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女真改为“满洲”的是哪位人物?( )
A.努尔哈赤 B.顺治 C.皇太极 D.康熙
2、辽宋夏金元时期,建立大金政权的是(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蒙古族
D.党项族
3、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关键性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
4、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如寻访祠联中“水面偏能用火攻”的战役古迹应到
A.湖北省 B.湖南省 C.河北省 D.河南省
5、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只有高门士族的子弟能参加考试
C.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确立
D.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6、东汉“光武中兴”与西汉“文景之治”的相同点是( )
A. 提倡勤俭治国
B. 重视“以德化民”
C.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 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繁荣
7、《山海经》中写道:“蚩尤作兵伐黄帝......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bá),雨止,遂杀蚩尤。”材料描写的是
A.牧野之战
B.涿鹿之战
C.阪泉之战
D.长平之战
8、唐诗有云:“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该诗反映了哪一农具在当时的使用情况
A.
B.
C.
D.
9、原始社会的尧、舜、禹“禅让”制定可以看出,原始社会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原则是什么
A.是否有德才 B.财富有多少 C.家族地位高低 D.能否治理水灾
10、史学界对郑和第六次下西洋是否真实存在,说法不一,2005年南京韩府山宦官杨庆(郑和第六次下西洋船队重要领导成员)墓中出土了墓志。根据墓志记载,史学家推断郑和第六次下西洋仅用时十个月,这可能是一次并未完成任务的下西洋活动。据此可知 ( )
A.考古发现为历史研究增添证据
B.历史研究不可能得到历史真相
C.考古发现是印证史实的唯一途径
D.历史研究只能依靠相关考古发现
11、下列历史帝王不属于暴君的是( )
A.夏桀 B.商纣王 C.周武王 D.周幽王
12、统治者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封成王弟叔虞于晋,封功臣姜尚于齐,封殷商后代微子于宋……上述现象出现于
A.夏朝
B.宋朝
C.隋朝
D.西周
13、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该水利工程是谁主持修建的
A.管仲
B.大禹
C.李冰
D.商鞅
1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产生以来,封建帝王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强化与完善。下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汉武帝推行“推恩令”
②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③忽必烈推行行省制
④明太祖废除丞相。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②①③④
D. ④③②①
15、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③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A.南宋
B.唐朝
C.北宋
D.清朝
16、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说法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
C.元朝民族交融加强,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D.中国历史上虽然有政权分立时期,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17、在《元朝疆域图》中,我国某一地区被称之为“琉球”,这是该地区是我国领土的历史见证。该地区指的是 ( )
A. 西藏 B. 新疆 C. 台湾 D. 南海
18、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由此可见秦朝( )
A.徭役繁重
B.刑法严苛
C.赋税繁多
D.兵役沉重
19、下图为某版本初中历史教材的课题,该单元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原始的农耕社会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20、下列诗句中,反映了“诗圣”忧国忧民情怀的是( )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1、将下列尊称雅号前的字母代号填入相应括号中
A诗圣 杜甫( )
B诗仙 孙思邈( )
C药王 李白( )
22、文物识别:说出下列各图中的文物使用的远古居民,填入表中的横线上。
文物内容 | 船形彩陶壶 | 骨针 | 鱼纹彩陶盆 | 猪纹黑陶钵 |
远古居民 |
|
|
|
|
23、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_________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_________,史称东周。
24、________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________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25、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_____。
26、明末各支农民起义军中,( )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27、秦修筑的长城西起________,东到________,蜿蜒万余里。
28、公元前209年(秦末),爆发 ______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184年,在张角组织和领导下,发动了 ______起义,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口号。
29、约公元前2070年,____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30、春秋 西周 夏 战国 商 西汉 三国 西晋 南北朝 秦 东汉 东晋
31、将下列人物与他们对应的成就用线连起来。
32、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选官制度。
(1)________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2)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_____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3)明朝时,科举考试只能在________的范围内命题。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朝人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里说,战国时,各国(田亩大小不一样)。车涂异轨(车辆宽窄不一样),律令异形(法令不一样)。衣冠异制(衣服帽子的式样不一样),言语异声(说话口音不一样),文字异形(文字写法不一样)【原文:“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材料二秦始皇诏令:“廿六年,皇帝尽并兼诸侯,皇帝尽并兼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度量衡方面,秦朝在哪些方面作出了整齐划一的规定?针对“文字异形”采取了什么措施? 后来又推广什么字形?
(2)材料二中,皇帝尽兼诸侯?除了这件事情之外,材料二还提到了哪几件事情?
(3)在秦始皇采取的经济措施中除了上述材料所述外,还有哪一件?
(4)如何看待这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