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迪庆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将女真改为“满洲”的是哪位人物?( )

    A.努尔哈赤 B.顺治 C.皇太极 D.康熙

  • 2、辽宋夏金元时期,建立大金政权的是(     

    A.契丹族

    B.女真族

    C.蒙古族

    D.党项族

  • 3、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关键性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

  • 4、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如寻访祠联中“水面偏能用火攻”的战役古迹应到

    A.湖北省 B.湖南省 C.河北省 D.河南省

  • 5、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只有高门士族的子弟能参加考试

    C.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确立

    D.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 6、东汉“光武中兴”与西汉“文景之治”的相同点是( )

    A. 提倡勤俭治国

    B. 重视“以德化民”

    C.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 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繁荣

  • 7、《山海经》中写道:“蚩尤作兵伐黄帝......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bá),雨止,遂杀蚩尤。”材料描写的是

    A.牧野之战

    B.涿鹿之战

    C.阪泉之战

    D.长平之战

  • 8、唐诗有云:“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该诗反映了哪一农具在当时的使用情况

    A.

    B.

    C.

    D.

  • 9、原始社会的尧、舜、禹“禅让”制定可以看出,原始社会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原则是什么

    A.是否有德才 B.财富有多少 C.家族地位高低 D.能否治理水灾

  • 10、史学界对郑和第六次下西洋是否真实存在,说法不一,2005年南京韩府山宦官杨庆(郑和第六次下西洋船队重要领导成员)墓中出土了墓志。根据墓志记载,史学家推断郑和第六次下西洋仅用时十个月,这可能是一次并未完成任务的下西洋活动。据此可知 (     

    A.考古发现为历史研究增添证据

    B.历史研究不可能得到历史真相

    C.考古发现是印证史实的唯一途径

    D.历史研究只能依靠相关考古发现

  • 11、下列历史帝王不属于暴君的是(   )

    A.夏桀 B.商纣王 C.周武王 D.周幽王

  • 12、统治者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封成王弟叔虞于晋,封功臣姜尚于齐,封殷商后代微子于宋……上述现象出现于

    A.夏朝

    B.宋朝

    C.隋朝

    D.西周

  • 13、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该水利工程是谁主持修建的

    A.管仲

    B.大禹

    C.李冰

    D.商鞅

  • 1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产生以来,封建帝王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强化与完善。下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汉武帝推行“推恩令”

    ②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③忽必烈推行行省制

    ④明太祖废除丞相。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②①③④

    D. ④③②①

  • 15、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③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A.南宋

    B.唐朝

    C.北宋

    D.清朝

  • 16、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说法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

    C.元朝民族交融加强,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D.中国历史上虽然有政权分立时期,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 17、在《元朝疆域图》中,我国某一地区被称之为“琉球”,这是该地区是我国领土的历史见证。该地区指的是 ( )

    A. 西藏   B. 新疆   C. 台湾   D. 南海

     

  • 18、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由此可见秦朝(       

    A.徭役繁重

    B.刑法严苛

    C.赋税繁多

    D.兵役沉重

  • 19、下图为某版本初中历史教材的课题,该单元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原始的农耕社会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 20、下列诗句中,反映了“诗圣”忧国忧民情怀的是(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将下列尊称雅号前的字母代号填入相应括号中

    A诗圣     杜甫(     

    B诗仙     孙思邈(     

    C药王     李白(     

  • 22、文物识别:说出下列各图中的文物使用的远古居民,填入表中的横线上。

     

     

     

     

     

     

     

    文物内容

    船形彩陶壶

    骨针

    鱼纹彩陶盆

    猪纹黑陶钵

    远古居民

     

     

     

     

     

     

     

  • 23、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_________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_________,史称东周。

  • 24、________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________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 25、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_____

  • 26、明末各支农民起义军中,(     )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 27、秦修筑的长城西起________,东到________,蜿蜒万余里。

  • 28、公元前209年(秦末),爆发 ______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184年,在张角组织和领导下,发动了 ______起义,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口号。

  • 29、约公元前2070年,____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 30、春秋 西周 夏 战国 商 西汉 三国 西晋 南北朝  秦 东汉 东晋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下列人物与他们对应的成就用线连起来。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选官制度。

    (1)________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2)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_____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3)明朝时,科举考试只能在________的范围内命题。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朝人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里说,战国时,各国(田亩大小不一样)。车涂异轨(车辆宽窄不一样),律令异形(法令不一样)。衣冠异制(衣服帽子的式样不一样),言语异声(说话口音不一样),文字异形(文字写法不一样)【原文:“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材料二秦始皇诏令:“廿六年,皇帝尽并兼诸侯,皇帝尽并兼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度量衡方面,秦朝在哪些方面作出了整齐划一的规定?针对文字异形采取了什么措施? 后来又推广什么字形?

    (2)材料二中,皇帝尽兼诸侯?除了这件事情之外,材料二还提到了哪几件事情?

    (3)在秦始皇采取的经济措施中除了上述材料所述外,还有哪一件?

    (4)如何看待这些措施?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