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鄂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汉代郡守可以“辟举六百石以下幕僚属吏”,唐代节度使拥有更大辟官权。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但行省及下属各级官吏皆“受命于朝而后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唐地方官员权力有限

    B.行省制度影响深远

    C.郡县、藩镇制保境安民

    D.元朝中央集权加强

  • 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二战后的国际关系课题时,要给以下图片选一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美苏冷战

    B.和平与动荡并存

    C.多极化趋势加强

    D.“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 3、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时,欧洲新涌现的国家如瑞典、荷兰共和国等,也得到了法国、奥地利等老牌大国享受的礼遇。凡是国王一律称为“陛下”,凡是大使一律称为“阁下”。这彰显了(     

    A.自由民主的启蒙观念

    B.欧洲国家至上的理论

    C.废除等级体制的理想

    D.主权国家平等的理念

  • 4、如图为敦煌壁画《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局部),描绘的是敦煌地区的张议潮接受唐朝廷敕封为河西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浩大场面,其可以用来研究唐代(     

    ①绘画艺术   ②河西地区的治理   ③车马仪仗   ④中央官职的设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二战期间,由于军事订货和关税政策的调整,印度迎来办厂热潮,工业部门逐渐多样化,棉纺织业和钢铁产业快速增长,印度资本逐渐扩大并形成垄断性财团。这种发展状况(       

    A.加深了印度半殖民地化程度

    B.推动了自由资本主义持续扩张

    C.为印度民族独立奠定了基础

    D.促进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兴起

  • 6、2023年9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启动一项应急计划,计划筹集1.23亿美元,向苏丹17个粮食不安全形势最严峻的州提供紧急援助。与此同时,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对乌克兰扎波罗热核电站开展实地访问,再一次重申有关核电站的安全倡议。这表明(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即将建立

    B.当今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已发生重大变化

    C.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提升

    D.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7、20世纪末,西方国家在贫穷落后的城乡社区施行“社区企业家项目”,依靠与鼓励贫困社区所驻地的中小企业参与改造贫穷社区和“城中村”,其目的不只是解决废弃旧房的维修与重建问题,更重要的是以此为突破口,对贫民区进行综合治理。据此判断,该项目的实施(     

    A.弥补了政府对社区管理的不足

    B.秉持着济贫互助的理念

    C.使社区享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权

    D.意在稳定社区周边秩序

  • 8、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一边倒”方针,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方针。这主要是为了(     

    A.改善全球治理体系

    B.构建均衡发展格局

    C.消除分歧增进互信

    D.建立合作共谋发展

  • 9、有人为一位名人写了以下评语:“从不幸的地狱到音乐的天堂,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篇优美的乐章,于黑暗处展现生命的顽强,在手指间弹奏心灵的乐章……”。这位名人是(     

    A.贝多芬

    B.托尔斯泰

    C.李清照

    D.毕加索

  • 10、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确立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

    ③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

    ④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1、21世纪初,随着产业大量向海外转移,发达国家遭遇两个严重挑战:一是不再能够通过凯恩斯主义式的经济政策调节,为广大民众提供工作机会;二是不再有足够的国家能力从资本集团征税,从而丧失了为民众提供社会保障的能力。这说明(     

    A.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应对滞胀

    B.产业转移危及国家主权独立

    C.发达国家丧失全球化主导权

    D.国家治理体系需要适时调整

  • 12、在古代雅典,陪审员在任职之前需要统一发誓,其誓词的内容主要包括:依据城邦法律和人民大会法令进行公正的判决;禁止出现损害“雅典民众”的行为。在此基础上,誓词还列入了一系列具体的规定。这说明陪审员的判决(     

    A.有利于捍卫民主政体

    B.保证了民众的参政权

    C.旨在维护社会公正性

    D.简化了民主运作程序

  • 13、1897-1931年间,环渤海湾的大连和威海迅速崛起,一战后“东三省与美国贸易额的90%”经过大连,威海卫的商号和洋行竟达700余家。而此前较早开埠的烟台、牛庄和天津地位逐渐下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独立的实现

    B.中华民国的建立

    C.殖民侵略的扩张

    D.民族工业的发展

  • 14、甲午战后,植物油出口在中国的出口贸易中异军突起。1898年跃居出口商品的第七位,1913年居第九位,1918年居第二位,1919年至1937年间,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仍在上升。这现象体现了中国(       

    A.植物油生产技术得到显著提高

    B.卷入世界市场的程度逐渐加深

    C.扭转了对外贸易中的入超地位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获有利条件

  • 15、下图是1944年《解放日报》刊登的木制画《马锡五调解婚姻纠纷案》。陕甘宁边区某庭长马锡五深入群众、多方调解、当庭宣判,创造了“马锡五审判方式”。这一审判方式(     

    ①说明人民对边区政府的信任②推动了边区婚姻制度根本变革

    ③体现了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民主性④促进新民主主义司法制度完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6、考古学家曾在罗马北部的一座古城中挖掘出一幅公元前4世纪的壁画,画面上描绘着和面、擀面、切面的场景;2002年,考古学家在中国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了约4000年前的“面条”,经鉴定,该“面条”的主要成分是黍和粟。这些考古发现可用于印证(     

