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代有16位公主与7个少数民族进行“和亲”,在中国古代“和亲”史上是罕见的。唐代“和亲”都是由周边少数民族首领向唐王朝提出请求,并为此主动派遣使者甚至由首领亲自到长安求婚或迎接公主。这一现象( )
A.从根本上改善了唐代的民族关系
B.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直接管理
C.反映了周边民族对先进文明的向心力
D.避免了唐政府和少数民族的战争
2、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主张“抱法处世则治,背法处世则乱”,认为“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墨子
C.韩非子
D.庄子
3、下图是洋务企业数量变化曲线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19世纪70年代是洋务企业发展最好的时期
B.在民用企业创办之前军事工业已经初具规模
C.民用企业总体多于军事工业反映出二者性质差异
D.洋务民用企业创办反映出晚清国力得到较快回升
4、下图为1941年莫朴创作的版画《我们活跃在苏北》,画面中间位置,一头水牛正在田间劳作,新四军战士正和农民亲切交谈。画面保留了大片空白空间,表现一望无垠的天空与广阔的水田。这幅画体现了( )
A.“三三制”原则调动人民积极性
B.大生产运动在边区落实
C.中国共产党坚持贯彻群众路线
D.双减双交政策效果显著
5、1981年,考古界在北京周口店西北两百公里的河北东谷坨村发掘出大量石器(下图所示)。这些石器体积较小,器型精致。经古地磁测定法测定,东谷坨遗址距今约100万年。对此推断比较合理的是( )
东谷坨文化石器
A.东谷坨遗址属于新石器文化遗址
B.石器功能主要用来猎杀大型野兽
C.能够证明中国较早进入文明时代
D.东谷坨文化可能影响北京人文化
6、下列哪条不属于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 )
A.授田百姓,什伍连坐
B.奖励耕织与军功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改革开放前,在“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口号下建立的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缓解了香港同胞用水之急。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助力深圳.谱写了一曲“港同深比翼齐飞,深同港共同转型”的赞歌。这体现出
A.一国两制政策优越性
B.香港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
C.港深交流合作共发展
D.香港回归提升了中国地位
8、1897年,严复发表《拟上皇帝书》,他建议皇帝“联各国之欢”,即利用列强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相机与之联络,以使之能相互牵制,以弭外祸。这与康有为等人提出的联英、日拒俄的“以夷制夷”之策有相似之处。他们的这一主张
A.建立在对列强理性认识之上
B.改变了国人保守落后的观念
C.存在着淡化外患的认识弊端
D.直接推动了维新高潮的兴起
9、如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a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受重视
B.b是两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C.c是唐朝时期,佛道思想成为主流
D.d是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渐趋没落
10、马克思说“路德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这里的“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指( )①坚持基督教教义 ②主张“因信称义” ③鼓励人们发财致富 ④提倡节俭、积极入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北宋王安石变法规定农民每十户为一保,设保长;五十户为一大保,设大保长。每户二丁以上,一人任保丁,置备弓箭,进行训练。施行这项措施的目的是( )
A.“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
B.“去冗官之患”
C.“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士”
D.“广蓄积,平物价”
12、在国际舞台上,新兴大国正在演化为一种强大的经济和政治的综合力量,冲击着几个世纪以来统治世界的“西方中心主义”,逐步形成“多个发展中心”。这表明( )
A.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B.霸权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C.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
D.新兴大国成为世界主导
1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建立起以洛阳为中心的漕运体系,东吴建立起以建业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这些漕运规模一般较小,大多具有临时性。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漕运( )
A.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
B.便利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C.满足了割据政权的需求
D.提高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14、现有史料表明,1840—1860年之间只有扬州秀才黄钧宰在1844年称西方人的到来是一大“变局”,但是在1861年以后,许多士绅认识到了这一事件的重要意义。据统计,从1861—1900年至少有43位士人,如王韬、丁日昌、李鸿章、张之洞等人都评价了这种巨变。这表明( )
A.黄钧宰是研究西方的第一人
B.国人对鸦片战争后的变局认识迟滞
C.师夷长技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D.第二次鸦片战争才开启了这种巨变
15、伯罗奔尼撒战争初期,米提林城邦背叛了雅典帝国,在愤怒的情绪下,公民大会当即决定惩罚米提林,并且决定把米提林全体成年男子都处死刑,把妇女和未成年男女都变为奴隶。然而第二天,“雅典人民的情绪有了突然的转变”。他们当即作出了完全相反的决定。材料表明古代雅典( )
A.城邦至上理念盛行
B.战时同盟关系脆弱
C.公民大会地位突出
D.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16、“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此言论出现于( )
A.18世纪60年代
B.19 世纪6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 世纪20 年代
17、日本遣唐使归国后大都被重用,如表为其中部分代表人物。这说明当时日本( )
吉备真备 | 归国当年被朝廷重用,促进日本模仿唐制进行礼仪、历法等方面的改革 |
膳大丘 | 在回国后,被天皇任命为日本大学寮助教,推动了日本奈良时代儒家学说的发展 |
大和长冈 | 在唐学习了十七年的律令刑制,成为日本律法界的权威,并与吉备真备共同修了律令二十四条 |
A.快速完成了近代化
B.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C.深受唐文化的影响
D.积极寻求对外扩张
18、1861年,恭亲王奕䜣上书清朝皇帝,正式聘请英国人赫德接手清朝海关事务。赫德把持海关大权,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追溯,使清朝海关税收由500万两上升到13400万两。由此可知,近代中国海关税收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幅提高海关税率
B.晚清政府推行新政
C.实行统一国境关税
D.引入西方管理理念
19、北洋政府逐步确立了较为完备的文官纠弹制度,设立行政监察机构——肃政厅,专门纠弹官吏失职等违法案件。从当时的纠弹实例来看,被纠弹的大多是地方官吏,最高为巡按使,最多的是县知事。文官纠弹制度的建立
A.解决了军阀割据问题
B.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
C.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D.巩固了基层民主制度
20、西汉晚期的小冰期一直延续到东汉,气候恶劣,自然灾害不断。在实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措施过程中,负有监察职责的刺史职权逐渐扩大,渗透到地方行政权、司法权乃至军事权。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地方政府治理灾害能力不断增强
