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为《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东京城门税卡,房屋内中间所坐人物是税官,门前手拿纸笔的税吏正在登记客商的货物。门税是宋代在城门征收的商业税,有别于此前官府在“市”中向商人征收的“市税”。门税的征收意味着宋朝城市中商业活动的范围从以前特定的“市”扩大到了整个城区。门税的征收( )
《清明上河图》(局部)
A.说明政权并峙导致宋代关卡林立
B.表明宋代限制商品和人口的流动
C.适应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加重了宋代城市平民的赋税负担
2、1923年孙中山于《申报》上发表《中国革命史》一文,称:“从事革命者,于破坏敌人势力之外,不能不兼注意于国民建设能力之养成,此革命方略之所以必要也。余之革命方略,规定革命进行之时期为三:第一为军政时期,第二为训政时期,第三为宪政时期。”这反映出孙中山( )
A.致力于宣传民主思想
B.对国情有清醒的认识
C.努力推动国共之合作
D.维护国家主权之完整
3、西周末期,世卿世大夫,鲁有三桓,郑有七穆,晋有六卿……故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这种氏族集团,古人称之为“巨室”,所谓“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据此可知,世卿世禄制( )
A.导致礼崩乐坏的出现
B.是周朝集权制的威胁
C.使国家治理存在隐患
D.促进了士族集团崛起
4、贞观年间,国子学改为国子监,后新增专业书学和算学,之后再增设律学。这一现象( )
A.改变了士人传统价值追求
B.反映了人才选拔的新要求
C.适应了社会发展的新特征
D.保证了国家对人才的需求
5、朱元璋颁行的《大诰》由案例、峻令和“训诫”三部分组成,与之前的《大明律》相比,在同一罪名的处罚上要重得多,多有残损人肢体的酷刑。但到明代中叶,《大诰》从“户户皆有一本”、家传人诵的圣书到束之高阁、“人不知诰”。这一变化( )
A.有利于缓和明代社会矛盾
B.说明了国家治理成效明显
C.体现了封建专制集权加强
D.反映了明代法律以民为本
6、1985年,国家改粮食统购制度为合同收购,合同之外,由政府议购改为市场收购;派购的132种农产品,只留桑丝、药材、烟草3种,其余均通过市场交易,由市场形成价格。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全面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适应对外开放的新需求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7、下表是北宋时期益州“交子”面额变化情况统计(注:一贯等于1000文)。这四种面额的交子最适宜市场流通的是
选项 | 时间 | 发行者 | 本位金 | 面额 |
A | 大中祥符四年(1011) | 十六户富户 | 铁钱 | 临时书写 |
B | 天禧四年(1020) | 官办交子务 | 铁钱 | —贯至十贯 |
C | 宝元二年(1039) | 官办交子务 | 铁钱 | 五贯与十贯 |
D | 熙宁元年(1068) | 官办交子务 | 铁钱 | 一贯与半贯(500文) |
A.A
B.B
C.C
D.D
8、雅尔塔会议中,丘吉尔提出划分巴尔干势力范围的百分比协定,斯大林基本上予以接受。在东欧问题和远东问题上,罗斯福也对苏联做出了让步。这表明( )
A.雅尔塔会议保障了世界各国的利益
B.雅尔塔会议保障了世界体系的稳定
C.雅尔塔体系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
D.雅尔塔会议让英国获得了极大利益
9、沈阳胶鞋总厂在1997年时,在册人员2700多名,离退休人员1100名。但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实际只需要1504人。1998年该厂实施下岗分流,减人增效的政策,同时还利用主辅分离﹑精干主业后的闲置厂房设备对外出租,每年为企业创收100多万元。这折射出当时(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B.国有企业创新活力得到激发
C.承包式经营责任制已经普遍实施
D.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10、“致仕”又叫引退、乞骸骨、乞归等,即我国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至西汉时,始成定制。西汉的致仕制度相当完备,它对官吏退休的年龄、身体条件、退休后的待遇等都有详尽的规定。西汉致仕制度的发展( )
A.防止了官僚队伍的腐化
B.有助于形成尊老的社会观念
C.打击了士族的垄断地位
D.有利于增强政府机构的活力
11、在苏格拉底看来,城邦最需要的是织工、农民、鞋匠和建筑工人;在这些人仍不能使城邦自给自足的时候,还需增加冶工、牧人、商人和小贩,这种设想蕴含着
A.专制主义理念
B.自由主义精神
C.法律至上原则
D.小国寡民情结
12、《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说:“自汉魏之际佛教初入,就因与道教表面相似而调和、附属道术为‘佛道’,两晋时期佛教有所发展后,因发现与儒家、道家思想不同而始有冲突,由此而引起儒玄佛三教之间的各种争辩。”隋朝调和三教的主要途径是( )
A.援礼入佛
B.三教合归儒
C.建立理学
D.道法自然
13、如表是五代简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政权名称 | 存亡时间 | 开国国君 | 国君原来身份 |
后梁 | 907—923年 | 朱温 | 宣武节度使 |
后唐 | 923—936年 | 李存勖 | 河东节度使 |
后晋 | 936—947年 | 石敬瑭 | 河东节度使 |
后汉 | 947—950年 | 刘知远 | 河东节度使 |
后周 | 951—960年 | 郭威 | 邺都留守 |
A.五代时期北方政权林立
B.农民起义推动五代更替
C.五代是藩镇割据的延续
D.君主身份影响王朝兴衰
14、1939 年12 月,中共中央作出《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强调“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一切战区的党和一切党的军队,应该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加入我们的军队,加入我们的学校,加入政府工作”。该决定意在( )
A.强调知识分子的中流砥柱作用
B.凝聚共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C.践行“三三制”政权建设的原则
D.传播文化提升党员干部素质
15、雍正二年(1724年),清世宗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据此可推知清朝前期( )
