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
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氏族时期
C.尧舜时期
D.西周建立初期
2、从两千多年前,墨子和学生做成小孔成像实验,到今天“墨子号”系列成果引领“第二次量子革命”,量子科学领域有望成为中国对外的新名片,闪耀世界。这体现了中国古代( )
A.劳动人民的智慧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为政以德”
3、589年,一举灭亡江南的陈朝,结束分裂局面,使南北重新归于统一的是
A. 陈后主
B. 杨坚
C. 李渊
D. 李世民
4、“汉武盛世”大型汉代文物展上出现了石天禄神兽像(下图),是汉代的祥瑞之物,既像老虎,又像狮子。狮子生于中亚一带,之前未见于中原地区。影响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D.司马迁写成《史记》
5、在如图中,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的地方是今天的
A.广东 B.台湾 C.成都 D.海南
6、下列关于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B.东汉末年,名医华佗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
C.《史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谈的历史巨著
D.汉语中的一些用语如“五体投地”“在劫难逃”“因果报应”都源自道教经典
7、唐朝与外国的贸易中,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国家是( )
A.印度
B.新罗
C.日本
D.越南
8、据农业部研究统计,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此后随着农区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是( )
①铁农具的使用 ②分封制的瓦解 ③牛耕的推广 ④水利兴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唐太宗当政时期,注意任用贤才。当时出现了一批名留青史的贤臣名将,其中有二人被称为“房谋杜断”,这两个人是:
A. 房玄龄、杜甫
B. 房玄龄、杜如晦
C. 魏征、杜如晦
D. 房玄龄、魏征
10、 周杰伦创作的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哪位书法家
A.顾恺之 B.司马迁
C.祖冲之 D.王羲之
11、考察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某同学参观完我国古代远古居民遗址和博物馆后,认识到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远古居民是( )
A. B.
C. D.
12、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甘肃天水和敦煌等地多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麻纸,有的纸上面还有文字和地图,但这种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这说明
A. 我国造纸技术臻于成熟
B. 西汉早期已经发明了纸
C. 当时使用的是“蔡侯纸”
D. 纸成为最主要书写材料
13、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是( )
A.
B.
C.
D.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它出自
A.《论语》 B.《道德经》 C.《孙子兵法》 D.《金刚经》
15、下图所示局面中的魏国定都于( )
A. 长安 B. 建业 C. 成都 D. 洛阳
16、黄河与长江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最早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农耕居民代表是
A.北京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山顶洞人
1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发生在秦朝②秦朝的农民大起义最后成功了
③楚汉之争最终刘邦取得胜利④项羽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8、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佛教造型艺术现存有魏晋南北朝的外国人、外族人造像,在石窟雕刻中也有反映西方文化的装饰纹样或图案。这主要反映了( )
A.雕塑艺术,源远流长
B.中外交往,交流互鉴
C.佛教艺术,绚丽多彩
D.民族融合,古老悠久
19、公元前2070年,一个治水有功的英雄结束了部落联盟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请问:这个英雄是谁?他建立了什么王朝?( )
A. 黄帝建立炎黄部落 B. 尧建立陶唐氏 C. 禹建立夏朝 D. 汤建立商朝
20、故土难离的家乡情绪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部分。而东汉末年我国北方人民离开故土内迁,其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21、____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____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2、960年,后周大将___________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___________。
23、曹雪芹创作的《________》代表了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24、战国时期的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_________。为了便利南北水运交通,秦始皇派人开凿__________,沟通了湘江和漓江。
25、宋朝鼓励发展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元朝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加强了对今________地区的管理。
26、 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27、公元前____年,秦国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公元前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___。
28、齐、楚、秦、燕、( )、魏、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
29、 “秦统一以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公元前三世纪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以下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写正确、错误、未涉及。
(_________)商鞅变法为秦灭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
30、率领国民党军队接受北平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军队总司令是________。
31、将右侧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使下列皇帝与其业绩相匹配
A.隋文帝 ______ ①开创科举殿试制
B.隋炀帝 ______ ②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C.唐太宗 ______ ③开通大运河
D.武则天 ______ ④完成国家统一
E.唐玄宗 ______ ⑤出现“开元盛世”局面
32、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的朝代是:________。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唐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加速了民族交融。而这首先表现为民族血缘的交融……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成为平常事。
——《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二(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栾城集》
材料三它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政权……统治者在统治不同区域时,实施多元包容政策,……利用族群差别进行统治,而这正是“变通”最现实的体现。
——《蒙元民族政策研究》
请回答:
(1)列举说明材料一中“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的历史事件。这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据材料一,指出该政策的影响。
(2)结合所学,材料二中的“朝廷”指哪一政权?这里的“蕃”主要指哪一少数民族?哪一事件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据材料二概括该事件的影响。
(3)材料三中“它”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它的建立者是谁?这一时期形成了哪一新的民族?据材料三指出,它对不同区域采取何种“变通”政策?
(4)综上所述,概括民族关系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