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莆田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图中展示“最早的汉字”是

    A.甲骨文 B.铭文 C.小篆 D.隶书

  • 2、小明总结了原始人类北京人一天生活场景。其中不正确的是

    A. 他们用磨制石器挖草根吃   B. 他们过着群居生活

    C. 他们能够直立行走   D. 他们会保存火种

  • 3、平王东迁是划分历史时段的重要事件。周平王将都城迁至洛邑,东周开始。迁都的时间是(   )

    A.公元前771 B.公元771 C.公元前770 D.公元770

  • 4、关于夏王朝的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以下不同的表达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约公元前20世纪

    B.约公元20世纪

    C.约公元前21世纪

    D.约公元21世纪

  • 5、历史上曾有人这样评价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尤以“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为最。”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 6、盛唐时期的李白,其诗飘逸洒脱;经历唐朝由盛转衰的杜甫,其诗沉郁悲怆。由此可见,二人诗歌风格各异的主要原因是(     

    A.所受教育

    B.仕途发展

    C.时代背景

    D.交友不同

  • 7、书法是以中国传统笔墨纸砚为工具,以汉字为对象,以书写功夫为基础,用以宣泄情绪、创造美感的艺术。在我国历史上书法家辈出,流派各异,精品荟萃。其中独创楷书书法的书法家是(       

    A.锺繇

    B.胡昭

    C.王羲之

    D.张旭

  • 8、江南地区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水稻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粮食产量有了很大提高,并实行农业多种经营,手工业也有了快速进步,南朝时的健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材料中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     

    A.背景

    B.原因

    C.特点

    D.结果

  • 9、下列有关我国境内早期人类及其生活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元谋人知道使用火                       ②北京人能用打制方法制作出尖状器、刮削器等石器

    ③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龙骨山上       ④元谋人生活在黄河流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0、“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这是谁的奏折?(     

    A.洪秀全

    B.林则徐

    C.关天培

    D.左宗棠

  • 11、下面是武则天和唐玄宗共同重用的人是

    A、姚崇   B、魏征

    C、长孙无忌   D、房玄龄

     

  • 12、下列对话中与河姆渡居民生产力水平相符合的是( )

    A.我刚刚把收获的水稻收好

    B.我在半地穴房子下面养了几头猪

    C.我刚刚把收获的粟加工好

    D.我刚烧制好了一个彩陶盆

  • 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都江堰如此评价:“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认真观察下图,对这一造福千秋工程说法不准确的是

    A. 它是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B. 渠首工程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

    C. 内江用于分洪,外江用于灌溉

    D. 鱼嘴是分水堤坝,宝瓶口是内江下游出水口,飞沙堰在洪水期用于泄洪,并减少泥沙淤积

  • 14、北京人在人类进化历程中已走过很长的路,但其外貌仍保留了不少原始性状。如头骨低平、眉脊突出、面部短而吻部前伸;脑量平均仅1000多毫升,大约只及现代人的2/3。现代的学者们对北京人外貌的判断主要是依据(   )

    A.《史记》的可靠记载 B.考古发现的化石

    C.符合逻辑的想象 D.远古的神话传说

  • 15、下面是某同学利用历史年代尺复习夏商周的朝代更迭,其中④表示(     

    A.盘庚迁殷

    B.西周灭亡

    C.武王伐纣

    D.商汤灭夏

  • 16、如图《揭竿而起》,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巨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大泽乡起义

    D.刘邦项羽起义

  • 17、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   )

    A. 遣唐使来华   B. 文成公主入藏   C. 设置伊犁将军   D. 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封号

  • 18、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南宋定都临安

    B.宋金达成和议

    C.宋军收复建康

    D.岳飞取得郾城大捷

  • 19、西晋的建立者及都城是(   

    A.曹丕;长安

    B.司马炎;洛阳

    C.司马懿;健康

    D.周瑜;成都

  • 20、“青如天,明如镜,薄如铁,声如磐”是人们对青白瓷的赞誉,宋代全国制瓷业的中心是

    A.景德镇

    B.广州

    C.泉州

    D.苏州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填写下列表格(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每空2分,共8分)

     

    时间

    远古人类

    约170万年

     

     

    北京人

    约7000年

     

     

    半坡人

     

     

     

  • 22、原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________”的政策,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_______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还在长安兴办________,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影响:从此,________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 23、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所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是云南______________,距今约170万年。

  • 24、589年,___________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 25、雕塑: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__________和河南洛阳的_________

  • 26、南北朝的杰出科学家________创制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

  • 27、杜甫的作品被称作(     )。

  • 28、写出与下列人物相对应的代表作

    (1)关汉卿——

    (2)司马光——

    (3)宋应星——

    (4)吴承恩——

    (5)曹雪芹——

  • 29、“一代天骄”是指___________。《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 30、知识拓展

       )商和(   )东周分两段,春秋和(   ), 一统(   )两汉,三分(   )蜀吴, 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   )唐五代传,宋(   )明(   )后, 皇朝至此完。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墨子                 顺应自然

    韩非                 民贵君轻

    孟子                  “兼爱”“非攻”

    庄子                    以法治国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写出秦朝的疆域四至。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地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材料二:“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伐之患,”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诏令,规定熵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材料表明诸侯对天子有何义务?该制度有何作用?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李斯认为在地方应推行什么管理制度?秦始皇采纳他的观点后,在中央又采取哪些措施?

    (3)材料三中汉皇帝这道诏令是谁的主意?该诏令有何影响?

    (4)试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