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及国家产生的是:
A. 夏朝的建立。
B. 商朝的建立
C. 西周的建立
D. 秦的建立
2、我国的考古学家于1939年3月在河南省考古时发现一座青铜器,它重达832.84千克,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形体高大而厚重,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请问该青铜器是(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西周毛公鼎
D.利簋
3、“我中华民族,天宝物华,地灵人杰,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或招之聚于华夏,或去之散于五洲,天水一方,其源盖皆出于始祖轩辕也。”这篇祭文是在赞颂中国古代的(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4、章开沅先生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这里的“同归”最有可能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建立民主共和国 D.挽救民族危亡
5、他是清王朝的奠基者,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他二十五岁时起兵,横扫白山黑水,统一女真各部;他戎马倥偬数十载,多次大败明军,严重威胁明朝北部,成为威震北中国的一代铁血汗王。他是( )
A.铁木真
B.阿骨打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6、有位同学在编写历史短剧《郑和下西洋》时,由于疏忽,有一个剧情违背了历史事实,你认为是
A.带一本《红楼梦》解闷
B.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C.船上带有指南针指引航向
D.船上带有丝绸、青花瓷、上等茶叶
7、唐玄宗非常注重对官吏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罢免。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这一事件表明唐玄宗( )
A.重视贤能,选拔人才
B.整顿吏治,肃清风气
C.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D.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8、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说明当时实行制度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科举制 D.任命制
9、如图:能够表达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的英雄气概的一句话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0、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是在
A.秦朝末年
B.唐朝末年
C.宋朝末年
D.元朝末年
11、东汉中后期,皇帝即位时大多年幼,以致大权旁落,造成政治黑暗。其表现是( )
A.封国发动叛乱 B.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C.统治者改制失败 D.地方割据势力控制中央政权
12、统一是中国历史上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下列哪一史实可以印证这一说法
A.春秋战国的群雄争霸 B.200年,官渡之战
C.刘邦、项羽的楚汉相争 D.280年,西晋灭吴
13、下列各项中,与宣扬佛教无关的是( )
A.都江堰 B.白马寺 C.云冈石窟 D.龙门石窟
14、东汉时官至太守仍坚持给百姓看病,且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
A.李时珍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15、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由此可见,通判
A. 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
B. 掌握地方军政财权
C. 行使对地方的监察权
D. 兼有监察和行政权
16、春秋 西汉 三国 东晋 ,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A. 秦、战国、西晋、南北朝、东汉
B. 战国、秦、南北朝、西晋、东汉
C. 战国、秦、东汉、西晋、南北朝
D. 战国、秦、东汉、南北朝、西晋
17、以下历史地图最能反映出这一时期( )
A.春秋时期大国争霸
B.统一趋势不断增强
C.战国时期民族交融
D.战争不止社会倒退
18、五代十国的出现,实际上是( )
A.唐末农民起义的结果
B.朱温灭亡唐朝的结果
C.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D.造成严重的国家分裂
19、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 )
A.会建造房屋
B.会使用天然火
C.会制造彩陶
D.会种植小麦
20、《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设置“通判”是为了
A.防止宰相的权力过大
B.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C.分化地方官员的权力
D.扭转尚武轻文的风气
21、_____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希望通过变法,摆脱政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_____继承汗位后,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的建议,施行“治 国安民”的方略。
22、三过家门而不入,悉心治水的著名历史人物是______。
23、距今一万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
错误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
24、公元前207年,项羽在____________之战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____________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
25、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_____________,经济重心南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 和
27、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的地方是___________。
28、唐朝时,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高僧是____。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____来华,看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29、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李白的诗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因此他享有“____”的美誉;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30、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______________。
31、连线搭配题:“先人已逝,精神永存。”在浩瀚的历史星河中,这些逝去的大师们依旧星光璀璨,熠熠生辉。请你将左边的名人与右边的成就序号相搭配。
①张仲景 A.都江堰
②顾恺之 B.《洛神赋图》
③刘秀 C.《伤寒杂病论》
④李冰 D.“光武中兴”
①—( ) ②—( ) ③—( ) ④—( )
3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在2000多年前,中国的平民已在此地发出震耳欲聋的呼声,“此地”是指( )
A. 建康 B. 咸阳 C. 大泽乡 D. 洛阳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命房玄龄等精简中央机构,将中央文武官员由2000多人减少为643人;把全国划分为10道,将州、县分别合并为358个和I551个,从而有效地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贞观年间增加宰相人数,针对当时“民少吏多”的情况,唐太宗合并州县。
材料二 宋初,宋太祖吸取了唐朝中期以来的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对各州县的知州知府、节度使的权力进行大胆改制与制衡。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材料三 如图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唐太宗精简机构、“合并州县”的好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宋太祖是采用何种方式限制节度使的权力的。
(3)根据材料三想一想: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概括元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总体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