A.诸侯国“尊王攘夷”的策略
B.周王室衰微的政治局面
C.春秋时期大规模的兼并战争
D.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局面
14、据史书记载,它“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该生产工具的用途是( )
A.交通运输
B.耕地犁地
C.农业灌溉
D.手工生产
15、如果你想了解我国明朝时期手工业生产发展的情况,应该查阅( )
A. 《农政全书》 B. 《天工开物》 C. 《水经注》 D. 《本草纲目》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佛教在西汉初年传入我国
②顾恺之被誉为“书圣”,其代表作是《女史箴图》
③道教在东汉后期兴起于民间
④云冈和龙门石窟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 )
A.过着群居生活
B.懂得制作工具
C.已学会使用火
D.共同获取食物
18、如表对北宋年间贡举和武举取士人数进行了对比,取士人数出现差异体现的宋朝治国策略是
| 考试次数 | 合计取士人数 | 年均取士人数 |
贡举(文举) | 81 | 600352 | 360 |
武举 | 28 | 868 | 5 |
(数据来源:《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
A.重武轻文
B.休养生息
C.民贵君轻
D.重文轻武
19、一次活动中,老师让蒯欣欣同学做组长,她却推选能力比较强、大家都信服的朱娟做组长,同学们深有感叹:这是( )的再现啊!
A. 战争 B. 禅让 C. 世袭 D. 暴力
20、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在宋代东京的普通市民做不到的是( )
A.吃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
B.背诵白居易的《新乐府》
C.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
D.欣赏关汉卿的《窦娥冤》
21、盘庚迁都后,商朝的都城在________。西周的都城是镐京,后来,________迁都到洛邑,史称东周。
22、宋与辽、西夏在边境交界处开设的贸易场所,称为____。宋时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____。
23、明君与昏君
(1) 建立商朝,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
(2) 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3)公元前841年, 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2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对应的内容。
(1)南宋的都城
(2)北宋兴起,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
(3)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5、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例如项羽破釜沉舟打败秦军主力的巨鹿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______,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______。
26、唐朝后期,起义军在_____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_____
27、______ 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28、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和他的主要辅助者,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9、东晋建立:316年,_______灭掉西晋后,________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司马睿政治上依靠南下的北方山东大贵族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称“王与马,共天下”。
30、________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周口店________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31、请将百家争鸣的内容填入下面的空格内(要求将字母填在对应的格子里)
A.墨子 B.韩非 C.孟子 D.庄子 E.“兼爱”“非攻”
F.“民贵君轻” G.“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H.“无为而治”
学 派 | 儒 家 | 法 家 | 道 家 | 墨 家 |
思想家 | ①_____ | ②______ | ③______ | ④_____ |
思 想 | ⑤_____ | ⑥______ | ⑦______ | ⑧______ |
32、依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被唐太宗比喻成 “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_____________
(2诗圣是_________
(3)诗歌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的伟大诗人________________
(4)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______________
33、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原始人化石的主要代表有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原始人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石器,主要依赖采集果实和挖掘根块为生,他们还懂得使用天然火。
材料二 黄河流域一带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多数带有伸出室外的斜坡或台阶的窄长门斗,室内中央均设有火塘,可用于炊煮和取暖。
材料三 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分上下两层,特点是提高房屋的底板,以利用下部空间,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和堆放杂物。
材料四 “古之人,皆食禽兽。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自虎通》
(1)根据材料一,总结人类最早的使用的工具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火对原始人的生活有哪些帮助?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的住房是什么样式的? 有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的住房是什么样式的?有什么特点?
(4)材料四中的神农就是传说中的炎帝,你能不能从材料中找出他为什么“教民农作”?除了教民耕种,传说中他还有哪些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