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成都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东汉时期经营西域的著名人物是

    A. 甘英

    B. 班固

    C. 班超

    D. 马遂

  • 2、魏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与下图中①处相关的史实是

    A.赤壁之战 B.八王之乱 C.东晋 D.孝文帝改革

  • 3、图片往往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历史信息。对下列两幅图片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春秋争霸 B.秦国崛起 C.战国争雄 D.秦的统一

  • 4、古人对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格局进行了描述:“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该政治格局源于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 5、某人想从东向西沿丝绸之路考古,他会先后经过

    A长安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B.河西走廊西亚新疆欧洲

    C.长安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河西走廊长安西亚欧洲

     

  • 6、“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 陈胜、吴广起义

    B. 李自成起义

    C. 黄巢起义

    D. 黄巾起义

  • 7、中国科技史专家英国人李约瑟称宋应星为“中国的狄德罗(法国18世纪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宋应星之所以获得这样赞誉是因为他的作品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农业、手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这部作品是(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梦溪笔谈》

  • 8、隋炀帝创立 ,标志“科举制”的确立;武则天创立 ,标志“科举制”的完善。(       

    A.殿试制度,进士科

    B.进士科,察举制

    C.进士科,殿试制度

    D.察举制,殿试制度

  • 9、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的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统一文字

    C.建立中央集权制

    D.焚书坑儒

  • 10、日本派遣唐使的主要目的是(     

    A.求取佛教经义

    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

    D.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 11、下图是宋代纸币的铜版拓片。通过对图片的解读和分析,我们得出的直接结论是( )

    A.宋代手工业兴盛

    B.宋代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C.宋代商业贸易繁荣

    D.宋代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 12、尧年老时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经民主推举和自己长期考察,确认舜才德出众,将首领位置让给舜;舜年老时,如法炮制,传位于禹。这种推举首领的办法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 13、我国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出现在

    A.东汉末年 B.西晋初年 C.西晋末年 D.东晋末年

  • 14、袁隆平曾梦想“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我国宋代从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来自于

    A.朝鲜

    B.越南

    C.日本

    D.印度

  • 15、公元前1300,盘庚迁殷以后,出现“百姓由宁,殷道复兴”的政治局面。如果你是当时的史官你应该将其记载在(       

    A.竹简或木牍上

    B.结绳记事

    C.龟甲或兽骨

    D.麻纸上

  • 16、史料中对江南地区描述的变化,反映了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北方地区的战乱 C.北民南迁的背景 D.江南商业的发展

  • 17、五六千年前,为形成日后华夏族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 牧野之战

    B. 阪泉之战

    C. 城濮之战

    D. 涿鹿之战

  • 18、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等知识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主题应该是(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和文明的起源

    B.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

    C.大一统时代的到来

    D.国家的分裂与民族的交融

  • 19、这一时期常被认为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是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这一时期皇权高度集中,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加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思想受严格控制。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民族政权并立冲突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20、西汉在汉武帝在位时期达到鼎盛。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有

    ①收回地方铸币权  ②盐铁官营  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④北击匈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艺术成就斐然。王羲之因其书法艺术成就,被后人誉为“____”;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有河南洛阳的____石窟。

  • 22、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__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 23、明清小说: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____。

  • 24、连线搭配题:请你将左边的战役与右边的人物序号相搭配。

    35涿鹿之战                                A.周武王—商纣王

    36牧野之战                                B.黄帝—炎帝

    37巨鹿之战                                C.炎黄—蚩尤

    38阪泉之战                                D.项羽—刘邦

    39楚汉之争                                E.秦国—赵国

    40长平之战                                F.项羽—秦军主力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25、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____嫁给他;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____

  • 26、淝水之战概况:

    (1)大战时间:公元______

    (2)交战双方:___________   

    (3)结果:东晋以________,大败前秦。

  • 27、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________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________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 28、南朝政治的表现:宋武帝、________在位的30余年时间里,社会比较安定,但梁武帝时,政治日益败坏。

  • 29、司马光的《__________》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司马光和司马迁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

  • 30、东晋的顾恺之是著名的画家,他擅长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流传下来的作品有《______》和《女史箴图》;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______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请把下题涉及的正确地名用连线的方式连接起来。

    大运河的中心             天竺

    唐朝的都城                 洛阳

    玄奘西行目的地          吐蕃

    文成公主入藏目的地   日本

    鉴真东渡目的地          长安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卓著。

    (1)东汉时,宦官 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2)东汉末年名医华佗不仅擅长针灸,而且发明了麻醉药剂“   ”, 创编出“ 五禽戏”。(3)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提出了“   ”理论 ,提倡预防疾病。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探究一   【汉字之美】

    材料一   当时药店收“龙骨”有规定,带字的不要,因此,药铺老板拒收上面有刻画痕迹的龙骨。农民挖出甲骨(下图)后,就用小刀将上面的痕迹刮掉,以6文钱一斤的价格卖给药铺。于是许许多多的商代史料被磨成粉,当作药吃进肚里,这就是所谓的“人吞商史”。

    (1)材料一的“人吞商史”故事中,“有刻画痕迹的龙骨”上面的文字是什么?这一文字的发现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诏书发至桂林,出现了当地人不认识的情况。文字的不统一,无疑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令的畅通,因此秦始皇下令推行“书同文(如图),车同轨”。

    ——摘编自人教版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上》

    (2)为了避免材料二中“诏书……当地人不认识”的情况出现,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该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   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汉代(A)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魏晋时期的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相传唐太宗酷爱书法,尤其对王羲之的作品喜爱有加。唐太宗得到王羲之的作品后,爱不释手……临终前,要求太子将此作品真本随同下葬,以便他在地下也能随时欣赏。

    ——摘编自人教版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上》

    (3)材料三中的(A)指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一个?材料三中唐太宗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持什么态度?

    探究二   【思想之光】

    材料四

     

    秦坑儒谷

    汉代讲经图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他们都想达到什么目的?

    探究三   【史学之极】

    材料五   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后,因仗义执言被关入狱中,遭受酷刑。……但他忍受巨大的悲痛发奋著述,写出了不朽的历史巨著。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了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司马迁还为许多下层人物写了传记。他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人教版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上》

    (5)材料五体现了司马迁的什么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他写出了哪一部历史巨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