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建党百年之际,如何在当代青年中实现红色基因的传承,值得进一步探索。
B.由于区块链数据难以篡改,使大数据的统计、管理和应用有了更高的可靠性。
C.根据实验结果证明,疫苗接种是防控传染病的最有力武器,能有效降低感染率。
D.家风是历代先贤立家之本,家风的优劣,不仅关乎个人美德,更关系家国兴盛。
2、下列文学或文化常识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A.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世称“八德”。“八德”中,孝悌居于重要位置, 孝,指孝顺父母,悌指敬爱兄长。
B.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最后一位大师,在人性问题上,主张“性善论”,有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认为通过后天学习可以完善人的本性。
C.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王,常谓“万乘之尊”。
D.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3、“黔驴技穷”这一寓言故事的作者是谁?
A.庄子 B.柳宗元 C.韩愈 D.荀子
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位小朋友扔垃圾,在垃圾桶上贴了张纸条,上写:保洁阿姨,垃圾桶里有很多碎玻璃,请你在拿垃圾袋的时候,小心不要碰伤了手。相信保洁人员看到之后,心里会暖暖的,感觉到一份尊重,工作起来会更加仔细认真。这本属“多此一举”,( )。
A.但这位小朋友这么做了,在增进了自己修养的同时,呵护了他人
B.但这位小朋友这么做了,在呵护他人的同时,增进了自己的修养
C.但在呵护他人的同时,增进了自己的修养,这位小朋友就是这么做的
D.但在增进自己修养的同时,呵护了他人,这位小朋友就是这么做的
5、下列语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之二虫又何知
B.强者必说于言
C.而莫之夭阏者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相虎
贾平凹
①青泥是兰田的古地名,李相虎是兰田人,自号青泥散人,既不忘故土,又十分贴合本性。青泥散人早年做油画,声名昭著,拿过一次全国美展的奖,但随之就十数年泥牛入海,没了消息。他在陕南的小县里呆了许久,孩子都长大成人了,才调入西安,又在半坡博物馆伏下来。他在乡下的时候我去过他的住处,窝酸菜,吃杂面,门口篱笆上有牵牛花,屋后矮院墙根狗在吠。而半坡博物馆的工作室更是幽静,几乎要掩门藏明月,开窗放野云。在这永远有青泥相伴的日子里,他兴趣了书法,除了工作就没完没了地钻研碑帖。搞艺术要沉寂,但沉寂如龟者,我见过的只有青泥散人,他不急不躁,不事张扬,整日言语不多,笑眯眯的,以致于周围的人也不知他在练字,以致于连朋友们也骂他懒虫。我大约半年出城去看他一次,每次他在写字,立即卷了笔纸,他不愿我看他的字,我也不说着字的话,吃茶聊天,直聊得月上柳梢,才兴尽回城。回来,朋友又问他的状况,又恨他懒得没了出息。我说,懒虫一般说的是老虎吧,老虎平日总是卧在那里的,鸟叫虫鸣他是不理的,风吹草动他也是不理的,但真有猎物出现,老虎是一跃而起,任何猎物都不可逃脱了,青泥散人是有虚怀的,虚怀者是初若无能。
②今年冬天,忽几日奇冷,窗外树上的几只鸟也瑟缩如拳,如石,呼喊也不惊起,我与人在屋下棋,正为悔一棋子而厮夺,青泥散人敲门进来。他两颊通红,戴了耳套,胳肘后夹了一卷纸,是来要我看他的字的。他能主动让我看字,一定是字能耐看了,我偏不急着看,只问他乘的几路公共车,转了几站才到我这里的?他显示未遂,很快就平淡了,和我谈棋说茶,问到我的病。他说,肝病是淤血,要气血通畅,宜于读《石门铭》的。我说是呀,我每日用气功治病哩。他说:你做气功?我说,看好的书法,好的画,读好书,听好的音乐,好的演说,凡是真心身投入了的东西都有气功效果的。他笑了,说:你是要我挂出我的字了?!就把那卷纸一张一张挂了四壁。这是我第一次全面地看到了他的书法,我说了四个字:苍老苦涩。他问:有酒没?我说:没酒。他在茶里又添了茶叶,和我碰了一下喝了。
③翌日,我赶到青泥散人的家去,赏读了他积存的全部作品,又目睹了他伏案实际操作,度过一个受活的下午。末了,我笑着说:字写成这样,人是不能发达的。他点了头,说:我是青泥散人。
④从他家出来的时候,一收破烂人正从走廊里抱了一大捆废纸要过称,这是青泥散人练习过的字纸。我忙喝住,从那废品里挑出了四幅要收藏,收破烂的人疑惑:我每一星期来收这么二三捆的。收破烂的人并不识艺术,否则他全部留下来,他的后人就要发大财了!之所以说后人发财,是因为青泥散人的字并不为世所重,目下世风靡丽,没有多少人能欣赏他的字的,他的字只供搞书法的人去看,趣味太高,感应人寡。
⑤回城的路上我想,青泥散人日月清贫,这是必然的,不出名也属必然,他全然不在乎,也是必然,他的艺术会长久也一定会必然。但这样的字即使再发展到极致,只能是大家却不能成宗师,这是因为这一路还不是书法的主流,苦涩仅为一味。但是,但是,话说回来,人的一生又能几个弄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事呢?
