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汉国(前赵),因当年刘邦曾以公主“妻冒顿”,因此匈奴成了“汉氏之甥”;鲜卑人建前燕、后燕、南燕、西燕,自认“其先有熊氏之苗裔”,“有熊氏”则是黄帝部落的称谓;羌人姚苌建立大秦政权,称“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这反映了( )
A.边疆民族不断内迁
B.华夏认同观念凸显
C.民族矛盾得到缓和
D.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2、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决议文件中指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这次会议(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
B.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为国共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D.推动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3、近年来,日本大力发展精致农业,农户注重专业化生产,充分利用农业机械化,如苹果农场着力发展苹果汁、苹果酱生产;韩国以京畿道为例,在政府农村创业支持下,大量农村居民引进设备,开展生产桔梗粉、桔梗饮料、桔梗糖稀等产品及生态旅游产业建设。据此可知,这些地区( )
A.食品供应得到有效保障
B.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
C.着力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D.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
4、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坚决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使发展生产同改善生活相结合,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对外合作的机会。由此中国
A.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
B.建立特色市场经济体系
C.开放上海浦东吸引外资
D.推动经济改革促进发展
5、高中历史课上,某学习小组通过自主学习、活动探究对部分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了下图知识纲要结构。据此可知,该学习小组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重要概念 羁縻政策、华夏认同、大一统思想、民族迁徙、互市…… |
一般概念 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册封、和亲、土司制度、都司、戍屯政策…… |
史实 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清朝满蒙联姻…… |
A.中央集权制的不断发展
B.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C.中外和平交往基本状况
D.民族政权间的交流交往
6、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纳税项目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其他所得。该法的出台( )
A.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
B.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
C.有助于社会经济活力的释放
D.说明我国居民收入差别较大
7、1915年5月,孙中山在信函中提到:“自中日交涉经过,夫己氏(代指某人)卖国证迹已彰,内地人心异常激昂,将视满清末年铁路风潮为烈。”这说明,当时( )
A.民族工业遭遇严重困境
B.民主共和观念广泛传播
C.工人反帝运动蓬勃发展
D.国人反日爱国情绪高涨
8、从嘉靖元年到万历初年,内阁首辅更换十余个。朝中大臣为了争夺阁权,爱恶交攻,睚眦必报,排斥异己,不择手段,相互攻讦,使得朝廷政治相当混乱。这表明
A.明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阁臣弄权是明亡的主要原因
C.内阁倾轧成为明朝惯例
D.封建制度在明朝发展到顶峰
9、秦汉时期,“中国”一词开始代表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国家。晚清时期,严复指出:“国家为有机体,斯其演进之事,与生物同。”并将“新”字与“中国”一词相结合,立宪、共和一度成为不同群体的“新中国”理想。这一变化不是因为( )
A.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西方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影响
C.维新运动兴起和新思想传播
D.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已被推翻
10、下图为抗战时期山东曹州木版新年画——抗战门神。该年画改变了传统门神的形象,战斗英雄和劳动英雄取代了秦叔宝和尉迟恭。据此可知,抗战时期的新年画创作( )
A.强调了国共合作与持久抗战的重要
B.体现了民间艺术与政治宣传的结合
C.得益于军民合作与战略反攻的实现
D.达到了破除迷信与思想启蒙的目的
11、有学者认为,7世纪以来,中国政制的演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士人不断地进入政府,二是文化深深地融入政治。两者共存于国家权力之中,使国家权力逐渐成为一种与文化合一的权力。这一演进主要是基于( )
A.君士共治天下局面的形成
B.科举制度的创立和不断发展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D.重文轻武治国思想得以落实
12、1921年3月,苏俄政府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苏俄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13、托克维尔认为,“法国革命的目的不仅是要变革旧政府,而且要废除旧社会结构”,法国大革命“通过一番痉挛式的痛苦努力,直截了当、大刀阔斧、毫无顾忌地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自身一点一滴地、长时间才能成就的事业”。托克维尔意在说明,法国大革命( )
A.用暴力手段构建了自由平等社会
B.通过拿破仑战争传播了革命火种
C.用革命方式猛烈打击了封建制度
D.建成了启蒙思想描绘的理性王国
14、下面图文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出自江西省永新县北田村贺页朵(1927年参加农民运动)之手。红军主力长征后,贺页朵因伤留在永新坚持斗争,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他将入党誓词藏在屋檐下,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取出来。这份珍贵文物( )
牺牲个人。 言首泌蜜(严守秘密)。 阶级斗争。 努力革命。 伏(服)从党其(纪)。 永不叛党。 ——贺页朵珍藏的入党誓词 |
①展现了国民革命的历史场景 ②誓词中的错别字削弱了史料价值
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是共产党员坚定信仰的历史见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唐代,葡萄在人们的心目中仍然保持着与西方的密切关系,一直被当作外来装饰的基本图样而在彩色锦缎上使用。由此可见,葡萄( )
A.是当时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B.在唐朝境内还没有种植
C.是民族交往和中西交流的产物
D.在唐朝受贵族喜欢和追捧
16、清初,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严重、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上述现象表明当时这些地区( )
A.商品经济发达
B.阶层流动增强
C.地方治理失控
D.人地矛盾尖锐
17、1953年,中国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1955年,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些举动( )
A.修正“一边倒”外交方针
B.使中国进入国际舞台的中心
C.发挥大国的责任担当
D.赢得了经济建设的和平环境
18、《日出·印象》是印象派大师莫奈的名作,其创作时间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甚至有人认为应该是日落。学者们动用了多种手段,通过莫奈所描绘的画面细节——太阳高度、浪高、开着的船闸、光线等,运用几何学、天体物理学、气象学知识,结合莫奈的创作视角和书信,以及气象、潮汐、港口记录等材料,综合对比,最终确定这幅画创作于1872年11月13日早上7点35分。该过程说明( )
A.多种材料的相互印证有利于得出真相
B.绘画作品可作为第一手资料研究历史
C.创作时间确认得益于档案材料的完备
D.绘画时间最终认定自然科学当居首功
