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佛山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但是葛蕾特的话反而让母亲感到不安。走到一边,一眼看见印花墙纸上那个巨大的棕色斑点,她还没来得及回过神来意识到她看到的是格里高尔,“啊,天哪,啊,天哪!”随即便好像完全绝望似的张开双臂,头栽倒在沙发榻上,不动弹了。“!”妹妹举起拳头,怒目闪闪地说。

    A.①便扯开轻微沙哑的嗓门喊道   ②你,格里高尔   ③这是自变形以来她直接对他说的第一句话

    B.①便扯开轻微沙哑的嗓门喊道   ②格里高尔,你   ③这是自变形以来她直接对他说的一句话

    C.①便惊慌失措地喊道   ②你,格里高尔   ③这是自变形以来她直接对他说的一句话

    D.①便惊慌失措地喊道   ②格里高尔,你   ③这是自变形以来她直接对他说的一句话

  •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jūn 楞(1éng 匪我期(qiān 雪霏霏(

    B.袄(jiā)潭 zhè)丢三 luò)中流柱(

    C.ruǐ 蔽(yīn)坚如石(pán)管窥

    D.钱()青 zōng苗助长 )如大笔(chuán

  • 3、作者多次描写祝福景象,并把小说取名为“祝福”,这是有深刻含义的,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镇是旧中国的缩影,祝福的环境具有典型性。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必然会产生祥林嫂的悲剧。

    B. 从祝福写起,到祝福结束,中间反复写祝福,小说以祝福为情节线索结构全篇。

    C. 祥林嫂死于祝福声中,使凶人的愚顽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不幸形成鲜明对比。

    D. 小说中的“我”是在“祝福”时来到鲁镇的,所以要写祝福,使文章的真实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

  •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例:客有吹洞箫者

    A.震之以威怒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沛公安在 D.为巡船所物色

  • 5、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有说是指五伦,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

    B.青衫是指青绿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绿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C.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通常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D.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如杜甫写昭君出塞“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酒楼上

    我从北地向东南旅行,绕道访了我的家乡,就到了S城。我午餐没有饱,又没有可以消遣的事情,便来到先前有一家很熟识的小酒楼。狭小阴湿的店面和破旧的招牌都依旧,但从掌柜以至堂倌却已没有一个熟人,我在这儿也完全成了生客。然而,我竟不料在这里意外地遇见朋友了,——假如他现在还许我称他为朋友。那上来的分明是我的旧同窗,也是做教员时代的旧同事,面貌虽然颇有些改变,但一见也就认识,独有行动却变得格外迂缓,很不像当年敏捷精悍的吕纬甫了。

    “阿,——纬甫,是你么?我万想不到会在这里遇见你。”

    “阿阿,是你?我也万想不到……”

    我就邀他同坐,但他似乎略略踌躇之后,方才坐下来。我起先很以为奇,接着便有些悲伤,而且不快了。细看他相貌,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长方脸,然而衰瘦了。精神很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

    “我们,”我高兴的,然而颇不自然地说,“我们这一别,怕有十年了罢。我早知道你在济南,可是实在懒得太难,终于没有写一封信。……”

    “彼此都一样。可是现在我在太原了,已经两年多,和我的母亲。我回来接她的时候,知道你早搬走了,搬得很干净。”

    “你在太原做什么呢?”我问。

    “教书,在一个同乡的家里。”

    “这以前呢?”

    “这以前么?”他从衣袋里掏出一支烟卷来,点了火衔在嘴里,看着喷出的烟雾,沉思似的说,“无非做了些无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没有做。”

    “我一回来,就想到我可笑。”他一手擎着烟卷,一只手扶着酒杯,似笑非笑地向我说。“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又不料你也回来了。你不能飞得更远些么?”

    “这难说,大约也不外乎绕点小圈子罢。”我也似笑非笑地说。“但是你为什么飞回来的呢?”