B.东汉末地方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
C.气候因素导致东汉王朝走向灭亡
D.地方行政机构改革面临重重困难
21、某学生研究某历史事件时,搜集了多种口述史料,包括《拳时北京教友致命》《拳祸记》《献县教区义勇列传》《庚子教会华人流血史》等。该事件为( )
A.太平天国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义和团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
22、1802年至1803年,德意志艺术家格德在游历不列颠岛的伯明翰和什鲁斯伯里时,感叹方圆数英里“冒着火光的山川”像“喷火的火山”一样映红了地平线,“被煤炭闪耀的火光映衬得如此绚丽,使人仿佛置身于古罗马火与锻冶之神伍尔坎的工场!”这段艺术描写( )
A.讴歌了工业化时代的恢宏气象
B.说明工业革命激发了艺术灵感
C.旨在使人们关注工业污染问题
D.隐含对手工锻冶业衰落的惋惜
23、根据规定,雅典公民个人可以在公民大会上提议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这实质上表明( )
A.雅典城邦整体利益高于一切
B.雅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C.雅典重视公民基本民主权利
D.雅典注重依法治理城邦事务
24、如下图所示,反映的主题是( )
A.科举与社会流动
B.察举与加强集权
C.察举与社会流动
D.科举与公平公正
25、为了________,洋务派创办了一批________的________工业,如________、________、天津机器局等
26、西欧封建庄园:西欧庄园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____经济组织,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
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
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____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27、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_______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_______和_______。
28、_______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______________,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29、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邓小平理论的提出
①背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________与________成为时代的主题。
②主要观点:明确“三个有利于”是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以____________为中心,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提出了____________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解决港、澳、台问题的“一国两制”理论。
(2)中共“十三大”的内容
①社会主义____________理论: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________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______________,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______、民主、________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0、非洲的抗争:
(1)埃及在反对英国的侵略中,成立了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口号。
(2)1881年,苏丹爆发大起义。起义领导人自称___________________,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起义失败后,英国控制了___________________。
(3)1894年,意大利发动对_____________________。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败侵埃意军,迫使意大利签署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削弱了本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按照“________”和“________”的方针,新中国先谈判再建交,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交。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一次建交高潮
32、现代主义
(1)特点:轻松活泼,通俗易懂,广为流传。
(2)发展
a.一战后:美国①_________受到空前欢迎。
b.二战后:以②_______________为代表。
c.50年代初:③_________________对美国青少年影响巨大。
d.60年代:美国出现《时代在改变》等作品;英国出现④___________乐队。
33、邓小平理论的影响
在___________的指引下,中国的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阶段,取得了飞速发展,中国国力得到极大增强。
34、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1)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2)没有完成________的历史任务。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宜镌骨铭心,纪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曰甲午,曰甲辰,曰甲寅。甲午之役,丧师割地,东亚霸权拱手以让诸日本。甲辰之役,日本与俄争我满洲,而以我国为战场,我反作壁上观,其结果致敌势益见披昌。甲寅之役,日、德构衅,以吾国山东为战场,一如日、俄故事,后幅文章,竞欲演亡韩之惨剧于吾中国。此三甲纪念,实吾民没齿不忘也。
材料二
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之役”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2)材料二中所说的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指的是什么?这份声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意义?
36、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明君贤相,试举几例,并说明其贤明之处。在此基础上分析强化个人素质与加强制度建设的关系。
37、列强通过《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取得了哪些主要权益?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38、进入现代以来,世界处于不断发展变革调整之中,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在应对挑战中,大国承担起了重要责任。
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简述《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向老幼、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按时赈济日常生活用品,在两汉时期的已成为常制。从《史记》、《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来看,几乎每个皇帝都多次下诏“赐高年帛”、“赐高年米”、赐“个鳏寡孤独帛,贫穷者粟、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疮、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粟”。据统计,两汉关于这方面的诏令多达80多条,平均不到5年就有一次,是各种诏令中最多的一种。
——吴晓林《中国古代社会对老弱群体的救济与启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两汉对弱势群体进行赈济的条件及影响。
材料二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现代欧洲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