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若再进一步的改革政治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甲午以后,康有为觉得时机到了。李鸿章所不敢提倡的政治改革,康有为要提倡。这就是所谓变法运动。”材料中作者认为变法运动的发生最充分地体现了(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演进
2、宋太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核心是围绕( )
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分化事权,相互牵制
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D.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3、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伸舒断案时认为:大夫胸怀母爱之情,虽然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的断案反映了西汉时期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儒家伦理思想渗透到法律之中
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
4、《官场现形记》有这样的描述:九省钦差江浙办案,由旱道而走,后坐民船,再下江南。上头质疑他为何不先坐火车从北京到天津,再搭轮船至上海,他却称:“火车、轮船,走的虽快,总不外乎奇技淫巧。臣若坐了,有伤国体”。据此可知( )
A.中国的近代化发展较为缓慢
B.清政府近代化努力未获得认可
C.封建官员固守中体西用思想
D.观念滞后阻碍了近代交通发展
5、1982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此前后,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等一批法律法规。这表明我国( )
A.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B.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不断完善
C.完成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D.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6、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州港掠夺原料、倾销商品、鸦片走私逐渐“合法化”,“猪仔”(华工)贸易逐渐猖獗,加上香港、上海等港口崛起,广州港外贸中心的地位逐渐衰落。由此可知广州近代衰落的起点是(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7、1929年魏玛共和国外长斯特雷泽曼去世,留下300箱档案。为突出其“西方政策”的“辉煌成就”,他的秘书精选部分档案出版。有学者认为,“以此种选本为依据解释出来的斯特雷泽曼的外交政策、德苏关系之类‘历史’恐怕去‘真实’就很远了”,这是因为该选本( )
A.没有史料利用价值
B.史料需要辨别真伪
C.缺乏真实历史记录
D.史料信息不够完整
8、1864年,两广总督毛鸿宾仿京师同文馆建广州同文馆,聘请美国人教习西文,招收学生学习英文,是为广州第一所外国语学校。与此前后,购买、仿制西式船炮有所开展或酝酿。这些举措旨在( )
A.促进近代教育兴起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探求强国御侮之策
9、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曾写道:“赛里斯国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今乃见凿通金山,远赴赛里斯国以取衣料。”而中国《魏略》中载:“(大秦)多璆琳、琅玕、神龟、明珠、夜光璧。东南通交趾,又水道通益州永昌郡。多出异物。”这些记载( )
A.体现了当时海上商路的发达
B.佐证了东西文明的交流往来
C.表明了古罗马手工业的进步
D.展示了东方养蚕缫丝的实情
10、1960年第一次美元危机爆发后,美国不得不借助包括西欧国家在内的发达国家的支持以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转。1962年美国提出的“多边核力量计划”,因法国的强烈反对而最终流产;与此同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因美欧纷争迭起而面临危机。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名存实亡
B.美欧矛盾激化不可调和
C.美苏冷战重心呈现转移趋势
D.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冲击
11、下表是两汉西北地区关市史料统计表。据此可知,“关市”的设置
时间 | 文献记录 | 备注 |
景帝前元年(前156年) | 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给遗匈奴,遗公主,如故约。 | 《史记.匈奴列传》 |
安帝永初中(110年) | 鲜卑大人燕荔阳诣阙朝贺。邓太后“令止乌桓校尉所居宁城下,通胡市”。 | 《后汉书.乌桓鲜卑传》 |
初平元年(190年) | 刘虞“劝督农植,开上古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民悦年登” | 《后汉书.刘虞传》 |
A.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B.是管辖少数民族的重要手段
C.促进了民族交流与交融
D.推动了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
12、19世纪初,英国进入金铸币本位制时代,英镑逐渐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代名词。20世纪中期美国在不断打击英镑抬升自己过程中,终于确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场的扩大
B.对外贸易的扩大
C.国家实力的变化
D.国际格局的演变
13、农业生产伊始,妇女们用手拉犁,但当耕地扩大时,她们就驯养了兽来拉犁。这就促进了男子从事的畜牧业的发展。后来男子照顾耕畜,转而从事犁地、播种。女子逐渐转向只管次要的经济事务,如制作食物、做衣服等。材料意在说明( )
A.食物生产改变了男女分工
B.种植业和养殖业同时出现
C.生产力发展促使阶级分化
D.农业先于畜牧业而产生
14、1914年,北洋政府公布《文官任职令》,实行新的文官制度,取消了散官、勋官等虚官,实行官、职合一,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和特权,官等、俸禄与其职务不再脱节,而是相互对应。这一改革( )
A.顺应了民主、平等的时代潮流
B.保证了中央行政体制的连续性
C.消除了官本位思想的社会基础
D.践行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15、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平公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下列各项中,可以体现这一制度的是( )
A.“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
B.“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16、1930年,甘地毅然倡导“食盐进军”以抗议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的《食盐专营法》。全国新闻记者纷纷赶来采访,详尽报道了“食盐进军”的情况,印度沿海地区都开展起自制食盐的行动。可见,“食盐进军”( )
A.迫使英属印度殖民当局妥协
B.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
C.促进了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
D.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
17、明人张燮记载:“东洋吕宋,地无他产,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归船用银钱外,无他携来,即有货亦无几。”据统计,1571年至1644年的74年间,西班牙由菲律宾输入中国的白银约4240万两,同一时期西班牙输入中国的白银约为明朝白银开采量的3倍。上述现象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表述有误的是( )
A.促进了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的发展
B.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C.推动了城市的进一步繁荣和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18、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召开,当选的政府委员会委员 18 名,其中共产党员7 人,超过了三分之一,共产党员徐特立当即请求退出,得到了大会的同意。这表明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
A.开始尝试创建革命政权
B.积极探索民主政权形式
C.促成中华民族空前觉醒
D.创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抗日根据地内往往有这样的情形: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农救会员,大儿子是工救会员,媳妇是妇救会员,小儿子是青救会员,孙子是儿童团员,在各自岗位上分工合作。这种情形( )
A.得益于土地革命的推行
B.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C.推动了民族革命的进程
