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A.
B.
C.
D.
2、从人类文明社会开始,书写材料就成为人类交流思想、传播文明的载体。其中,解决了笨重、品贵、脆弱等缺陷的书写材料是( )
A.甲骨
B.纸张
C.竹木
D.简启
3、据史料记载,汉武帝继位之初,“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西汉的赋税十分沉重
B.汉初奢靡之风盛行
C.平抑物价
D.“文景之治”的出现
4、唐朝末年,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中指出老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申”“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上述材料反映的应该是( )
A.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B.繁镇节度使拥兵自重
C.唐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D.五代十国导致的混乱
5、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在巨鹿之战中通过“破釜沉舟”歼灭秦军主力的是( )
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刘邦
6、如表为明代的代表性科技著述及其内容。据此可知当时的科技研究
著述 | 内容 |
《天工开物》 |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
《农政全书》 | 全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和创新研究成果 |
A.体系日趋完善
B.重视经验总结
C.涉及领域广泛
D.注重逻辑推理
7、下面是某班学生在举办故事会时准备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故事( )
①收复建康 ②取得郾城大捷 ③“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④“撼山易,憾岳家军难”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澶州之战
8、《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材料中的诸侯国中最先称霸的是
A.齐
B.楚
C.秦
D.晋
9、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宋代江南某大户人家做客,你不可能遇到( )
A.主人家桌子上摆着景德镇瓷器
B.主人带你去夜市喝酒
C.主人告诉你宣政院任职经历
D.主人穿着丝织的衣服
10、将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
①铁木真统一蒙古 ②西夏灭亡 ③蒙古灭金 ④南宋灭亡 ⑤元朝建立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②③①⑤④
D.①②③⑤④
11、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创造发明,其中唐朝时期创制的新灌溉工具是( )
A.耧车
B.筒车
C.水排
D.翻车
12、下表为唐朝部分年代人口统计表,755年至760年唐朝人口数量骤减的最重要原因是( )
年份 | 705年 | 726年 | 742年 | 755年 | 760年 |
总人口数 | 3714万 | 4141万 | 4531万 | 5291万 | 1690万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黄巢起义
13、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变化体现在( )
A.城市的出现 B.金属货币的使用
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D.手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14、某同学在写历史论文时,搜集了《雅克萨之战》《驻藏大臣的设立》《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等历史文章,据此推断他的论文题目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民族之间的战争
C.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
D.民族政权的并立
15、《礼记》中所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里的“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奴隶制
D.等级制
16、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民本思想源远流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来自(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17、隋文帝杨坚励精图治,开创了辉煌的“开皇之治”。下列属于隋文帝功绩的是
A.正式确立了科举制
B.开创了“开元盛世”
C.开通了隋朝大运河
D.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18、西汉初年,提倡节俭,减轻农民的负担,奖励耕作,发展农业,社会经济迅速好转。这时期历史称为( )
A. 光武中兴 B. 开皇之治 C. 文景之治 D. 贞观之治
19、西汉宣帝时,以郑吉为卫司马,负责维护鄯善以西的西域南道。公元前60年,汉宣帝把保护车师(今新疆吐鲁番一带)以西的西域北道的任务也交给他,郑吉在西域中部设置幕府,治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材料反映了( )
A.漠北战役的重大影响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汉朝与西域往来中断
D.丝绸之路的开辟
20、科举制正式诞生于( )在位时?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武则天 D. 唐太宗
21、读图,回答问题:
(1)河段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城市名称:E________
(2)此运河自北向南沟通了哪五大河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半坡人的居住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居住区外有_______和烧制陶器的_______。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______________。
23、黄帝及其妻子、属下的发明
衣食住行 | 黄帝 | 建造________,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 |
嫘祖 | 发明________ | |
文化艺术 | 仓颉 | 发明________ |
伶伦 | 制定________ |
24、历史之最 。
(1)迄今为止,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________。
(2)黄河流域的陕西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__。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________。
25、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重大工程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1)商代后期,青铜器铸造业规模宏大,分工细致,铸造出的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秦始皇派人开凿的________.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3)在我国西南地区化水害为水利,迄今还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水利工程是________。
27、唐朝时发明了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_________和筒车,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28、1368年________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29、河姆渡人遗址位于______________,距今_______年左右。
30、由于秦朝的暴政,公元前209年,农民在________(地点)揭开了反秦大旗。这次起义失败后,反秦浪潮并没有平息,项羽在________(战役)中以少胜多,歼灭了秦军的主力。
31、
儒家 无为而治
法家 兼爱非攻
道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墨家 “法治”用“刑罚”统治
兵家 “仁”、为政以德
32、列举炎帝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部落联盟首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每年清明节的祭祀轩辕黄帝陵,为我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祀大典。据史书记载,中华民族对轩辕黄帝的祭祀,始于部落时代。自春秋时期开始成为了一种由官方组织的公祭活动。千百年来,不论是皇亲贵族,朝廷重臣,还是江湖游客,草泽布衣;不论显达富贵,抑或困顿寒微,无论海内裔子,还是城外侨胞,民不论汉满回蒙等各族,都无一例外地登临祭祀。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2)黄帝陵在陕西、甘肃、河北、河南等地都有,说明了什么问题?
(3)为什么黄帝被称为“人文始祖”?
(4)从古到今中华儿女祭祀黄帝的活动绵延不绝体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