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五指山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化学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20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6题,共 130分)
  • 1、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化学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数据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10

    16

    0

    2

    反应中的质量/g

    7

    8

    a

    2

    反应后的质量/g

    b

    0

    22

    c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丁可能是催化剂

    C.a=10

    D.b=4

  • 2、下列区别物质所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A.区别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

    B.区别碳酸钙和氯化钠:加入水

    C.区别氢气和甲烷: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现象

    D.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碳酸钠溶液

  • 3、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是由金属和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因为钨的导电性非常好,因此常被用作灯丝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工业炼铁

    D.锌粒和酸反应的速度适中,实验室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 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该元素的中子数为24

    B.该元素符号是CR

    C.铬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g

    D.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

  • 5、已知生活用品中厕所清洁剂的pH=1,厨房清洁剂的pH=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者混合使用能提高清洁效果

    B.厕所清洁剂中可能含有酸性物质

    C.厨房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pH减小

    D.厕所清洁剂可能使铁制下水道腐蚀

  • 6、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卢瑟福

    C.汤姆生

    D.拉瓦锡

  • 7、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中和反应

    B.p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C.n点表示的溶液中微粒数目相同

    D.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 8、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主要是山泉水中含硅酸(H2SiO3)有益健康。用“细、馨、苦”形容茶汤色、香、味,其主要是含有茶黄素(C29H24O12)等物质所致。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肥皂水检验山泉水是否是硬水

    B.可采用煮沸的方法将江水软化成软水

    C.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泉水属于混合物

    【2】下列有关茶黄素(C29H24O12)的说法正确的是

    A.茶黄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4g

    B.茶黄素由三种元素组成

    C.茶黄素中碳元素的质量量分数最小

    D.茶黄素由29个碳原子,24个氢原子和12个氯原子构成

    【3】H2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 9、我国钼、钛、锡等多种矿物储量位居世界前列。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钼属于非金属元素

    B.金属钼的化学式是MO

    C.钼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2

    D.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g

  • 10、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Fe3O4﹣﹣﹣四氧化三铁

    B.2H﹣﹣﹣﹣2个氢元素

    C.O2﹣﹣﹣﹣﹣2个氧原子

    D.Na﹣﹣﹣﹣钠离子

  • 11、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铁高温下化为铁水

    C.铁生锈

    D.蔗糖溶解

  • 12、现将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A.1:1

    B.2:1

    C.4:1

    D.5:1

  • 13、归纳整理有助于所学知识的系统化。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的归纳中,不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家与贡献

    B.化学用语与意义

    ①屠呦呦一发现并提取青蒿素

    ②门捷列夫一制作元素周期表

    ①2H一表示两个氢原子

    ②3H2O一表示三个水分子

    C.实验数据与记录

    D.物质组成与分类

    ①用托盘天平称量6.24g氯化钠

    ②用100mL量筒量取7.2mL盐酸

    ①常见的混合物—空气、溶液

    ②常见的氧化物—水、氧化铁

    A.A

    B.B

    C.C

    D.D

  • 14、下列关于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就地焚烧垃圾,可以减少对土壤、水源的污染

    B.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多种产品,属于物理变化

    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D.更多的利用太阳能可减少环境污染

  • 15、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闻药品气味

    C.倾倒液体

    D.氧气验满

  • 1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 17、归纳推理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到花香、品红扩散、尘土飞扬等现象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含碳量不同

    C.镁燃烧后测得固体质量增加,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氢气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则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的一定是氢气

  • 18、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B.

    C.

    D.

