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宋时期,绘画技巧有不少成功的创造,画家注意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体验,艺术上倡导写实,具有精密不苟、严谨认真的精神。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专制集权的加强
B.科学技术的发展
C.深受理学的影响
D.统治阶级的倡导
2、史书记载:“今(西汉初年) 一夫挟五口,治田百,(平年)岁收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战国秦汉的“一夫”不一定指从事农业生产的个别男丁, 常指一个耕作单位即一家,一家两个劳动力种田百亩,一个农业劳动力年产粟75石,约合今2025 市斤。当时农业高产主要得益于( )
A.翻车筒车的大量使用
B.水利工程的广泛修建
C.作坊式劳作广泛推广
D.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
3、图1、图2分别是不同年份日本陆海军军工厂职工数、机械马力数对比图。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日本( )
A.形成了完善的工业体系
B.实施对外侵略扩张战略
C.实现了陆海军均衡发展
D.官僚寡头掌握实际权力
4、2002年,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针对电力体制中省际之间市场壁垒等问题,推行“实施厂网分开,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实行竞价上网,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等举措。这一改革( )
A.体现了改革发展的市场化方向
B.加速了区域经济的同步发展
C.开始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
D.推动了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
5、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虽“勾画狼藉”却因表达为国忠贞的悲愤情绪被奉为“天下第二行书”;北宋蔡京和明代严嵩书法精妙却未有留名青史的书法作品,其原因在于
A.道德观念影响艺术评价标准
B.颜真卿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民众好恶决定对艺术的评判
D.唐代书法符合官方意识形态
6、公元前5世纪雅典政治家德摩斯提尼说:“现在的演说者是群众想听什么就说什么,怎么能让群众高兴就怎么说,全然不顾城邦的利益得失”。这一现象说明雅典( )
A.公民普遍能言善辩
B.民主政治趋于完善
C.公民权利得到维护
D.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7、下图是早期英属北美殖民地农作物分布图 。影响该时期北美农作物构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B.地理环境的制约
C.英国殖民政策的限制
D.全球航路的开辟
8、下表为抗日战争时期某根据地的财政来源情况。根据表格,可以推知( )
| 1938年 | 1939年 | 1940年 |
外援(%) | 52.74 | 81.86 | 74.0 |
其他(%) | 47.26 | 18.14 | 26.0 |
A.日军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失败
B.根据地开展经济建设具有必要性
C.国民党加大对抗日根据地支持
D.根据地财政对外援依赖全面扭转
9、下表南京国民政府财政支出状况(1928—1930年)
据图表可知,这一时期( )
A.新旧军阀混战严重
B.兴办实业热潮兴起
C.官僚资本聚敛财富
D.国民政府财政拮据
10、如表是1965年中国经济部分数据。这表明我国实行了( )
类别 | 总产值 | 较上一年增长 |
GDP(国内生产总值) | 1716.1亿元 | 17% |
工业总产值 | 1402.0亿元 | 26.4% |
A.三大改造
B.改革开放
C.市场经济
D.八字方针
11、原始社会历史久远,如果要研究早期原始人类的生活生产状态,目前最客观、最科学的方法应该是( )
A.依靠口述史料
B.依靠民间传说
C.研究出土文物
D.凭借神话故事
12、《左传》记载:曹刿对鲁庄公说,要想战胜强大的齐国,不能靠对亲近的人施以小恩小惠,而应取信于民;鲁庄公三十二年,内史过对周惠王说,国家兴衰取决于君王的德行;虢国的史嚣议论时政时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对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A.天子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B.强化“君权神授”的意识
C.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终结
D.体现“以民为本”的观念
13、如表是《1871~1921年英、美、日、俄四国在中国进口贸易总值中的占比(%)情况统计表》。其中甲应是( )
| 甲 | 乙 | 丙 | 丁 |
1871— 1873年 | 34.7 | 3.7 | 0.5 | 0.2 |
1881— 1883年 | 23.8 | 4.9 | 3.7 | 0.2 |
1891— 1893年 | 20.4 | 4.7 | 4.5 | 0.6 |
1901— 1903年 | 15.9 | 12.5 | 8.5 | 0.8 |
1909— 1911年 | 16.5 | 15.5 | 7.1 | 3.5 |
1919-1921年 | 29.2 | 17.6 | 14.0 | 1.4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14、秦始皇设御史大夫,由左右亲信出任,负责起草诰命文书,皇帝制书、诏书下达也多由御史大夫承转。有些政事皇帝不愿差使丞相,会直接交给御史大夫办理。由此可见,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的目的是( )
A.牵制丞相,加强君权
B.辅佐丞相,处理军政事务
C.掌控军权,统领全国
D.控制郡县,加强中央集权
15、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在于实行( )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度
16、投壶即“投箭入壶”,源于战国时期的宴饮礼仪,至唐宋已成为一种娱乐游戏活动。北宋司马光作《投壶新格》(投壶礼仪规则),提出“夫投壶者,不使之过,亦不使之不及,所以为中也;不使之偏颇流散,所以为正也”。由此可知,宋代的投壶活动
A.被赋予一定的教化意义
B.开始成为竞技比赛活动
C.迎合了市民阶层的需求
D.有助于形成忠君思想
17、三星堆遗址是一座由众多古文化遗存分布点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的遗址群,在考古过程中,发掘出土了若干新器物,如顶尊跪坐铜人像、铜圆口方尊、玉琮、丝织品、金面具和象牙雕刻,兼有古蜀文明、中原文明和国内其他地区文化因素。这进一步印证了( )
A.古蜀文化相对先进
B.南北文化趋于一致
C.中华文化多元一体
D.华夏认同观念发展
18、《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说:“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者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昭临黔首,光耀大地”。材料旨在( )
A.宣扬君权神授
B.维护正义公平
C.炫耀诸神功德
D.强化法治建设
19、汉初在西部沿袭秦朝的郡县体制,却在东部地区分封同姓王国(见如图)。实行这样的治理方式源于( )
A.借鉴秦朝兴亡的经验教训
B.分封制优于郡县制的认识
C.儒学独尊的主流意识形态
D.继承西周的分封政治传统
20、下列关于西欧封君封臣制度与我国西周的分封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以血缘为纽带
B.土地都是重要的内容
C.特点都层层分封
D.都不利于国家统一,容易形成割据局面
21、以下为明后期某著作的部分章节和目录。据此推知,该著作是( )
第3章 | 乃粒: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 |
第4章 | 乃服:衣服原料的来源和加工方法 |
第8章 | 甘嗜:种植甘蔗及制糖、养蜂的方法 |
第15章 | 杀青:造纸的方法 |
第16章 | 五金:金属的开采和冶炼技术 |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徐霞客游记》
D.《天工开物》
22、1904年,梁启超撰写的《新大陆游记》充斥着对中国固有传统的批判精神,渴望“向西方求真理”,1920年,战后梁启超撰写的《欧游心影录》则是在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弊端有所洞察后,发现中国智慧具有治疗现代病的启示价值。梁启超的这种思想变化缘于( )
A.民族意识的开始觉醒
B.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需要
C.维新思想发生巨大变化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警示
