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辨字组词。
思( ) 英( ) 层( ) 诗( )
意( ) 李( ) 屋( ) 说( )
2、照样子,写一写。
(1)例:穷尽→(山)穷(水)尽
层叠→层____叠____
山川→____山____川
变化→____变____化
(2)例:白色 (米白)(雪白)
红色 __________ 黄色 __________
3、比一比,再组词
稍(______) 航(______) 浴(______) 杯(______)
梢(______) 杭(______) 欲(______) 怀(______)
4、补充下列词语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下列句子中。
川( )不( ) ( )然一( ) 华灯( )( )
绚丽( )( ) 夜幕( )( ) ( )( )辉煌
五( )十( ) 光( )夺( ) 名胜( )( )
(1)北京的大马路上,汽车( )。
(2)我那件旧校服竟然被妈妈洗得( )。
(3)这个夏天,爸爸带我游览了许多( )。
5、比一比,组词语。
纱( ) 绕( ) 环( ) 稳( )
沙( ) 烧( ) 坏( ) 隐( )
6、看拼音,写词语。
jǐng yán xīn kǔ zhī shi xióng māo
qíng lǎng chéng shì lóu céng dù pí
7、判断对错。
(1)“吸”和“扔”的第四笔都是“丿”。 (____)
(2)“啊”的第四画是“横折折折钩”。 (____)
(3)“句”和“巨”的读音相同读作“jù”,都是半包围结构。 (____)
8、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十二月花名歌》是一首民间歌谣,文中的月份指的是农历。( )
【2】《十二月花名歌》中,我最喜欢的一句是“三月桃花红似火,四月牡丹满枝香。”( )
9、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鸡冠花”一词中的“冠”读作“ɡuàn”。 (______)
(2)“程门立雪”讲的是杨时求学的故事。 (______)
(3)《沉香救母》中“血痕”和“印痕”的“痕”意思是一样的。 (______)
(4)《赠汪伦》《望庐山瀑布》《枫桥夜泊》这三首诗都是李白写的。(______)
10、回忆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jiàn”,是“看见”的意思。(______)
【2】《狐狸分奶酪》中,狐狸是真心实意地把奶酪平均分给熊哥哥和熊弟弟。(______)
【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的意思是说人要有志向,人没有志向就像树没有根。(______)
【4】“奶”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先查部首“女”,除去部首还有2画。数数看“奶”字第5笔是“”。(______)
11、课内阅读。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用“——”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2】用波浪线画出第二句话中表示动作的词。
【3】我会填词语。(不能使用文中的词)
( )的白褂 ( )的长裤 ( )的头巾
( )的人群 ( )的凤凰花 ( )的象脚鼓
【4】这段话是写( )
A. 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
B. 周总理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下雨了,天阴了,云低了,太阳躲起来了。燕子掠过树梢,鱼儿跳出水面,蚂蚁交头接耳,说着悄悄话:“要下雨啦,要下雨啦!快搬家!快搬家!”
不一会儿,滴答,滴滴嗒嗒……小雨点落下来了!它落在地面上,像敲小鼓;它掉在池塘里,逗得池水笑起朵朵花。抬头看天,小雨点连成一条条银线,被风一吹歪歪斜斜,像喝醉了酒,又像在跳舞。不一会儿,哗啦,哗啦哗啦……小雨点汇聚在一起,变成小溪,在地上流淌。它冲干净了石阶,洗干净了操场,那一条条的柏油马路,变得溜光发亮。
我们不怕雨,光着头,光着脚丫,追着雨花跑,有的手提凉鞋,有的披雨衣,有的挥动小棍,像一群小鸭……在雨中,我们上学去。
【1】圈出短文中的表示声音的词。
【2】短文有______节,第________节写我们在雨中上学去。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下雨前,天____了,云____了,太阳______了,燕子__________,鱼儿_________,蚂蚁_________说着悄悄话:“要下雨啦,要下雨啦!快搬家!快搬家!”
