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济宁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列哪一项是华佗的医学成就

    A.望、闻、问、切四诊法

    B.《唐本草》

    C.《伤寒杂病论》

    D.麻沸散

  • 2、据说欧洲人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自从有了纸,大大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纸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值得纪念的发明之一。中国古代史上,对纸的改进及普及使用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A.蔡伦

    B.班超

    C.华佗

    D.司马迁

  • 3、下图为《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该作品(       

    A.反映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盛况空前

    B.能够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

    C.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具有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

  • 4、“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能够直立行走,能够打制石器,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现代人

  • 5、《明朝那些事》主要讲述的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我们在这部小说中可以欣赏到下列哪一人物开国立业的风采

    A.刘邦

    B.李世民

    C.朱元璋

    D.朱棣

  • 6、秦始皇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此制度的理论来源是战国时期的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 7、佛教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两千多年来,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同时,渗入到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浓重的一笔。下列图片中体现佛教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的是

    A.

    B.

    C.

    D.

  • 8、他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他是

    A.管仲

    B.商鞅

    C.孝文帝

    D.刘邦

  • 9、学习历史,要学会正确区分史实与史论。以下表述属于史论的是

    A.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B.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C.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D.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 10、李明同学想在暑假期间到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去考察,那么他应该去( )

    A.陕西西安 B.云南省元谋县

    C.北京周口店 D.浙江余姚市

  • 11、春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用羊耕作

    C.大兴水利

    D.青铜器的使用

  • 12、“这里本是黄土高原上一块贫瘠的土地,自从中央红军长征来到这里,它就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地名逐渐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思想制高点。”文中的“这里”是指

    A.吴起镇 B.遵义 C.平型关 D.延安

  • 13、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适者生存

    D.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 14、明朝末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均田免赋”口号的提出,主要针对的社会现状是(     

    A.陕北连年灾荒

    B.土地兼并严重

    C.明末政治腐败

    D.战争频繁

  • 15、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方面出现的新气象有

    ①出现了新的工具曲辕犁  ②铁制农具出现  ③开始使用牛耕  ④使用了播种工具耧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16、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中医药在防治和救治方面都 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一位医学家提出 “治未病”理论,并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被后世称为“医圣”。这位医学家是(     

    A.华佗

    B.李时珍

    C.张仲景

    D.扁鹊

  • 17、所示文物可以直接印证唐代

    唐三彩女俑

    A.社会政治状况

    B.科举选才标准

    C.思想开放程度

    D.手工制作水平

  • 18、在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属于改变愚昧落后习俗的是(     

    A.

    B.

    C.

    D.

  • 19、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那么,我国为什么还要以曾经激发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呢?为什么还要时时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呢?用一个成语来表达是(     

    A.学以致用

    B.知耻后勇

    C.居安思危

    D.反腐倡廉

  • 20、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汉朝时期原始史料的是(       

    A.电视剧《大汉王朝》

    B.西安长安城遗址出土的“汉并天下”瓦当

    C.汉高祖斩白蛇的传说

    D.东汉时期的童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战国时期的指南工具是

    (2)宋代城内娱乐兼商业场所称

    (3)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

    (4)宋代从国外传进的优良稻种是

    (5)唐朝造型精美,色彩亮丽的瓷器

  • 22、   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 23、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的______,其代表作______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 24、西汉文景时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治世局面,史称“__________”;东汉初期,刘秀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使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史称“__________” 。

  • 25、在元朝,民族间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________

  •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__________。

    (2)改族名满洲,建立清朝的是__________。

    (3)优秀的长篇小说《水浒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

    (4)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__________。

  • 27、北宋时活字印刷术是__________发明的。元代__________发明了转轮排字法。

  • 28、______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发现于______省。

  • 29、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或功臣,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这种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

  • 30、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________创作了著名悲剧《窦娥冤》。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下列朝代(或政权)与它的都城连接起来。(只填写相应的数字,每空1分,共4分)

    朝代(或政权)       都城

    A.西夏            ①大都

    B.契丹            ②兴庆

    C.元朝            ③临安

    D.南宋            ④上京

    答:A—(     B—(      C—(     D—(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唐朝三个最有作为的皇帝?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盛世之治】

    材料一: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1)采纳魏征建议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是谁?材料反映了该皇帝哪一优点?

    【民族和睦】

    材料二:《唐蕃关系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开放交流】

    材料三:隋唐时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振奋的一段时 期。唐朝国力在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因此华人也被称为“唐人”,现今西方华人聚居处也被称为“唐人街”。

    (3)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唐朝不仅有吸纳世界文化精华的魄力,也有远播中华文化的气度与能力,试根据这两方面,从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4)通过上述对唐朝历史的探究,谈谈对当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