D.体现了统一战线的性质
20、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是:
A.管仲改革
B.李悝变法
C.商鞅变法
D.吴起变法
21、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死伤及经济损失,有识之士希望建立一个国际组织,以国际合作的形式,共同处理纠纷,以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国际联盟于1920年正式成立。国际联盟能够成立的主要原因是( )
A.一战的教训
B.和平主义思潮的盛行
C.美国的提倡
D.欧洲各国生产力下降
22、如图是“美国劳动力就业比例”柱状图。该图能说明美国在二战后( )
A.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
B.国内贫富分化日趋严重
C.种族歧视未彻底消除
D.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23、唐朝中期,唐政府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高考)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
24、16世纪,英国国王专门为文法学校设立奖学金,此外城市商人、手工业者也开始资助创办世俗文法学校,世俗文法学校的数量因而快速增加。世俗学校主要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各方面人才,社会各阶层子弟都渴望进入学习,因为文法学校的教育为他们提供了更多跻身于上层社会的机会。世俗文法学校的发展( )
A.彻底否定教会的思想专制
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开始
C.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
D.反映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25、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然结果。
26、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时期 | 内容 | |
起源:多元一体 | ①摇篮:____、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 ②核心:____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____中华文化的形成。 ③初步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 | |
春秋战国 | 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 ②)内容:①____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 ②战国时期,“____”局面出现。 ③特点: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 | |
秦汉 | ①内容:秦始皇推崇____学说。汉武帝____,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②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____。 | |
魏晋到隋唐 | ①内容:随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魏晋____盛行,唐朝____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②特点: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 |
宋元 | (1)宋代理学 ①形成: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____形成 ②影响: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2)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 |
明清之际 | 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进步思想家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____。康雍乾时期,思想受到钳制,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 |
近代 | 鸦片战争爆发后 | 向西方学习以____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
新文化运动时期 | 20世纪初期兴起的____,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 | |
五四运动以后 | ____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
27、埃及的斗争
(1)第一阶段
①领导:____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
②方式:游行、____、罢工、____、罢市,以及进行____等斗争方式。
③结果:英国承认____为独立主权国家,但英国保留了在埃及驻军、控制____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2)第二阶段:____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____国家,1923年颁布第一部宪法。
(3)第三阶段:____进行了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但未获完全成功。
28、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A. 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 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29、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4月12日,____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18日在____建立“国民政府”;1927年7月15日,____在武汉发动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知识点171】
30、表现
(1)表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⑭_________、⑮___________。
(2)出现了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3)出现了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
31、西南:
(1)清初,西藏最有影响的佛教格鲁派领袖______________来京朝贺,清政府册封以“______________”尊号。另一位格鲁派领袖______________,在康熙时被赐予“______________”尊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______________册封。
(2)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______________,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3)1793年,清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_______地方的管辖权。
32、八七会议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________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2)毛泽东提出了“须知________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33、交通与社会变迁: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____,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具有深远的影响。
34、清朝中期,疆域西跨_______,西北达______________,北接_______,东北至_______和_______,东临太平洋,东南到_______及其附属岛屿,包括_______、_______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3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苏联模式分别有何特点?
36、全面内战的爆发下的形势如何?
37、古代埃及的最高统治者称什么?体现他权威至上的最著名建筑是什么?古代埃及的文字?古代埃及的书写材料?
38、全球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贸易格局出现什么变化?
39、阅读下列材料:希腊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体现在哲学、文学、体育等方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奥林匹亚就起源于雅典,西方民主政治也源于雅典。请回答:
(1)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是在什么时候?
(2)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雅典民主政治给我们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