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枣庄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东汉中期以后,交替专权的是

    A.外戚和宦官 B.外戚和将军 C.将军和宦官 D.将军和地方官

  • 2、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有

    A.孟子一民贵君轻

    B.墨子—无为而治

    C.庄子—“兼爱”“非攻”

    D.韩非子—以德治国

  • 3、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下列能体现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在汉代取得显著进步的是(     

    A.

    B.

    C.

    D.

  • 4、有日本农学家认为,大约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粟就向东传入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小亚细亚等国,下列种植粟的原始人是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 5、西汉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

    A.长安 B.洛阳 C.成都 D.杭州

  • 6、我国境内最早使用天然火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 7、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和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瓜果、汗血马、毛皮和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这一历史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B.是东西方政治军事交往的要道

    C.是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D.是南北方政治军事交往的要道

  • 8、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人民忍无可忍,最终发动了大规模的起义,埋葬了隋朝。材料说明隋朝灭亡的原因是

    A.宦官专权

    B.自然灾难

    C.残暴的统治

    D.外敌入侵

  • 9、“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A.宋太祖

    B.隋炀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 10、下列措施不属于隋文帝实行的是

    A.统一币制

    B.发展经济

    C.编订户籍

    D.开通大运河

  • 11、“我来自元谋某,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背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以下关于元谋人和北京人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他们都知道人工取火   B. 他们都会制作工具

    C. 他们都处于新石器时代   D. 他们都会缝制衣服

  • 12、“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诗句。在他眼中,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开始于( )

    A.女娲 B.黄帝 C.颛顼 D.大禹

  • 13、俗话说:“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磨制石器 ④聚落   ⑤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 14、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与图中的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隋末战争爆发

    B.开凿大运河

    C.隋灭陈,统一全国

    D.建立隋朝

  • 15、“他在东汉明帝时出使西域,克服重重困难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他还派甘英出使大秦。”上述材料中的“他”是(     

    A.张骞

    B.班超

    C.卫青

    D.窦宪

  • 16、“12世纪时,有个朝廷本想借他国的势力收复失地,结果引狼入室,把自己的两个皇帝坑进去,被俘成囚,客死异乡。”材料中的这两个皇帝是(     

    A.宋太祖、宋太宗

    B.宋真宗、宋徽宗

    C.宋徽宗、宋钦宗

    D.宋钦宗、宋高宗

  • 17、“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诗句中咏怀的历史人物是( )

    A.刘邦 B.王莽 C.曹操 D.司马炎

  • 18、“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人们赞扬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治水是因为他

    A. 进行改革,辅佐齐桓公首霸   B. 做太守时,廉洁奉公

    C. 主持修建都江堰,造福于民   D. 发明了铁农具和牛耕

  • 19、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从百家争鸣到西汉“尊崇儒术”的转变,本质上体现了(     

    A.法家学说的衰落

    B.儒家学说的流行

    C.思想控制的加强

    D.中央集权的削弱

  • 20、宰相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官职,往往担任这一要职的人,都是皇帝的肱股之臣。宋太祖时对宰相采取的措施是(     

    A.削弱相权

    B.废除宰相

    C.扩大宰相权力

    D.实行三年一换制度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宋真宗时,宋军在澶州城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这次宋辽盟约被称为“______________”。

  • 22、读图回答问题:

    1)图A的名称是   ,出土于   遗址;

    B的名称是   ,出土于   遗址。

    2)由图得知,原始农耕时代陶器主要有两种,即    

  • 23、秦朝定都_____;西汉定都_____

  • 24、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从(_____)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_____)(机构),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 25、统一度量衡:为改变以前各种诸侯国使用的长度、__________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_______由国家统一监制。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 26、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请完成下图:

    A.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 27、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________,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________

  • 28、北京人生活地点:北京西南________龙骨山上。

  • 29、填空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这种文字是________

    (2)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____

    (3)汉武帝时期,为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被派遣出使西域的使者是________

    (4)《史记》被誉为“二十四史”的开山之作,它的作者是________

    (5)东晋时期,被后人尊称为“书圣”,行书代表作《兰亭集序》,此人是________

     

  • 30、__________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__________年,元军攻破临安,南宋灭亡。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遵义会议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八七会议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湾改编

    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秋收起义

    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古田会议

    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早期人类或原始居民。

    (1)距今约170万年,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距今约70-20万年,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原始人类

    (3)距今约7000年,住干栏式房屋,懂得人工栽培水稻的原始居民

    (4)距今约6000年,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的原始居民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某中学的学校广播站正在播送长篇小说《东周列国志》,为了对这段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某校七年级同学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这一时期的图片,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进来,和同学们一起完成相关问题,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图片展示】

    (1)变化的形势

    (2)时代的智者

    (3)先民的创造

    【图中学史】

    (1)举出图1所示时期出现的三位霸主,2所示时期诸侯国有什么变化?

    (2)这两个时期都出现了混战的局面,这些战争是西周哪一制度埋下的祸根?

    (3)3所示人物是谁?以他为代表的这些智者开启了什么样的文化局面?他们的学术争论起到了什么作用?

    (4)8记录了谁的伟大功绩?你怎样评价该工程?

    (5)结合以上图片,总结一下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呈现的显著趋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