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为四季之中,气候最为温暖,动植物生长繁衍最为繁盛的时候,以夏为国家部落标志,寓意强大繁荣之意。夏朝的建立者是
A.禹
B.桀
C.汤
D.纣
2、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其中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中国可能性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
3、下列选项中,与其余三项不属于同一次会议内容的是( )
A.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B.确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C.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例”,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D.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4、“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5、下图所示为位于陕西的著名的“无字碑”,它是一座给后人留下许多不解之谜的女皇墓碑。这位女皇是( )
A.嫘祖
B.武则天
C.吕雉
D.慈禧
6、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宋史》记载:“国家根本,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东南地区赋税沉重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江南地区文化繁荣
D.北方地区战乱不断
7、下列说法中,符合对道教正确认识的是( )
①道教是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形成于东汉末年.
②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③他对我国古代民间习俗影响深远
④客观上促进了化学和医学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8、葛兆光在《 中国思想史》中说:“ 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与材料中儒 学这种现象相关的史实是
A.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B.秦始皇“ 焚书坑儒”
C.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北魏孝文帝改革
9、“以文臣知州,以朝官知县,以京、朝官监临财赋,又置运使,置通判,置县尉,皆所以渐收其权。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此吃变化,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材料中的“朝廷”是(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10、下图为明朝的《举子看榜图》,当时参加考试的考生复习时必须准备的内容是( )
A.诗赋
B.前四史
C.三通四史
D.四书五经
11、“贞观之风,一时复振”是对何时社会风貌的描述( )。
A.武则天统治时期
B.唐玄宗统治后期
C.唐高宗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前期
12、浙江余杭反山墓地是良渚文化中期的遗存,11座墓中出土了3200余件纹饰精美的玉器,尤其是出土了玉璧、玉琮、玉钺等礼器,这些资料印证当时( )
A.手工业的发展 B.处于工业文明时代
C.夏王朝已建立 D.处于旧石器时代
13、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争霸的出现
B.百家争鸣的形成
C.商鞅变法的成功
D.铁农具与牛耕的出现
14、书法被人们称赞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创作有“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书法家是
A.锺繇 B.胡昭 C.王羲之 D.祖冲之
15、观察如图所示,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秦朝创立丞相制度 B.秦朝颁行标准衡器
C.秦朝推行“推恩令” D.秦朝铸五株钱
16、历史学习要重视史实与史论的对应,做到论从史出。下列史实与史论对应正确的是( )
A.大泽乡起义——直接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B.西域都护设置——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C.赤壁之战——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D.北朝开凿石窟——道教受到下层人民的信奉
17、雍正七年(1729年),对西北发动叛乱的准噶尔用兵时,为缩短文件奏请批复的时间,加强保密性,设置了一个机构,后来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此机构是( )
A.锦衣卫
B.东厂
C.“三司”
D.军机处
18、“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演义》中这句话里的最后一个“合”是由谁来完成的( )
A.秦始皇
B.司马炎
C.汉武帝
D.曹操
19、了解身边的“历史”很有意义,如果你要了解自己父母童年的历史,以下方案中最具可行性的一种是( )
A.网上问卷调查
B.访谈父母的老师和同学
C.观察父母的日常生活
D.整理父母童年的照片后去问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20、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
A.鼓励推荐人才 B.颁布“推恩令”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实行盐铁专营
21、“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抗金英雄_______的爱国激情与志向的写照。“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是抗元英雄_______的真情写照。
22、________年,________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23、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______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2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2)平定噶尔丹叛乱——
(3)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
(4)统一蒙古族各部,建立蒙古政权——
25、东汉时,宦官_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纸的使用开始普遍。
26、秦国完成统一的原因(条件):
(1)客观条件:①_____________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②________之战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③_____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2)主观条件:秦王_____雄才大略,重用人才;策略得当——先后灭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______,_______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2)河姆渡人距今约_____年,种植水稻,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种植_____。
(3)炎黄部落在_____打败蚩尤;尧、_____、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4)周厉王在位时,与民争利,引发_____;公元前771年,_____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5)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____,任用管仲为相改革,提出“_____”的口号。
28、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的人物。
(1)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______。
(2)“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______。
(3)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护社会秩序______。
(4)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______。
(5)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______。
29、清代史学家赵翼评论当时的某机构说:“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一机构应是____
30、北京人意义:对于研究_________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1、将下列时期与其突出的历史特点对应连线:
半坡、河姆渡时期 民族交融
夏商周时期 原始农耕
秦汉时期 国家产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国家统一
32、曹魏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_____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他提倡以儒学治国,认为必须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才能巩固政权,统一南北。494年,他将都城从平城迁往洛阳,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材料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1)根据材料一,找出两个结束国家分裂、完成统一的朝代。并说明北朝时期建立的什么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所推行的改革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胡人胡服”、“汉人胡食”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北方地区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