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下面这张某制度的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大变革时代,其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 诸侯争霸的加剧 B. 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
C.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 D. 诸侯国不再履行对周王的义务
3、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
A.触动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B.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C.用人不当
D.变法法令违背经济规律
4、之所以说三国鼎立是分裂中孕育统一,其依据是( )
A.局部统一,为新王朝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5、北宋初期,开封一位百姓接待来赶考的朋友,他请朋友游玩时,不可能办到的事是( )
A.带朋友去瓦子听说书、看杂技表演
B.到城里去品尝冷饮
C.在酒店里用交子买单
D.去开封郊外赏花
6、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后期称为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始于
A.国人暴动 B.周平王东迁洛邑 C.牧野之战 D.韩、赵、魏三家分晋
7、新石器时代指的是
A.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
B.用打制方法制作刮削器、尖状器的时代
C.北京人使用工具围猎的时代
D.元谋人时期使用石器的时代
8、他在位时,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造成了社会动荡不安。这里的“他”是
A.夏桀
B.商纣王
C.周幽王
D.周厉王
9、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 农耕文明 B. 种植五谷 C. 神话传说 D. 手工生产
10、炎帝和黄帝部落主要活动于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松嫩平原
D.黄土高原
11、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 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③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尽义务 ④分封制使周朝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下列关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描述错误的是
A.设置通判,分割相权
B.定期换防,控制军权
C.州县长官,三年一换
D.财赋大权,收归中央
13、下列没有关系的一组是( )
A. 陈桥兵变——赵匡胤 B. 岳飞抗金——北宋
C. 渊澶之盟——寇准 D. 辽——阿骨打
14、歌曲《龙文》唱到“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 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形象地赞誉了我国的
A.书法艺术 B.绘画艺术 C.石窟艺术 D.舞蹈艺术
15、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纅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工业文明
C.神话传说
D.游牧文明
16、唐太宗时,尝私幸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材料说明科举制( )
A.体现出公正平等的原则
B.彻底打破了血缘门第等观念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D.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基础
17、下图是初一某同学自学某朝代经济发展时的笔记,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朝代是( )
1.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2.佛山镇棉织业手工工场达2500家 3.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8、根据表格中的相关内容,你认为在“品名”一栏中应该填写:( )
品名 | 原产地 | 传入时间 | 特点 |
| 越南 | 宋朝 | 成熟早,抗旱力强 |
A.粟
B.小麦
C.黍
D.占城稻
19、“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盛大开幕。下列历史人物为“一带一路”发展做出贡献的有
①张骞 ②隋炀帝 ③郑成功 ④郑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西汉昭阳侯城遗址(见下图)位于今天的邵东市,昭阳侯国与汉武帝有关,他曾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汉武帝此项措施是( )
A.实行禅让制
B.开创世袭制
C.推行郡县制
D.实施“推恩令”
2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____(朝代名称)开始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____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2、儒家创立人是_______,他的思想核心是_______。
23、(1) _________ 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2)传说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________ 打败了蚩尤部落,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3)约公元前2070年________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4)铁农具和___ ___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5)著名的水利工程___ ____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
24、她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________制度。
25、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所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是云南______________,距今约170万年。
26、战国时期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代表人物是_________;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_________。
27、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是《________》;而________创作的《红楼梦》,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28、魏晋南北朝时期,王羲之的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贾思勰的_____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9、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出现了治世局面,史称“________”。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__。
30、原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________”的政策,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_______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还在长安兴办________,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影响:从此,________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1、连线题:根据所学知识,把相应信息用直线连接起来。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作品。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
(2)祖冲之创作的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3)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代表作
(4)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流传下来作品
3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永乐六年到宣德五年,郑和又先后六次率领船队远航,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船队用中国的瓷器、丝绸等物与各国进行交易,购买各国特产。郑和出访后,各国纷纷向中国派遣使臣和商队。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三:在福建有首歌谣流传至今:执法如山军纪明,出师矢志灭胡尘。斩子励众并为国,千秋共仰思儿亭。讲的是当年戚帅率军抗倭时,一次临阵派兵,他的儿子作先锋,路遇大雾没有按时赶到,军令如山,亲儿子被他处以军法。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发生在什么时间?哪位皇帝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能带去大量中国特产?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体现了当时什么外交政策?
(3)依据所学,请你说说郑和“大规模的航海”最远到达了哪里?有何意义?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