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2、有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建造于战国时期,2008年经受了大地震的考验。两千多年来,它一直造福于人民。这项水利工程的设计建造者是
A.李冰
B.李春
C.郦道元
D.张仲景
3、澶渊之盟和宋金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
B.维持了一定时期的和平
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4、商朝的建立者是
A.桀
B.禹
C.汤
D.盘庚
5、下图所示货币,最能体现商品经济发展快的是 ( )
A. B.
C.
D.
6、宋代汪洙《神童诗》有“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之句,与诗中“将相本无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
C.抗秦首义
D.楚汉之争
7、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请问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A.秦朝时期
B.魏晋时期
C.西汉时期
D.隋唐时期
8、《史记》记载秦始皇到梁山宫,从山上望见丞相的车马队浩浩荡荡,很不高兴。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李斯,李斯以后就减少了随从车马的数量。秦始皇生气的说:“这是有人泄漏了我说的话。”经审问,没人承认,于是他下令将当时在场的人全部杀了,这主要反映了( )
A. 秦末农民起义的强大力量 B. 秦朝官吏腐败无能
C. 秦始皇的暴政 D. 丞相李斯的权势过大
9、大禹治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体现了( )
A.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B.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C.筚路蓝缕的创新精神 D.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10、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山顶洞人居住在山洞里,即以“穴居”为主;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居民生活在平原上,并形成了固定的聚落。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学会建造房屋
B.自然环境的变化
C.能够掘井引水
D.原始农耕得到发展
11、《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江南地区发生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南方文化比北方文化先进
1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该词描写的战役产生的影响是( )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
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
13、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
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秦、唐、元 B. 汉、宋、明
C. 秦、元、清 D. 秦、唐、明
14、清朝文字狱规模之大,次数之多,远超前代。下列对于文字狱危害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造成官僚体制整体腐败
B. 珍贵书籍被查禁和销毁
C. 严重阻碍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D. 导致国力虚弱,社会危机重重
15、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杂。下列图片符合题意的选项是
A.
B.
C.
D.
16、下图祠堂是为了纪念汉代医学家
A.华佗 B.扁鹊 C.张仲景 D.李时珍
17、商鞅变法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 )
A.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C.得到了过往秦孝公的支持
D.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18、下列关于祖冲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B.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
C.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D.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19、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下列史料可用于研究明朝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是( )
A.秧马
B.蹴鞠铜镜
C.泥活字版
D.锦衣卫印
20、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纪年方法。黄巾起义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其中的“甲子”指的是哪一年
A. 公元前221年
B. 公元9年
C. 公元25年
D. 公元184年
21、《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中①处是_____________(地名);《西汉形势图》中②处是_____________(地名)。
22、960年,____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宋朝的____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23、列举与下列信息相对应的统治者。
(1)开通隋朝大运河的皇帝——
(2)南宋的建立者——
(3)建立东厂——
(4)1636年,改国号为清——
24、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___(人物)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他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__________(人物)用了十多年时间写出了《史记》,他公正记事,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5、夏朝后期,商部族逐渐强大,商的首领________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王________夏朝灭亡。
26、黄帝的妻子__________养蚕缫丝。,黄帝的属下_________创造出文字
27、如下图历史人物是______,他在位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历史上称他当时的统治为______。
28、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1) 是我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
(2)战国时期秦国太守 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
(3)曹魏时期,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独创楷书书法的是 。
(4)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首部农学“百科全书”的是 。
29、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________
30、我国铁农具开始出现于________时期。
31、将下列时期与其突出的历史特点对应连线:
半坡、河姆渡时期 民族交融
夏商周时期 原始农耕
秦汉时期 国家产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国家统一
32、根据提示,写出对应历史事件。
(1)西晋开始衰落的标志——
(2)西域正式归属中央——
(3)沉重打击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4)四年争帝之战,最后刘邦取胜——
(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中的哪两条变法内容?
材料二 从此次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秦军同六国交战65次。
秦军战绩 | 全胜 |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 败北 |
58次 | 3次 | 4次 |
(2)材料二体现了此次变法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3)材料三指哪次改革?材料中包含了改革的哪些措施?依据材料分析改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