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对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中“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实写眼前所见江南物候,也寓含着心中怀念中原故乡之情。
B.《滕王阁》中“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云在天上,潭在地上,俯仰结合。“日悠悠”,由空间转入时间,写出时日的漫长。
C.《从军行》中“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正面直接写战斗,写出征战士奋勇杀敌的坚强无畏的精神。
D.《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的“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写户外所见之景,衬托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活用后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
例:序八州而朝同列
A.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B.外连衡而斗诸侯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乘犊车,从吏卒
3、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王好战,请以战喻 请:请允许我 (《寡人之于国也》)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快:快速 (《琵琶行》)
B.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吝惜 (《过秦论》)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赢:赢氏,指秦朝统治者 (《过秦论》)
C.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糊涂 (《师说》)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忽然,一下子 (《琵琶行》)
D.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检查,查看 (《寡人之于国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借助,利用 (《劝学》)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一唱三叹的京剧,婉转悠扬的黄梅戏,缠绵悠远的昆曲……作为承载着中华文化精髓的艺术形式,中国戏曲流转千年,经久不衰。___________。剧种数量急剧减少,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精品力作寥寥无几,基层院团生存艰难等问题日渐凸显。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娱乐方式让传统曲艺再难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目光。如何有效遏制颓势,让衰落的戏曲再现新生机?
A.但是,时代的变迁使得戏曲艺术已经丧失了生命力
B.但是,戏曲艺术已不能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
C.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戏曲艺术正日趋衰落
D.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戏曲艺术已经没有了生存的空间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是一个妄自尊大、内轻自贱、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的典型人物。他的这一性格集中体现了当时中国国民的弱点。鲁迅正是借助阿Q这一艺术形象来揭露这种普遍存在于“国人灵魂”中的精神病症。
B.我国史书体例中编年体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有《国语》《战国策》;纪传体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C.戏曲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武打、美术、杂技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念”:指的是音乐性念白。“打”:则指的是武功。
D.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其中马致远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哲学家对读书的理解,往往不是关注读书的种类,或是读书的方法,而是关注读书的意义。从哲学的观点来看,读书的意义,不仅要从个体的知识需要来理解,更重要的,是把读书作为人类历史性活动的实践来理解,从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需要来理解.文字和书写的发明,其重要性在于,从此人类的经验可以超越面对面的授受而广泛传递.于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方式。“智山慧海传薪火”,知识与智慧的薪火相传,端赖于书写的文字,于是读书成为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中国古人早就重视读书.孔子的一生,既是教育者的一生,也是学习者的一生、读书人的一生“韦编三绝”“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孔于热爱读书、勤奋读书的生动写照.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而“濡”最广义的所指,就是“读书人”。读书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受到高度尊敬,是中华文明崇尚读书的一种表现,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色。
③虽然读书也曾被一些人当作求取功名、财富的阶梯,但应看到,历经几千年的文化陶养,读书已成为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中国文化史上津津乐道的“孔颜乐处”,恐怕指的就是读书之乐吧!颜回是孔子唯一认定的“好学”的弟子,所以,至少读书是这种孔颜之“乐”的重要部分.在当代读书人中,人文学者读书大概最接近于以“无功利”的美学态度读书,也比较接近以读书为乐的古风。
④现代人读书无非两种,读专业之书和读非专业之书。有一种说法,提倡“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以为,读非专业的书,大可“好读书,不求甚解”;而读专业的书,则切不可不求甚解.用司马迁的话说,应该“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不同的书要求不同的读法,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读书习惯,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读中国文化的经典,这里我推荐宋代大儒朱熹的读书诀:“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朱熹在这里讲的主要是读经典之书的方法,也就是把读书作为修养自己心性的一种活动。这虽然是古代哲学家的读书观和读书法,但同样值得今人思考。