    A.物种交流促使饮食文化趋同

    B.丝绸之路改变罗马生活方式

    C.早期文明的独立性与相似性

    D.罗马帝国是麦类作物原产地

  • 17、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 18、据《史记》记载,商代名相伊尹放逐暴虐乱德的商王太甲三年,直到太甲悔悟才归政于他;《周礼·小司寇》记载:西周自由民(国人)有议政的权利,国家发生重大事件,必须征询国人的意见,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迁都),三曰询立君(国君废立)。材料反映出(     

    A.国人舆论影响国家大政

    B.君主专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主权力受到一定约束

    D.原始民主传统约束皇权

  • 19、中国传统年画多为钟馗等有镇邪功能的神人力士,或是秦琼这类武将人物。清代的扬州年画在人物形象上,多呈现历史故事中的治世明君、报国忠臣、圣贤君子等形象,下图《屈原与渔樵耕读图》即为典型。清代的扬州年画(     

    A.彰显了市民社会地位的提升

    B.蕴含了浓厚的理性主义色彩

    C.表现出崇文重道的题材特色

    D.体现了抽象的文人审美取向

  • 20、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后,中共中央准备将机关驻地迁至与南京仅一江之隔的淮安,以利于共商国是;苏皖边区政府也将自己的办事机构搬出,以备延安来的中央同志居住。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坚持议会斗争的革命道路

    B.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军事力量

    C.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D.积极致力于实现和平民主建国

  • 21、下表是中国古代对秦统一和秦始皇的一些看法,据材料可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看法

    出处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

    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汉武骄奢,国祚几绝。

    李世民(唐)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是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

    李贽(明)《藏书》

    A.郡县制的实施始于秦始皇时代

    B.秦朝统一功绩基本得到认可

    C.皇帝贪欲是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D.历代对秦始皇评价始终如一

  • 22、1990—1991年,上海新成立的外资银行有14家;1994—1995年,石家庄、武汉、西安、昆明等10个内陆省会先后出现了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至1995年底,驻华外资金融机构达到683家。这可以说明,这一时期(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B.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国内金融体制全面转型

  • 23、某班同学举行历史辩论会,围绕同一历史主题,正反方展开激烈辩论,其辩论的主题应是(     

       

       

    互联网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如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一部手机走天下”成为很多人出行时选择的方式。

    手机病毒让人防不胜防。网络安全成为社会问题。保护个人隐私变得越来越困难。

    A.社会信息化的利弊

    B.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C.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D.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 24、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材料表明科举制(     

    A.打破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

    B.有利于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C.促进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

    D.影响了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根据表格中时间的提示,填写出对应的历史事件(限中国史方面)。

    时间

    对应历史事件

    589年

     

    755年

     

    1069年

     

    1405年

     

    1689年

     

  • 26、重要的会议

    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在下列会议与其对应的主题之间配伍。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E. 中共八大

    F. 八届九中全会

    G. 十一届三中全会

    H. 中共十二大

     

    ①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是—   ②做出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是—

    ③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是—   ④标志进入国民经济的调整阶段的是—

    ⑤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是—   ⑥第一次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为主题的是—

    ⑦为反帝反封建,确定与国民党合作的是—

  • 27、古印度文化成就

    宗教:

    ①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建立了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

    ②佛教: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_____产生了。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③印度教: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______开始兴起,后来,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印度教三大主神:梵天(创造之神)、毗湿奴(保护之神)与湿婆(毁灭之神)。

    文学:史诗《_______》和《罗摩衍那》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艺术: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数学: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____”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文字:印章文字、______、巴利文。

  • 28、表现

    (1)经济上

    ①农业:铁农具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并逐步推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②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各行业都有新的成就。

    ③商业:日趋活跃,邯郸、临淄、宛、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2)阶级关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确立,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出现新兴地主和自耕农等新的阶层。

    (3)政治上: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_____________________统治;世卿世禄制,封邑制,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的局面被选贤任能、奖励军功,俸禄制,中央集权制代替。

    (4)军事上:战争更加频繁,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内在动力。

    (5)文化上: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而主张以法治国

    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 29、_______年1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 30、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_______路线、_______路线和_______路线,恢复了党的_______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 31、国民革命

    ①目标:_________________

    ②成立与东征:1925年国民政府在______成立,通过两次_______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

    ③北伐:______年国共两党开始________。使革命势力从________发展到________基本上推翻了____________反动统治。

    ④失败:1927年4月12日,__________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_______”。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___________,国民革命失败。

  • 32、背景

    世纪之交,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_______、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 33、________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第一批联军从________乘火车向北京进发,在________附近遭到________和清军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

  • 34、国防和军队方面

    (1)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格局,人民军队________________实现革命性重塑。

    (2)________整体实力跃升,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武器装备加速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

    (3)解放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划设________防空识别区,执行________维权斗争、________常态化战斗巡航,有效进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35年,曾经留居中国的西方人士格尔斯感慨:“……中国的科举制度是古往今来的其他伟大的君主制度所无法相比的。它必将像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一样传遍欧洲,为西方所借鉴!”

    (1)格尔斯所指的“中国科举制度”是一种什么制度?它创立于什么时期?它又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2)西方人士格尔斯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

    (3)你认为“科举制度必将为西方所借鉴”的原因是什么?

  • 36、请说出与诸子百家有关的故事或成语。

  •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列是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发明创造。

    观察上述九幅图片,先按其所属领域(或产业)分类,并提炼其主题。然后任意选择一类图片,说明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 38、明朝张居正改革的背景、内容、作用和结果是怎样的?

  • 39、宋元时期农业的成就?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高考真题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