A.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
B.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
D.人地矛盾逐渐显现
16、有学者统计,在公元1050年左右,宋代有科举出身背景的人数约占全国人口的0.035%,而至110年左右,这一比例上升至约0.1%。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
A.社会教育的发展极为缓慢
B.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提高
C.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的功能
D.科举制扩大了政权统治基础
17、这场战争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早熟的步伐,战争得到的巨额赔款成为1897年日本确立金本位制的准备金,统治者开始积极热衷于对外侵略,叫嚷所谓“国旗飘扬的地方,贸易随之”。这场战争( )
A.为明治维新的进行创造了条件
B.使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C.促进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D.加速列强对华商品输出的步伐
18、下表为不同史藉中所载的北宋初年宋太祖采取的部分统治举措。据此可知,宋朝( )
时间 | 举措 | 出处 |
964年 | 始置诸道转运使以总利权 | 马端临《文献通考》 |
964年 | 始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莞榷(政府对盐、 铁、酒的专卖)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 类悉辇送京师 …… |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
A.实现了对中央权力的分散制衡
B.构建了完备的地方监察体制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控制
D.确立了崇文抑武的基本方针
19、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往往是国家外交政策调整和变化的表现。下列讲话的先后顺序应是( )
①杜鲁门:“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②尼克松:“我们必须避免采取那些会使亚洲国家依赖我们,以至把我们拖入类似越南战争这种冲突中去的政策。”
③肯尼迪:“我们都居住在这个小小的行星上,我们都呼吸着同样的空气,我们都珍惜自己后代的未来,而且我们自己都终有一死。”
④克林顿:“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我们现在这样拥有塑造一个更加和平,更加安全,更加自由的世界的机遇和责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②③①④
20、宋代商人人数众多,资金雄厚“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范仲淹《四民诗》说“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李觏在《富国策》中阐述了“商人众则入税多”的观点,与儒家“工商众则国贫”传统观点截然相反。其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C.四民社会结构松动
D.社会观念有所变化
21、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时就明确宣布:“公司在任何位置上都决不雇佣任何政客”。而到了17世纪下半叶,大批军事人员和政客进入公司,成为“强有力”的统治结构的总管和官员,履行移民、司法、外交和行政的职能。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主流经济思想的改变
B.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结合
C.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
D.政治体制与统治集团的变更
22、秦朝时期,官营匠局被要求每年检查、校准他们的重量、尺寸单位及平衡器,所有既定的工具被要求有一样的长度和宽度。匠周或者店铺,以及负责的官员都把标志镌刻或者附加在器具底部,作为他们遵守统一规范的保证。如果不能做到这点,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这一举措旨在( )
A.整顿社会风俗
B.统一制作规范
C.推动商业发展
D.提高行政效率
23、《新全球史》提到,“俄国的统治者没有改造经济的计划,但是在内战过程中,他们进行了快速的、无计划的国有化进程”。内战时期的“国有化进程”( )
A.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B.优化了国民经济结构
C.完成了国家工业化
D.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24、下表为大连城市建设大事记,这体现了城市化过程中大连( )
时间 | 大事 |
1899年 | 开始修建大型圆形交通广场(今中山广场) |
1909年 |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电车公司成立 |
1930年 | 大连中央邮便局竣工 |
1932年 | 沙河口净水厂建成 |
A.居住条件的改善
B.基础设施的发展
C.社区服务的提升
D.环境问题的恶化
25、辛亥革命的结束
(1)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宣告清朝灭亡,同时也宣告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________制度的结束。
(2)辛亥革命的失败1912年3月,袁世凯在________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民国从此名存实亡。
26、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
(1)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________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
(2)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________。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27、印欧人(假说)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印欧人的迁徙概况:
