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达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列人物和政权搭配中,不正确的是(     

    A.契丹——耶律阿保机——辽

    B.女真——完颜阿骨打——金

    C.党项——元昊——南宋

    D.汉族——赵匡胤——北宋

  •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他的诗,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 李白

    B. 白居易

    C. 辛弃疾

    D. 杜甫

  • 3、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是

    A.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

  • 4、商朝在历史上又称为殷朝,是因为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 )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国人暴动 D.平王东迁

  • 5、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

    A.甲骨文 B.金文 C.刻画符号 D.小篆

  • 6、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在此确立了周朝的社会等级制度,这个制度是

    A.中央集权制度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封建制度

  • 7、“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打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半坡居民

    ④河姆渡居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8、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据此说明清朝实行的对外政策是

    A.重农抑商

    B.对外开放

    C.闭关锁国

    D.文字狱

  • 9、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为大家所熟悉。下列关于他们生活的记载,你认为哪种最可信(     

    A.神话传说

    B.老师讲解

    C.历史课本

    D.考古发掘

  • 10、下图示意图中的内容是属于秦朝巩固国家统一措施中的(   )

    A.政治、经济方面 B.经济、文化方面

    C.文化、思想方面 D.政治、思想方面

  • 11、从电视剧《贞观长歌》中可以看出: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位统治者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 12、127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的是

    A.铁木真

    B.拖雷

    C.忽必烈

    D.蒙哥

  • 13、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下图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该标志的创作者用韵味十足的书法线条和带有一定象形意味的脚丫,组合成篆书“月”字,暗寓龙的传人登月的梦想。篆书在下列哪个时期曾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字体( )

    A.战国 B.秦朝 C.春秋 D.东汉末年

  • 14、《新唐书》中记载: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材料中描写的是

    A.玄武门之变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五代十国

  • 15、在“最强大脑”的角逐中,请你根据下图两个提示依次说出我国古代两个著名的传说人物

    A.炎帝、黄帝

    B.炎帝、盘古

    C.黄帝、女娲

    D.盘古、女娲

  • 16、这是一幅创作于1916年的政治漫画,名为《水中捞月》。图中一人身上捆绑着绳索,悬在半空,试图捞取水中的“月亮”。绳索的一端固定在悬崖上的一棵小树上。结合漫画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该漫画的主要寓意是(     

    A.辛亥革命后帝制思想根深蒂固

    B.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

    C.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华而不实”

    D.袁世凯复辟帝制必然失败

  • 17、作为社会的基础,传统农业文明趋向精致化,就是所谓精耕细作的精致型的农业在宋代开始定型。下列关于当时农业方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地区得到推广

    B.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C.小麦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D.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 18、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A.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

    B.朱温兼并了北方割据势力

    C.朱温建立后梁

    D.契丹族攻入长安

  • 19、某校校园文化节活动中,七年级1班学习小组在编写历史课本剧《各派论治国》时,为扮演韩非子的学生设计的台词应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

    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以德治国,爱惜民力

    D.反空谈仁义,倡以法治国

  • 20、某公司准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职员,这顺应了我国古代那一学派的思想( )

    A. 法家   B. 道家   C. 儒家   D. 兵家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唐太宗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史称“___________”,唐玄宗在位前期,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___________”。

  • 22、小明在假期中进行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专题旅游。在旅游中小明对一些资料作了详细的记录,没想到笔记本不小心掉进了水中,一些重要的记录模糊了!你能否帮他补充完整,相信你一定行!

    (1)小明来到当年官渡之战所在地,记下了曹操能统一北方的的原因之一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曹操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 ”的有利地位”。

    (2)在洛阳,小明感受到孝文帝把都城从________迁到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

    (3)在山西大同,小明参观完著名的 石窟后,深深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而震撼!

    (4)在南京,这个有六朝古都美誉的地方,小明知道除了南朝四个朝代外,还有______、____。

  • 23、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加强对全国各地的统治实行____制度;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设置了____,负责管辖台湾。

  • 24、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是由________发展而来的;秦时统一文字,把________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 25、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朝开始:________

    (2)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是:________

    (3)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的战争史称为:________

    (4)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________

    (5)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

  • 26、盛唐时期,创制出了先进的耕作工具:_________________;盛唐时期,诗人辈出,著名诗人杜甫的诗被称为____________

     

  • 27、_____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1616年,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 28、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东汉中后期出现的政治局面是________________

  • 29、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总结性药物学著作是(_____

  • 30、______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

    两宋时期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也是民族关系进一步融合,发展的时代。根据所学知识

    请你将以下政权名称、建立者及都城,用线段正确地连接起来。

    政权的名称 建立者   都城

    契丹(辽)   元昊   开封

    西夏 赵匡胤   兴庆府

    北宋 阿保机 上京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列举明朝设立的“三司”的具体名称。

    (1)

    (2)

    (3)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因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2)根据材料二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当时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变法?为什么?

    材料三:秦孝公去世后,旧贵族挑拨秦惠王以谋反罪逮捕商鞅。……商鞅被捕后,惨遭车裂而死。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

    (4)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