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只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的科技成就是
A. 蔡伦改进造纸技术
B. 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
C.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D. 铜活字印刷术的出现
2、下图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纹样雕刻写实,憨态可掬,这反映河姆渡居民的( )
A.食物源于采集
B.原始农耕生活
C.家畜饲养发展
D.陶器种类多样
3、某遗址“距今约7000年”“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人工大量栽培水稻的遗迹”。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4、以下诗句中,能反映中外文化交流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C.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D.舍已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5、经济特区作为“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最终形成发挥了重要的辐射作用。下列属于“窗口”的是( )
A.汕头
B.广州
C.深圳
D.重庆
6、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取的文章《范进中举》、《孔乙己》批判的的制度是
A.八股取士 B.宗法制度
C.行省制度 D.九品中正制
7、相传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或买单只的,拐杖确是抢手货。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秦朝统一全国, 生活安定
B.秦朝法律严酷
C.当时市场竞争激烈
D.日常生活中提倡文明礼貌
8、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A. 群居生活的形成 B. 氏族社会的开始
C. 禅让制的实行 D. 夏朝的建立
9、下图诗歌描绘的情景反映了唐朝( )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
A.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B.文教昌盛、人才辈出
C.人口众多、粮食丰盈
D.兵强将勇、实力雄厚
10、“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古人对大运河历史作用的评价你认为最准确的是
A. 沟通南北交通
B. 巩固对隋朝的统治
C. 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D. 促进南北民族融合
11、下面年代尺的?处应填( )
A.隋朝建立
B.隋朝统一全国
C.隋朝开始开凿大运河
D.隋灭亡
12、汉武帝采取的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A.统一文字
B.统一铸造五铢钱
C.开通大运河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3、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由木匠出身蒯祥等人设计的,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是北京城的核心,以宫殿为重点,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它是( )
A.明长城
B.故宫
C.居庸关
D.长安城
14、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
A.孟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
15、秦王嬴政以谦逊的态度和豁达的胸襟对待臣下,王翦、王贲、蒙恬、李斯、尉缭、姚贾等人皆是他的座上客。这说明秦国能够一统天下的原因之一是
A.人民期盼统一
B.秦国实力强大
C.秦王重用人才
D.秦国位置优越
16、宋朝这一政策的实行,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情况的发生,促进了文教事业的发展,但是也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下降等负面影响。这一政策应是( )
A.实行削藩
B.削弱相权
C.重文轻武
D.八股取士
17、小明在学校组织的期中考试中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两者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现在发现问题所在,只要好好努力,下次就会取得好成绩。”材料中老师引用了中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来开导小明( )
A.法家
B.道家
C.墨家
D.儒家
18、下图所示成就的主题是( )
《本草纲目》李时珍,医药巨著世人惊。 《天工开物》宋应星,工艺百科传后人。 《衣政全书》徐光启。农学史上他第一。 |
A.传统科技
B.文学作品
C.史学巨著
D.建筑艺术
19、促使唐朝由盛转衰亡的因素有( )
①安史之乱 ②藩镇割据
③宦官专权④黄巢起义⑤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20、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其中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革命的发明是( )
A. 指南针 B. 造纸术
C. 印刷术 D. 火药
21、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沉浮,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填空:
(1)1838年,道光帝派①(人名)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虎门销烟成为了②(事件)爆发的导火索。
(2)图二标志着③运动的爆发。这场运动的领导人是④。虽然运动以失败而告终,但它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壮烈一章。
(3)图三的起义爆发于⑤年,这场革命被称为⑥。
①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④_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
22、元朝时,________令人开凿了两段新运河,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________。
23、______采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24、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作物、家畜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其中半坡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河姆渡人的农业工具以______最为典型。
25、距今约_______年,中国农业兴起于中国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流域,由最初的“_______”,发展到用_______进行耕种,_______和_______的出现以及_______、_______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26、唐朝都城 ,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27、选择搭配题(把下列人物对应的成语序号写在括号里)
A、 退避三舍 刘邦 ( )
B 、卧薪尝胆 孙膑 ( )
C 、约法三章 晋文公 ( )
D、围魏救赵 勾践 ( )
2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_____;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____。
29、280年,________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439年,________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30、(_________)朝工匠李春设计主持建造的(__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31、选择搭配
(1)( )实行“法治” A、贾思勰
(2)( )《兰亭集序》 B、墨 子
(3)( )《史记》 C、张仲景
(4)( )“兼爱 非攻” D、王羲之
(5)( )《齐民要术》 E、韩 非
(6)( )《伤寒杂病论》 F、司马迁
32、列举两位春秋时期取得霸主地位的君主,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具有哪些特点?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剪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哪一制度?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综合上述内容,归纳历代政府是从哪些角度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