19、耳杯是古代汉族常用的饮器,下图为魏晋至隋唐时期墓葬出土耳杯分布变化图。该图可以用来说明魏晋至隋唐时期( )
(注:第一期○为曹魏到西晋早期,第二期□为西晋中晚期,第三期△为东晋时期,第四期◇为南北朝到隋唐时期。)
A.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相互交融
B.丝绸之路推动了对外交流
C.中原汉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D.南北方社会发展差距扩大
20、下面为德国在1864-1870年取得的重要科技发现或发明统计简表。表中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德国
具体领域 | 世界 | 德国 |
生理学 | 100项 | 89项 |
/ | 德国 | 英法(合计) |
医学 | 33项 | 29项 |
电学、光学和热力学 | 136项 | 91项 |
①建立帝国为科技发展创造了条件②即将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中心
③终于站在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④全面赶超英法两国经济发展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汉代的制度构建不同于西周的“宗统”“君统”不分,也不同秦代灭绝“亲亲”的做法,而是政府试图在承认宗族是社会基本组织结构的基础上,突破血缘关系,将君臣、君民、官民之间的关系描述成父子关系。这表明,汉代( )
A.宗族势力的发展壮大
B.尊卑秩序得到强化
C.儒学理论体系政治化
D.社会道德风气改善
22、下图为某次战役的形势图。此次战役( )
A.粉碎了日本军队的重点进攻
B.打破了日军的“囚笼”
C.彰显了团结抗战的时代精神
D.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
23、殷人大都以猪、牛、羊、犬等动物作为主要的祭祀品,周人大都以农作物等植被作为主要的祭祀品,认为人为事情的成功与否决定权在自己手里,没有必要花许多功夫去讨好祖先鬼神,这表明周人( )
A.深受儒家道德哲学的影响
B.敬侍祖先的意识淡薄
C.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格精神
D.人本思想的逐渐觉醒
24、下表是20世纪自由贸易发展演变中的重大事件,据此可知( )
时间 | 事件 |
1918年 | 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建立战后世界和平的纲领,其中包括取消一切贸易壁垒、国际贸易计划均等 |
1941年 | 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宣布所有国家都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贸易。后该原则被《联合国家宣言》确认 |
1946—1948年 | 23个国家参加的关贸总协定生效,重要目标是削减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等 |
1995年 |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其宗旨和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一致 |
A.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
B.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C.国际关系民主化得以实现
D.世界经济向体系化、法制化发展
25、西欧封建社会
(1)封君封臣制度是____和____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授予土地者为____,领取土地者为____。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____。由于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____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____等各种权力。
(2)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____,大小不一,耕地由____和____组成。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____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26、中共“一大”
(1)时间、地点、________(最后一天在浙江________游船上举行),毛泽东、董必武等13名代表参加大会。
(2)内容:
①通过________,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________。
②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________。
③决定成立________。
(3)意义: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的革命政党,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27、全民族抗战:在________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共同抗战。海外华侨捐款捐物,支持抗战。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28、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________得以幸免外,全部被废止
29、阶段特征
18~19世纪之交,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____________音乐过渡的时期。
30、程朱理学:“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______伦理,在人身上就是_________;把握“理”就要“____________”(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陆王心学:陆九渊认为“_______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________的反省;王守仁“_______”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31、日本
大化改新:7世纪中期,模仿中国建立了________国家。
幕府统治的确立:12世纪末,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留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以_______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
32、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早在1894年,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________。1905年,在孙中山的积极倡议下又建立了________。后来他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简称________。这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最完整、最系统的革命纲领。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落到了________手中,孙中山继续探求新的革命道路。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________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________被________青年普林西普枪杀。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
34、________一路北上,出广西,经湖南,占领湖北省城武昌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四“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乾隆《苏州府志》卷3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业原料是什么?材料二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三、四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区别?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36、18世纪末19世纪初民族独立运动产生的背景的是什么?
37、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谈谈你对黄宗羲观点的理解。
38、解决粮食安全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39、法国巴黎公社革命何年爆发?巴黎公社的政权性质?请举出史实加以说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