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济南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图表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地区

    时间

    北方

    南方

    宋初

    人口100多万户

    人口230多万户

    北宋

    贡献财政收入20%

    贡献财政收入80%

    南宋

    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

    A.经济重心南移

    B.宋朝政策开明

    C.城市经济活跃

    D.苏杭生活富足

  • 2、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大力宣扬民主和科学

    B.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

    C.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

    D.科举制废除于戊戌变法时期

  • 3、归纳法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归纳正确的是(     )

    A.明清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隋唐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辽宋夏金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 4、假如小明想穿越时空,回到史前时期去体验我国境内最早的远古人类生活,他应该到(       

    A.约70万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

    B.约18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C.约17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D.约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县

  • 5、小明同学上网查阅北宋时期毕昇的发明成就,他查到 的正确结果是( )

    A. 麻沸散

    B. 活字印刷术

    C. 指南针

    D. 造纸术

  • 6、他被称为汉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先后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相互了解与往来。请问他是(

    A.张骞 B.班超 C.司马迁 D.卫青

  • 7、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B.让所有人都害怕自己

    C.表示皇帝的至高无上

    D.为政治改革营造声势

  • 8、下列地图所示现象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民族融合

    B.丰富发展了中华文明

    C.完成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D.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

  • 9、《贞观政要·辨兴亡》里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隋朝仓库的丰实是我国历史上少见的。这主要得益于(  

    A.隋文帝的励精图治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南朝陈的富有

    D.隋朝大运河的修建

  • 10、考古队员在甘肃某地发现一个幕弹,碑文用西夏文字,嘉葬里面有西夏文的钱币和其它陪葬品。从西夏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方面,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效仿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

    B.少数民族只会照搬汉族

    C.中华文明全由汉族缔造

    D.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

  • 11、如图是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高大雄伟的骆驼上坐有四人,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左侧前乐俑左手托琵琶,后乐俑双手作吹笛状,下侧前乐俑着圆领长衣,中间的胡人乐舞俑随着乐曲翩翩起舞。这件乐舞俑折射出唐朝

    A.边疆巩固

    B.兼容并包

    C.国力强盛

    D.经济繁荣

  • 12、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

    A. 南朝

    B. 西晋

    C. 东晋

    D.

  • 13、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若要了解史前时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的历史,以下史料中最可靠证据是(     

    A.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B.河姆渡出土的稻谷

    C.河姆渡出土的骨耜

    D.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埙

  • 14、海内外华人常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 1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的朝代是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元朝

     

  • 16、俗语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时姜尚等待的一位贤明君主是:

    A.黄帝 B.夏启 C.周文王 D.周武王

  • 17、下列有关孔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生活在春秋晚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创办私学

    ③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  ④著有《论语》一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8、对秦统一的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①结束了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的分裂局面②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③出现了秦的暴政④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9、西域都护的职责有

    ①管理西域的军事  ②管理西域的政治  ③保护商旅往来  ④加强汉与匈奴关系的中转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20、在“三国历史故事会”活动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历史故事。下列哪个故事所反映的史实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

    A. 单刀赴会

    B. 七擒孟获

    C. 赤壁之战

    D. 空城计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______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______年,嬴政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 22、公元前206年---前202年,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________

  • 23、东汉科学家__________ 制造了一种能测地震方向的仪器,叫做________。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

     

  • 24、唐朝时,_________(人物)深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感动,六次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北宋神宗时,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任用_________(人物)主持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

  • 25、230年受孙权所派,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联系的将军是( )

  • 26、宋代农业发展,南方回到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____传入的____,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 27、西周时,周王根据________和功劳大小,将土地分给宗亲和功臣。周代贵族等级中,________的地位是最低的

  • 28、按朝代顺序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朝代,完成填空:

    A→商朝→B→春秋→C→秦朝→D→东汉→E→两晋→南北朝

    (1)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A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启继承王位,________制代替________制,从此“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3)B王朝因为实行________制,出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局面。

    (4)C时期________的变法使秦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5)D时期开通的一条重要商路是________,对开通这条商路贡献最大的人物是________

    (6)E建立前夕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时段,发生过很多著名的战役,请列举其中两例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________________

    (7)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等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改革,加快了黄河流域民族大交融的过程。

  • 29、据他的口述,记录成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他是____

  • 30、宋朝的国策是______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请对下列著作与作者进行搭配。

    《道德经》

    老子

    《伤寒杂病论》

    钟繇

    《宣示表》

    张仲景

    《洛神赋图》

    司马迁

    《史记》

    顾恺之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东汉末年的两位名医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的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1)科举制度诞生于哪个朝代?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不少于两点)?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唐·皮日休

    材料三: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3)材料二中的“河”指什么?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4)阅读材料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开通此河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材料五:(宋)太祖既得天下,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改变、更换)八姓,兵革(战乱)不息,苍生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如何?”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非它故也,方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削夺其权,制(发给)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明白)矣”。

    ——《续资治通鉴》

    (5)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作者所说“国破”是因为什么历史事件?

    (6)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五“帝王凡易八姓,兵革不息”指哪一历史时期?

    (7)依据材料五,宋初为防止武将专权采取了什么政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