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史料中,不能体现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原因的是
A. 力役三十倍于古 B. 收太半之赋 C. 废先王之道 D. 刑者相伴于道
2、袁行霈的《中华文明史》记载:“出于管理边疆民族的需要,清廷大力推行民族立法工作……对西藏,乾隆一朝先后颁行《西藏善后章程》《钦定西藏章程》等多部法规”。以上史料说明( )
A.清朝通过立法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B.清朝通过册封首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C.清朝通过设置机构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D.清朝通过战争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纳数千人。”这种市民生活丰富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①城市的繁荣
②市民阶层的壮大
③自然环境优越
④南方相对安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遗址能为已经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以下考古发现属于北京人遗址的是
A.
B.
C.
D.
5、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出现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战国时期
6、黄帝打败炎帝是在( )
A.阪泉
B.巨鹿
C.牧野
D.长平
7、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时期。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启开启了世袭制
B.纣灭夏建立商朝
C.西周实行郡县制
D.周武王建立东周
8、下表是小明同学以王朝相似点归纳的专题,它们的相似点是( )
曹魏 |
东汉 |
北魏 |
A.都城
B.疆域
C.开国者身份
D.治国思想
9、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黄帝 B.尧、禹 C.黄帝,蚩尤 D.鲧,禹
10、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统一全国 ②国力强盛 ③制度创新 ④开凿大运河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1、现在大型手术使用全身麻醉药剂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事情了。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制成这种药剂的医生是( )
A.霍去病
B.张仲景
C.黄帝
D.华佗
12、元朝大一统实践过程中,“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不断对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对中华民族发展有过贡献的历史人物都建庙祭祀。这反映了元朝( )
A.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B.开始出现民族交流与交往
C.统治者十分重视祭祀活动
D.强化以蒙古族为尊的思想
13、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们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4、2003年明太祖的陵墓——明孝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下列史实与明太祖有关的是( )
①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②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③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 ④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⑤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⑤
15、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辉煌。李约瑟认为,“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科学家是
A.司马迁
B.祖冲之
C.王羲之
D.顾恺之
16、“医圣”和“书圣”分别是( )
A.张仲景、顾恺之
B.华佗、王羲之
C.张仲景、顾恺之
D.张仲景、王羲之
17、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的管辖开始于( )
A.张骞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光武中兴 D.西汉朝廷设立西域都护
18、下图中①处代表的政权是
A.魏国
B.蜀国
C.吴国
D.西晋
19、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以下列举不属于“明智”的是:
A. 站在现在,以自己好恶评价历史人物
B. 善于从遗迹文献和传说中学习历史
C. 用发展的眼光看历史问题
D. 以历史名人为榜样,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20、唐朝,一个辉煌的朝代;唐太宗,一位杰出的帝王,智能兼备,文武双全。下列有关唐太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年号贞观 B. 重用贤才
C. 实行轻徭薄赋政策 D. 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21、汉语中的一些成语出自一些历史事件(典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请把相关成语的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
A.阵前倒戈B.退避三舍C.破釜沉舟D.纸上谈兵E.围魏救赵F.卧薪尝胆
( )牧野之战( )晋楚之争( )吴越争霸
( )桂陵之战( )长平之战( )巨鹿之战
22、唐朝后期,起义军在_______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_______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23、_________年,西汉宗室_______推翻了王莽的新朝政权称帝,建立东汉。
24、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于公元前______年;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______年。
25、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________与________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26、措施:汉武帝接受________的建议,“________,独尊儒术”。还兴办________,以儒学经典为教材,培养儒学人才。
27、唐太宗实行________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多民族国家得到重大发展。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中康熙和_________两皇帝在位时期贡献卓越。
28、从小学到初中我们积累了许多的成语和典故,其实有些就在我们的历史教材中。请将下列成语典故按不同时期归类。(填入相应序号)
(1)鞠躬尽瘁
(2)卧薪尝胆
(3)纸上谈兵
(4)约法三章
(5)草木皆兵
(6)破釜沉舟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时期
29、东晋的_______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他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均为摹本;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______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30、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________,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是从________朝开始的,这时比较成熟的文字是________。
31、 唐 行省制度
宋 驻藏大臣
元 开元盛世
明 澶渊之盟
清 靖难之役
32、根据提示,写出对应内容。
(1)南北朝时开凿的石窟(一例即可)——
(2)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3)结束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的政权——
(4)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
33、改革和创新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它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改革的哪项措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这次改革对秦国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斯托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指的是秦朝为巩固统一进行了制度创新。简述这一制度的具体内容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