【1】第①段划线句对李相虎在乡下的住处及其半坡博物馆工作室的环境进行了描写,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2】第②段划线句的语言描写刻画了李相虎怎样的形象?
【3】本文语言风格与《老王》、《回忆鲁迅先生》有相同之处,以第③段为例简要说明。
【4】简析第④段写“收破烂人”及“世风靡丽”对表现李相虎形象的作用。
【5】对第⑤段加点的“必然”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前两个“必然”的主要目的在于批判“世风”。
B.第三个“必然”强调了李相虎的执着和坚持。
C.第三个“必然”是最后一个“必然”的原因。
D.四个“必然”总结了全文也深化升华了主题。
【6】从修辞手法和内容两个方面对最后一段划线句进行赏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相传杜宇为蜀国古帝魂魄所化,历代诗人常借以表达情思。《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 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锦瑟》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而《琵琶行》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表现谪居环境的凄苦。
(2)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形象。《赤壁怀古》中作者欣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潇洒风度和赫赫战功,《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赞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恢弘气势。
(3)古人对学习有很多论述。韩愈《师说》中借用“_________________”间接指出学习的必要途径,而荀子《劝学》中则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亲身体验来强调思而不学的低效性。
(4)杜甫是一个有着深挚爱国情怀的诗人。《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可见,即便是在穷困潦倒之时,他也并不局限于个人悲酸的狭小天地,而且时刻关注国家命运。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请用现代汉语描绘全诗所写的景象。要求:不得改变诗意,想象合理,描写生动。字数:80~100字。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传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节选自班固《汉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宜皆降之 降:投降
B. 惠等哭,舆归营 舆:抬着
C.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收藏
D.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过:超过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书》是《史记》以后又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记载自汉高祖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共二百二十九年的历史。
B. 班固(32~92),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历二十余年基本修成《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
C. 《汉书》把《史记》中的“书”改为“志”,记述典章制度;废弃“世家”,并入“列传”。全书计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
D. 《汉书》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它的语言严谨、整齐,带有骈偶成分,在描写人物、叙述史事方面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正当虞常等七十余人准备行动时,中间有人告密,于是单于的子弟调集部队围剿了谋反的虞常等人,缑王等人战死,虞常被活捉。
B. 单于让卫律审理这起谋反案,并让卫律把汉使苏武等人招来接受审判。苏武认为这样会给国家带来耻辱,于是举起佩剑刺向了自己。
C. 剑斩虞常使张胜吓破了胆,在匈奴的威逼之下,他贪生请降;卫律投降后,匈奴给他荣华富贵,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劝说苏武,苏武却毫不动摇,怒斥卫律。
D. 李陵劝苏武投降的理由有三个:一是苏武的大哥和二哥皆无辜而死,母亲已去世,妻子改嫁,儿女生死不明;二是人生苦短,不必自苦如此;三是朝廷法令无常,苏武的安危不可预料。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2)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10、“环境造就人”是指出身地位、家世背景、生活处境等因素会对人的性格形成影响。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把握人物形象时,应该关注人物所处的“环境”。请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这几个人物形象中选择一个,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谈谈环境对该人物性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