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家雷海宗提出:自公元383年亦即淝水之战后,中国文化便进入了“鞑靼佛教”的阶段。下列选项能支撑上述观点的是( )
A.甘英出使大秦沟通西亚
B.东汉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C.顾恺之创作《女史箴图》
D.云冈、龙门石窟的开凿
2、隋朝时期,洛阳及其附近的物资不足以供应中央政府的需要,必须转运南方的物资,利用旧河道开通大运河是最好的办法。材料表明,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 )
A.加强南北经济交流
B.改变自然水系格局
C.巩固封建政权统治
D.服务东北军事行动
3、东汉中后期,顺帝皇后梁妠的哥哥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又有十常侍(东汉以宦官充任)横征暴敛,卖官鬻爵的黑暗腐败情形。这反映出当时( )
A.皇权日渐衰微
B.军阀割据混战
C.少数民族内迁
D.外戚宦官专权
4、地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根据下图,我们可以研究的历史事件是( )
A.西周分封
B.春秋五霸
C.战国七雄
D.秦灭六国
5、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台湾省
B.市舶司
C.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D.澎湖巡检司
6、“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形成于元朝的新民族是 ( )
A.回族 B.白族
C.苗族 D.畏吾尔族
7、“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江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B. 苏湖地区粮食获得大丰收
C. 宋朝粮食产量非常大 D. 苏湖地区是我国经济重心
8、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材料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
A. 用汉姓
B. 穿汉服
C. 说汉话
D. 与汉族通婚
9、宋代的文臣地位明显提升,武将处处受到抑制。这种现象出现是因为宋代( )
A.重文轻武的政策
B.国家战争减少
C.为了减少财政支出
D.文臣比武将更有才华
10、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
A.《汉书》
B.《后汉书》
C.《史记》
D.《资治通鉴》
11、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北击匈奴,战功显赫。在军事方面,谁对北击匈奴贡献很大( )
A.主父偃
B.董仲舒
C.晁错
D.卫青、霍去病
12、丝绸织绣着中国早期的繁盛与光华,随着东方美丽的传说,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方播送着中国璀璨而精致的文明。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是汉朝与外界联系的唯一一条通道
B. 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C. 加强了汉与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D. 这条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13、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该节目曾对汉武帝进行过评述,下面哪一说法最适合他( )
A.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使国家强大起来
B.统一六国,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D.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制度
14、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 士大夫的提倡 B.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 农民的需要 D. 达官贵人的需要
15、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张骞通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6、东汉时期出现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实质是( )
A. 专制主义皇权实力太大的产物 B. 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
C. 皇帝年幼无知 D. 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
17、春秋时代,社会分流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
①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②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
③强大的各诸侯争当霸主 ④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根据如图判断,与其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19、唐太宗曾对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表明唐太宗认为
A.科举导致百姓贫困
B.科举有利于选拔人才
C.科举制度弊大于利
D.人才选拔要德才兼备
20、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行屯田、招揽各种人才,这些措施可概括为( )
A.曹操对外开疆拓土的措施 B.曹操强化统一思想的措施
C.曹操统一全国经济的措施 D.曹操为取得割据优势地位的措施
21、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________;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________。
22、请将以下中国历史地名的字母代号填入相应位置
A、种植水稻的农耕文化遗址
B、种植粟的农耕文化遗址
23、请写出与以下提示相对应的内容
(1)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
(2)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3)明代著名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24、________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5、隋朝大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26、根据提示写出中国古代的战役名称
(1)周武王灭亡商朝的著名战役:
(2)秦灭六国的决定性战役:
(3)在秦末农民战争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
27、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被称为“诗仙”的大诗人是_______。被称为“诗
圣”的是_______。
28、他辅佐国君,尊王攘夷,成为春秋第一霸。(_______)
29、填空题:
(1)北宋时的_____、南宋时的_____、元朝时的大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明朝的科举,考试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__。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称为_____。
(3)_____带领军队,多次击败了在中国_____地区走私贸易和抢劫的_____。
(4)_____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_____。
(5)明代小说《西游记》中最富有抗争精神,曾经大闹天宫的形象是_____。
30、
31、将相关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
孔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 世界文化名人
赤壁之战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华佗 焚书坑儒
秦始皇 发明了“麻沸散”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矢志不渝,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____。
(2)不畏艰险,历经磨难前往天竺取经﹣﹣____。
33、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皇帝)身,犹割股以啖腹(割身上的肉吃到自己肚子里),饱腹而身毙。……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百姓)自不为盗(盗贼),按用重法(严厉的刑法)邪?
——《贞观政要》
材料二: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材料三: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四:宋代书院共有203个,以地域分布计算,长江流域占74.76%,珠江流域占21.53%,黄河流域占3.52%。
——任继愈主编《中国文化小百科中国古代学校》
(1)材料一中的君主为了“存百姓”,他是从哪些方面做起的?最终出现什么局面?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的谚语说明哪个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的粮仓?当地种植的从越南引进的水稻品种是什么?
(4)据材料四,概括宋代书院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分析这一特点与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5)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影响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