    “也还是为了无聊的事。”他一口喝干了一杯酒,吸几口烟,眼睛略为张大了。“无聊的。——但是我们就谈谈罢。”

    堂倌搬上新添的酒菜来,排满了一桌,楼上又添了烟气和油豆腐的热气,仿佛热闹起来了;楼外的雪也越加纷纷地下。

    “你也许本来知道,”他接着说,“我曾经有一个小兄弟,是冬岁上死掉的,就葬在这乡下。今年春天,一个堂兄就来了一封信,说他的坟边已经渐渐的浸了水,不久怕要陷入河里去了,须得赶紧去设法。母亲一知道就很着急,几乎几夜睡不着,——她又自己能看信的。然而我能有什么法子呢?没有钱,没有工夫:当时什么法也没有。“一直挨到现在,趁着年假的闲空,我才得回南给他来迁葬。我在城里买了一口小棺材,带着棉絮和被褥,雇了四个土工,下乡迁葬去。到得坟地,果然,河水只是咬进来,离坟已不到二尺远。我站在雪中,决然的指着他对土工说,‘掘开来!’待到掘着圹穴,我便过去看,然而出乎意外!被褥,衣服,骨骼,什么也没有。”

    “其实,这本已可以不必再迁,只要平了土,卖掉棺材,就此完事了的。但我不这样,我仍然铺好被褥,用棉花裹了些他先前身体所在的地方的泥土,包起来,装在新棺材里,运到我父亲埋着的坟地上,在他坟旁埋掉了。因为外面用砖墩,昨天又忙了我大半天:监工。但这样总算完结了一件事,足够去骗骗我的母亲,使她安心些。一阿阿,你这样的看我,你怪我何以和先前太不相同了么?是的,我也还记得我们同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时候,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时候。但我现在就是这样子,敷敷衍衍,模模糊糊。我有时自己也想到,倘若先前的朋友看见我,怕会不认我做朋友了。——然而我现在就是这样。”

    他又掏出一支烟卷来,衔在嘴里,点了火。

    “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模模糊糊。模模糊糊地过了新年,仍旧教我的‘子曰诗云,去。”

    “你教的是‘子曰诗云’么?”我觉得奇异,便问。

    “自然。你还以为教的是ABCD么?我先是两个学生,一个读《诗经》,一个读 《孟子》。新近又添了一个,女的,读《女儿经》。连算学也不教,不是我不教,他们不要教。”

    “我实在料不到你倒去教这类的书,……”

    “他们的老子要他们读这些,我是别人,无乎不可的。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随随便便,……”

    “你借此还可以支持生活么?”我一面准备走,一面问。

    “是的。一我每月有二十元,也不大能够敷衍。”

    “那么,你以后预备怎么办呢?”

    “以后?——我不知道。你看我们那时预想的事可有一件如意?我现在什么也不知道,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连后一分……”

    堂倌送上账来,交给我;他也不像初到时候的谦虚了,只向我看了一眼,便吸烟,听凭我付了账。

    我们一同走出店门,他所住的旅馆和我的方向正相反,就在门口分别了。我独自向着自己的旅馆走,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倒觉得很爽快。见天色已是黄昏,和屋宇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

    (选自鲁迅《彷徨》,有删改)

    [注]小说写于1924年,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五四运动”落潮时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见蜂子或蝇子……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吕纬甫的这番自述,充满着对自己变化的自责与无奈。

    B.吕纬甫为弟弟迁坟这一情节,主要表现了他做事死板、迂腐的性格,同时也反映出他对母亲的孝敬。

    C.小说中的“我”叹惋吕纬甫的衰颓,但又没能力帮助他走出困境,这与《祝福》中的“我”有相似之处。

    D.小说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维度依次向读者展示了热血的吕纬甫、无聊的吕纬甫、迷惘的吕纬甫。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主要情节借助“我”与吕纬甫的对话来展开,这样写,既便于展现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又有助于展示主人公吕纬甫的内心世界。

    B.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了一个悲剧式的新知识分子形象,意在表达作者对逐渐沉沦的知识分子的批判,并对当时的知识分子予以警醒。