①印欧人可能起源于____,他们是游牧民族,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
②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整个迁徙过程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28、21世纪先进文化的内涵:
(1)提倡__________、公平,反对_________、拜金享乐。
(2)提倡在法律、__________面前人人平等,反对________上的绝对平均。
(3)提倡创新、__________、科学民主、讲效率、__________、公平竞争、_________的文化精神,发挥主体的创造性;同时讲求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奉献精神。
29、欧洲出现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30、________在《新青年》发表《________》一文,主张以________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得到广泛呼应。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________逐渐普及开来
31、君主立宪制确立
(1)标志:1689年,威廉接受由议会拟定好的《______》,正式登基。
(2)意义:
A.《权利法案》确立了________主权,限制了_________的权力,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B.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________;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32、1972年,________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使各项工作出现转机,但遭到江青等人的反对。1975年,周恩来病重,________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这些整顿实际上是后来________的预演。江青等人极力反对邓小平领导的整顿,使国民经济再度恶化
33、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体系建设:
项目 | 西方 | 中国 |
医疗卫生体系 | ①各层级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 ②公共卫生监督工作也取得很大进展。 ③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 | 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____,积极防治传染病,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视为重要的工作。 |
医疗服务体系 | 药品供应也得到了基本保障,城乡居民享有一定的医疗服务权利。 | 国家逐步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等内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 |
医疗保障制度 | ①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____”替代替③意义:这为民众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物质支持。 | ①20世纪60年代,国家已经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②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使全民病有所医。 |
34、意大利统一
(1)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于_______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2)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二 “美国实行联邦制政体……中央政府只从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的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的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有衡”的。这种“有衡”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36、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回答:
(1)简述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2)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3)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方面,孔子的哪些主张对你有所启发?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访华团时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你如何理解邓小平这段话?
38、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完善和加强,反映出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的轨迹。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请回答:
(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和本质是什么?
(2)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对基本矛盾?其发展趋势怎样?
(3)你如何评价这一制度的进步作用和消极影响?
39、万民法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与公民法相比,它有哪些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