(2)小雨点落下来了!它落在地面上,像_______;它掉在池塘里,逗得________________。抬头看天,小雨点连成_________,被风一吹歪歪斜斜,像____________,又像________。
【4】在短文里找一找,比比谁找的多。
(1) 带“氵”的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带“扌”的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太空生活趣事多(节选)
航天员在太空中洗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喷头喷出的水总是飘浮在空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研人员做了一个试验。他们设计了一个密封浴桶,在下边安装吸管,它可以把喷头喷出来的水朝一个方向吸。但洗完澡以后,航天员还要花很长时间清理身体上和浴桶里的水,实在太麻烦了。所以,现在航天员通常只用免洗湿巾擦拭身体,这就简单省事多了。
【1】从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困难——( ) 复杂——( ) 呼——( )
【2】选段共有_____句话,第____句介绍了科研人员设计的浴桶。
【3】选一选。(填序号)
(1)“从喷头喷出的水总是飘浮在空中”的原因是( )。
①失重 ②风力太大
(2)下列说法不符合语段原意的一项是( )。
①科研人员做试验时,设计的浴桶是密封的。
②航天员在宇宙飞船里洗澡不需要清理身体上和浴桶里的水。
14、(一)课内阅读
妹妹转过头求爸爸。爸爸不作声,他松开我的手,从路旁一株柳树下,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把它递给了妹妹,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
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等我们回到家时,她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笑着说:“我早回来啦!”
1.第1自然段中表示动作的词有哪些?用“ ”画出来。
2.联系课文想一想:妹妹“转过头求爸爸”,是希望爸爸( )(填字母)
A、抱着她或者背着她回家。 B、给她找一匹出色的马。
C、给她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笑话。
3.根据选段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 ”,错的画 “ × ”。
(1)“ 一匹出色的马”指的是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 )
(2)妹妹回到家时,心情是沮丧的。( )
15、根据楼层索引信息,完成练习。
楼层索引
【1】“六一”儿童节,妈妈带欢欢去买玩具,应该坐电梯到几楼?( )
A.三楼
B.四楼
C.五楼
D.六楼
【2】妈妈后来又去了三楼,她想买的东西应该不包括( )
A.女装
B.食品
C.鞋子
D.皮包
【3】城市书房是指全开放、纯公益、24小时不打烊的实体图书馆。它让不同年龄、职业的人开始享受阅读的乐趣。假如要在这个商场里开设城市书房,你觉得设在哪里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16、小资料库
朱德同志和毛主席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以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毛主席当时任rèn党代表,朱德任军长。井冈山上产粮不多,为了守住井冈山,储chǔ备粮食是件大事。每到运粮的日子,红军战士们天不亮就出发,直到天黑才回山。朱德同志已经40多岁了,每次都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他说:“红军官兵,一律lǜ平等,军长挑粮,应当应当。”红军战士们深受感动,编bi1n了一首歌:“朱德挑谷上坳ào,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合力,粉fěn碎suì敌人围剿jiǎo。”从此“朱德的扁担”成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zé、艰jiān苦奋斗的象征。
17、按要求,写句子
1.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小毛虫愉快地舞动了一下双翅,如绒毛一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它们赶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泥塘周围长出了绿茵茵的小草。
树上结出了________的苹果。
3.照样子,仿写句子。
例:那棵大枫树好像一把又高又大的绿色太阳伞。
________好像________。
18、练习用“金黄、清香”两个词语说句话。
-----------------------------------------
19、照样子,写句子。
1.例: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__________)并不像(_______)那么(__________)。
2.例: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也(_____________)。
3.例:小兴安岭是个美丽的地方。
感叹句:小兴安岭真是个美丽的地方啊!
反问句:小兴安岭难道不是个美丽的地方?
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唤回猎狗。(扩写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它挖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改写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看图写话。
她们看见了什么?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