    C.小说刻画人物简练传神。如在刻画吕纬甫这一人物时,用“格外迟缓” “颓唐”“失了精采”等描写,深刻反映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

    D.小说故事情节简单,只写了与朋友相遇后的对酌言谈,既无扣人心弦的悬念,也无激烈的矛盾冲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批判现实的力度。

    3鲁迅的作品语言具有“简新、精深”的风格,请简要赏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精深”之处。

    (1)仿佛热闹起来了

    (2)然而我现在就是这样

    4结尾段划线处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

    (3)《蜀道难》中表明蜀地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__________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

    (6)从李白在《蜀道难》一诗末尾“_____”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游早行(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

    2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薛元超,薛收之子也。元超早孤,九岁袭爵汾阴男。及长,好学,善属文。太宗甚重之,令尚巢剌王女和静县主,累授太子舍人,预撰《晋书》。高宗即位,擢拜给事中,时年二十六。数上书陈君臣政体及时事得失,高宗皆嘉纳之。俄转中书舍人,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中书省有一盘石,初,道衡为内史侍郎,尝踞而草制,元超每见此石,未尝不泫然流涕。

    永徵五年,丁母忧解。明年,起授黄门侍郎,兼检校太子左庶子。元超既擅文辞,兼好引寒俊,尝表荐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义方、孟利贞等十余人,由是时论称美。后以疾出为饶州刺史。三年,拜东台侍郎。右相李义府以罪配流嵩州,旧制,流人禁乘马,元超奏请给之,坐贬为简州刺史。岁余,西台侍郎上官仪伏诛,又坐与文章款密,配流嵩州。上元初,遇赦还,拜正谏大夫。三年,迁中书侍郎,寻同中书门下三品。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时元超特承恩遇,常召入与诸王同预私宴。又重其文学政理之才,曾谓元超曰:“长得卿在中书,固不藉多人也。”永隆二年,拜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高宗幸东都,太子于京师监国,因留元超以侍太子。帝临行谓元超日:“朕之留卿,如去一臂。但吾子未闲庶务。关西之事,悉以委卿。所寄既深,不得默尔。”于是元超表荐郑祖玄、邓玄挺、崔融为崇文馆学士。又数上疏谏太子,高宗知而称善,遣使慰谕,赐物百段。弘道元年,以疾乞骸,加金紫光禄大夫,听致仕。其年冬卒,年六十二。赠光禄大夫、秦州都督,陪葬乾陵。文集四十卷。子曜,亦以文学知名,圣历中,修《三教珠英》,官至正谏大夫。  

    (节选自《旧唐书·薛元超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B. 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C. 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D. 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袭爵,继承爵位。按规定,第一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爵位;其余继承人减三等袭爵。

    B. 草制,草拟制书。制是皇帝的命令,制书是用以颁布皇帝重要法制命令的专用文书。

    C. 丁母忧,遭逢父母丧事。父母死后,子女要为父母守丧,一般三年,官员还需要辞官。

    D. 陪葬,臣子或妻妾的灵柩葬在皇帝或丈夫坟墓的近旁。文中的“陪葬”指一种恩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薛元超好学,擅长写文章。太宗很看重他,让他参与修撰《晋书》;高宗即位以后,让他兼任修国史的工作。

    B. 薛元超受到人们的称颂。一是因为他擅长文辞;二是因为他喜欢引荐寒门才俊,曾经上表举荐过十几个人。

    C. 薛元超一生数遭流贬。先因与上官仪有文字之交,受到牵累;后又上疏进谏,为李义府请求马匹代步而被贬。

    D. 薛元超很为唐高宗所宠信。他经常被召入宫中参加唐高宗与诸王的私宴;高宗到东都,让他留下辅佐太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上书陈君臣政体及时事得失,高宗皆嘉纳之。

    (2)但吾子未闲庶务,关西之事,悉以委卿。所寄既深,不得默尔。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以“目标”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