23、春秋战国时期,东方各国的国君与庶人之间,分布着广大的中间阶层,有着明显的等级划分。而秦国国君之下卿大夫阶层不够强大,没有发展起可以和国君对抗的势力,这说明秦国变法成功得益于( )
A.君主专制的建立
B.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
C.社会结构的优势
D.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24、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针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其思想的核心是( )
A.仁
B.道
C.非攻
D.重法
25、古代希腊文明
(1)出现:公元前2千纪,_____⑮和迈锡尼文明诞生。
(2)国家形成: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
(3)政治统治
①典型特征:_____⑯,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②主要城邦:斯巴达和雅典最为著名。斯巴达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_____⑰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
(4)文化成就
①文学: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②史学:_____⑱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他被认为是“史学之父”。_____⑲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③哲学:_____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26、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经济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________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
(2)政治制度
英国:君主立宪制
①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的代表,________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是国家最高________和权力机关。
②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美国:民主共和制
①1787年宪法的内容
a.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________和司法权,彼此制衡。
b.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________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②1787年宪法的性质及缺陷: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是承认妇女、黑人和________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等。
法国:19世纪,法国经历了________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共和制度。
(4)政党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________,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27、抗美援朝:________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10月中国志愿军________,1953年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________,志愿军涌现出无数英雄模范和功臣,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28、公元前286年,罗马确立了“_________”,针对公民财产受到侵犯等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赔偿条款,这是现代民事侵权法的开端。
2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原因
①国民党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________,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
②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________,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故能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2)意义
①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________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②揭开了中国历史的________,一个新的中国就要诞生了
30、当时,________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31、________破坏中国司法主权,也叫治外法权。允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租借土地居住则成为________的来源。
32、城市化的演进:进程
世界 | 背景:工业革命展开 |
表现 ①1851年,____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②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 ③二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____的重要标志 | |
中国 | 背景: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____工商业 |
表现 ①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____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____进入新阶段。 ③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____。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 |
33、____________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_______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4、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____________,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__________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35、为反对袁世凯专制和复辟帝制,孙中山发动了哪些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结果分别是什么?
36、规范应用史学方法,是历史学科的特性决定的,也是防止历史学习和研究中出现武断、附会和诈伪的有效武器。
方法四:比较和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体制,完成以下表格。并简述你对于这一比较的认识。
项目 | 苏联“斯大林模式” |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 |
经济体制 | 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和排斥市场调节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 ① |
所有制 结构 | 单一公有制,完全消灭私人经济成分,对个体经济加以限制和排斥。 | ② |
发展战略 | 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方针,大力发展机器制造业和钢铁工业。 | ③ |
37、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完成富国强兵统一六国的目标。请写出富国、强兵、集权这三个方面的具体措施。(每个方面两点即可)
38、什么叫“郑和下西洋”?其目的和影响各是什么?
39、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工人运动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