⑥读书与修身有着密切关系,修身的首要一条就是读书。不过,在这个问题上,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存在分歧.理学认为要成圣贤既要读书又要修身,脱离读书去修身或脱离修身去读书,都不可取;而心学则认为,要成圣贤,只要修身,增进心性修养就可以了、读书是没有用的.所以,人如何才能成为圣贤,是两条办法还是一条办法,就构成了从宋代到明代思想史的主要背景.现在看来,光读书并不能一定增益你的道德品质,但如果不读书,仅仅从事心性修养,那么道德发育程度也是有限的。因为如果对社会、人以及人际关系的认识不能建立在健全理性的基础上,就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而要达到理性的自觉和明澈,就离不开读书。
⑥如果从中国思想史来看,读书跟“学习”亦有密切关系.中国思想有一个特点,就是“学习”和“读书”很早以前就成为中国文化中备受关注的问题,相关讨论也就变成中国思想史的一个传统。《论语》一上来就讲“学而时习之”,不是随意的,也不是偶然的.因为孔子的思想体系,如果从伦理道德观念来讲,“仁”是最主要的,但若从整体上来讲J7从后来的学术发展的争论来讲f其核。观念则是“学”。虽然孔子时代的“学”是“六艺”,但也得承认,在这种人文知识的学习中,读书是一个重要方面。
⑦到了宋代,重视读书和学习的文化得到加强.朱子的出现把孔子的传统大大加强了,因为朱子讲“格物致知”,“格物”归根结底就是读书.从整体上来讲,朱子学这个庞大的体系,有一个基本的背景,就是学习。朱子的哲学就是为学习的精神、学习的必要性、在学习上下功夫的重要性做一个哲学论证。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中,从孔子到朱子,其主要基调是强调学习、强调读书。
⑧今天要建构学习型社会,就不熊不追溯到我们自己的学习文化和读书传统。在这方面我们有先天的优势.其实在民间也是一样,明清以来,“读书人”在基层社会里都是很受尊重的。士大夫就是做官的读书人,所以“读书”和“读书人”在中国文化中很受重视。
(摘编自陈来《读书的意义》,人民日报,2019年2月19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的意义,不仅要从个体的知识需要来理解,更要从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需要来理解。
B.知识与智慧薪火相传端赖于书写的文字,于是读书成为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C.多数读书人以读书为“生活方式”,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
D.人文学者读书都是以‘ITC功利”的美学态度读书,传承了以读书为乐的古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以孔子为例,论述了中国古人早就重视读书,热爱读书。
B.文章引用陶渊明的话和司马迁的话,说明了不同的书要求不同的读法,没有固定的模式。
C.文章运用讲道理、举例子、作对比等论证方式来论证古代哲学家的读书观和读书法。
D.文章从反面论证王阳明的心学观点:如果不读书,仅仅从事心性修养,道德发育程度也是有限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大儒朱熹的读书诀是读各种书的最好方法,是把读书作为修养自己心性的一种活动。
B.只要读书,就能达到理性的自觉和明澈,对社会、人际关系的认识就得出正确结论。
C.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中,从孔子到朱子,其主要基调是强调读书、强调学习。
D.在建构学习型社会这方面我们有先天的优势,自古以来,“读书人”在民间都是很受尊重的。
7、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
(2)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
(3)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
(4)千呼万唤____________ 。
(5)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___。
(6)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 。
(7)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 。
(8)_____ ,潦倒新停浊酒杯。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和王中丞闻琴
谢朓
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蕙①风入怀抱,闻君此夜琴。
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无为澹容与②,蹉跎③江海心。
(注)①蕙:香草。 ②容与:徘徊犹疑。 ③蹉跎:光阴白白过去,此处为“耽搁”意。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秋天月夜的美景,句中妙用“吹”“动”两个动词,以动衬静,更突出了秋夜的静谧。
B.第三句进一步写到秋夜中弥漫的香气,第四句方才正面点题,使人对如此良夜闻琴产生美好的联想。
C.五、六句为侧面描写,写琴声像满林传遍的飒飒秋声,又似涧水发出琮琮轻鸣,给人如临其境的感觉。
D.这首闻琴诗,重点不在具体细致地描摹琴音,而是着意渲染“闻琴”的环境气氛和诗人的主观感受。
【2】本诗境界,可用一“清”字概括,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诉平章忙兀台不法,有诏勿问,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系于狱,必抵以死。致远知其冤状,将纵之,忙兀台胁之以势,致远不为动,亲脱显等械,使从军自赎。桑哥当国,治书侍御史陈天祥使至湖广,劾平章,桑哥摘其疏中语,诬以不道,奏遣使往讯之,天祥就逮。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比至,累章极论之。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章上,桑哥气沮。转运使卢世荣榷茶牟利,致远并劾之。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聚书万卷,名曰墨庄。家无余产,教诸子如师友。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B.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C.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D.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 鞫,拷打 B.桑哥当国 当国,当权
C.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 按,巡查 D.宜考其殿最 殿,在最后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文体特征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