  • 19、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点火烧水

    B.撬开茶饼

    C.过滤茶汤

    D.闻香品茶

  • 20、下列各选项中,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

    常温下,分别向同体积的盛有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滴加相同滴数的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

    B

    鉴别浓盐酸和浓硫酸

    打开瓶盖

    C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向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约 体积的滴有酚酞的水振荡。

    A.A

    B.B

    C.C

    D.D

  • 21、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

    A.地壳中元素含量

    B.镁离子结构示意图

    C.物质构成

    D.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关系

  • 22、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花朵掰成花瓣

    B.粮食酿成美酒

    C.西瓜榨成汁

    D.冰砖凿成冰雕

  • 23、由“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是一个时空的跨越,它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下列中国发明中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稻草造纸

    B.使用火药

    C.蚕丝织布

    D.冶炼金属

  • 24、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

    A.火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

    B.钻木取火: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吹灭烛火:降低着火点

    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 25、“二氧化碳转化”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之一,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在纳米纤维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成有机燃料甲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有三种氧化物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C.乙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D.丙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 26、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探究影响分子运动快慢因素

    比较小木条和煤块的着火点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7、现有氧气、水、硫、氧化汞、氢气,双氧水,二氧化锰,请选择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作为反应物,按下列反应类型各写出一个文字表达式:

    1)分解反应____________

    2)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

    3)氧化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 28、1926年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生产过程中有下列反应:①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①的物质中,能做食品发酵粉的物质是___________(写名称):反应②中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若要回收氨以循环利用,可在滤出 NaHCO3晶体后的NH4Cl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写俗称);

    (3)如图是氯化钠等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①其中表示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图的是___________(填符号,下同):在阴影区域部分处于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___

    ②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2℃,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③若在饱和A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提纯A的方法是___________结晶,过滤;

    ④若向下图试管中滴入2ml水后,X中有固体析出,则X为___________(填序号)物质。

  • 29、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1)由实验现象确定A端接电池_____极.

    (2)验证B试管里产生气体的方法是_____

    利用了该气体的_____性,属于_____(“物理化学”)性质

    (3)写出产生AB两管内气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4)该实验说明,①水由_____组成,②_____

     

  • 30、请在H、O、Cl、Na、S、C等6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并将其化学式填写在相对应的位置上。

    (1)一种大气污染物,容易造成硫酸型酸雨的气体是_______

    (2)煤气的主要成份________

    (3)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盐是_________

    (4)司机驾车前喝的饮料中不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

  • 31、如下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原子。

    (1)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1个_____微粒(选填序号)。

    A.

    B.

    C.

    (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反应。

    (3)若表示H2表示O2,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32、金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铁制品比铜制品更容易锈蚀,这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_____(填“强”或“弱”)。

    (2)生活中的铝制品都很耐腐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3)现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丁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用甲制的容器不能盛放乙的化合物溶液,用丙制的容器却可以盛放乙的化合物溶液。由此推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 33、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说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 有关.

  • 34、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图所示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产生_______,负极产生_______,两者的体积比为____。检验正极产生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 35、物质的用途是由它们的性质决定的,请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1)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熟石灰和硫酸铜制波尔多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稀硫酸除去试管内壁附着的氢氧化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6、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用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___功能;

    (3)食品袋内充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共2题,共 10分)
  • 37、根据如图实验装置,请回答: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请写用图A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_。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______ (选填“a”或“b” )处。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室制取氨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收集装置可以是______ (填序号)。选择气体收集方法,从气体性质的角度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_。(填写一点)

    (4)小明同学以废弃的“棒棒冰”塑料管为材料,制成的气体发生装置(各部分连接紧密后,如图G所示)。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有:能节约药品和______。(写一点即可)

  • 3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以下几个实验。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C、硫在氧气中燃烧

    (1)用装置A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但未看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2)图B中红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该小组对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做了如图C所示的改进。(提示:二氧化硫可以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无色的亚硫酸钠溶液)。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该改进实验的最大优点是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共2题,共 10分)
  • 39、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测一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氮氧化钠溶液.

    步骤二:向20 克待测稀盐酸中逐滴滴入上述氢氧化钠溶液,并使用pH计记录溶液的pH变化情况,绘制图象如图.

    (1)在步骤一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写出两种).

    (2)已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 十HCl=NaCl+H2O,请结合图,计算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01% 

    (3)在往稀盐酸中逐渐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当溶液的pH达到2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用化学式表示)

     

  • 40、甲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

     

    (1)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 C 组实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200
题数 4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实验探究题
四、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