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事件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是
①官渡之战 ②赤壁之战 ③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洲 ④诸葛亮治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春秋时期,周天子威信扫地,一个个诸侯崛起。第一个霸主是(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3、以下属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原因的是( )
①曹军骄傲轻敌②曹军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
③曹军远道奔走,兵士疲惫④曹军内流行疾病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我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是在
A. 西周
B. 春秋
C. 战国
D. 秦汉
5、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下列图片与哪一宗教有关
A. 道教 B. 基督教 C. 伊斯兰教 D. 佛教
6、已掌握磨光、钻孔技术的远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山顶洞人C、北京人 D、蓝田人
7、某纪录片中说道: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知道一个概念,北方人喜欢吃面食,而南方人则离不开米饭……因此出现了中国独特的“南米北面”的主食格局。你知道南方人吃上米饭与下列哪一远古居民有关吗?
A.半坡人
B.良渚人
C.河姆渡人
D.仙人洞人
8、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下列文字,属于象形字的是( )
A.明
B.正
C.柄
D.田
9、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如下图中①②两处区域在新石器时代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
A.粟稻
B.粟小麦
C.小麦玉米
D.玉米粟
10、成语是我国诺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有关。“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这几个成语共同体现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1、杜牧的《江南春》中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中的“南朝”是指( )
A.孙吴政权
B.西晋
C.宋、齐、梁、陈
D.东晋
12、传说远古时代谁教人钻木取火?( )
A.神农氏 B.燧人氏 C.伏羲氏 D.黄帝
13、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 )
A.唐未农民战争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朋党之争
14、汉武帝大一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国家政权,下列史实与此不符合的是( )
A.采用“推恩令” B.统一文字
C.盐铁专卖 D.派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
15、下表列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年龄及寿命,这种情况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A.统治者实行暴政
B.陈胜吴广起义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诸侯割据一方
16、“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的《三字经》中,有利于周统治“长久”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17、某学生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下面的素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
◆北宋时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北宋末年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元朝时发明了火铳
A.唐朝民族关系的不断发展
B.宋元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
C.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D.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18、唐朝诗人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对此话解读最正确的是
A.运河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B.运河加速了中国统一的进程
C.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运河推动了对外文化的交流
19、清明时节,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开展祭祖仪式。请问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伏羲和女娲
B.炎帝和黄帝
C.炎帝和蚩尤
D.神农和伏羲
20、下列人物中,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蚩尤
B.黄帝、蚩尤
C.炎帝、黄帝
D.禹、启
21、仔细观察下图,请将代表秦长城东西起止点的字母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方框内(三选二)。
A.临洮 B.陇西郡 C.辽东郡
22、____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____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23、“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以上是《说唱脸谱》中的唱段,其唱法是被誉为“国剧”剧种的唱法,这一剧种是( )
24、于1206年完成蒙古草原统一的是
25、道家学派创始人______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法家的集大成者______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26、请你写出对应的成语
(1)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任,其中房玄龄于谋略,杜如购政于决断,人称____________。
(2)唐玄宗在统治后期,把朝政交给了人称____________的李林甫。
(3)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把预备好的皇袍披在他身上,人称____________。
(4)岳飞是南宋名将,一生廉洁正直,是____________的典范。
27、下图显示的是 ( ) ,生活在距今 ( ) 年前,使用的工具是 ( ) 。
28、东汉_____(人物)时,佛教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____。
29、启在______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世袭制确立。西汉建立后,几代统治者政策得当,推动了经济发展,社会得以安定,出现了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局面______。
30、在古代历史上,大泽乡起义后,队伍发展很快,并建立了“张楚政权”,该起义是_________。
31、
战争 条约
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第二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马关条约》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秦朝统使用的货币一
(2)陆路丝绸之路的起点一
(3)战国时期最后灭亡的诸侯国一
(4)沉重打击东汉统治的农民起义一
3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唐政权与周边各少数民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加速了民族交融。唐朝是民族交融的又一次高峰,而这首先表现为民族血缘的交融…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烟成为平常事。”
——郑师渠《中华民族精神研究》
(1)根据材料一,请写出一个“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的历史事件?并据此说出唐朝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然宋朝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
——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2)根据材料二,指出辽、宋、西夏时期的民族文化交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辽与西夏在学习汉族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
材料三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其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并立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历史创新能力培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宋、元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分别属于哪一种模式。
材料四 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部编版七下《中国历史》
(4)材料四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