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皇三年,隋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个人体貌。隋炀帝大业五年,又一次“貌阅”。通过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隋朝这种举措
A.根源于国家吏治的腐败
B.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
C.着眼于赋税制度的变革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戊戌变法实开中国近代改革之先河,冲击封建桂格,解放思想,刷新风气,启示后人,功不可没。”此材料意在强调戊戌变法( )
A.是深刻的思想解放
B.是成功的政治运动
C.是全面的社会变革
D.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3、加尔文教教义突出各种“约”,特别是与以上帝作为见证的、上帝与人民直接立的约,同时加尔文引使徒的话为依据:“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高傲的君主们完全瞎了眼,以至于他们以为自己就是上帝。”这些思想( )
A.顺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
B.有利于推动西方政治近代化转型
C.推动了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
D.意在运用世俗权力拓展教会影响
4、下表是1910年部分官员奏疏中关于清末新政的言论。
官员 | 言论 |
御史赵炳麟 | 百姓困穷至此,若不度量财力,以定新政次序,在上多一虚文,在下增一实祸。 |
直隶总督陈夔龙 | 或数年数十年所应办之事,发之一时……当择其事之直接关系预备立宪者,专精以赴。 |
材料主要反映了新政推行( )
①未采纳官员建议 ②未充分考虑国力
③未顾及轻重缓急 ④未重视列强态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来确定。元代行省区划打破了这一做法。如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被划归陕西行省,使四川盆地的北向门户洞开,无险可守。元朝的这种做法( )
A.拓展了统治疆域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阻断了经济交流
D.扩大了地方权力
6、郊祀是天子祭天的重要典礼,承载着中原传统文化对天的崇拜。元朝定都燕京后,推行中原王朝郊祀礼仪。这说明( )
A.元朝以郊祀彰显正统
B.蒙汉文化已深度交融
C.统治者服膺中原文化
D.元朝用郊祀笼络人心
7、法国传统派精英一开始认为,启蒙哲人们是前一个世纪的唯物主义者,是自由思想家的平庸继承人。后来,在他们眼里,启蒙哲人的形象变得越来越阴险,越来越政治化。据此可知,启蒙思想( )
A.影响力度逐渐得到提升
B.具有较广泛的社会基础
C.符合立宪政体发展需要
D.呈现典型的反传统特色
8、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星罗棋布。考古成就能说明( )
A.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B.原始社会发展的全貌
C.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D.早期国家发展的程度
9、1815年拿破仑军事上彻底失败,西欧各国终于脱离了法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控制,它们试图摆脱法国法律的控制,然而人们不久就惊异地发现,消除《法国民法典》已有的影响竟然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表明,《法国民法典》( )
A.成为欧洲各国的通用法
B.是一种经典的法制模式
C.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
D.因军事扩张而急速推广
10、下图为天宝六年(747年)在今吐鲁番地区出土的一份文书,据此可知( )
户张阿苏剩退壹段壹亩永业常田城西拾里武城渠 东至渠 西张伯 南至道北靳阿惠 查段叁亩永业常田 城东肆拾里柳中县屯续渠 东 范西至渠 南至渠 北至渠 (后 缺) |
(大谷第二八五四号退田文书) |
A.均田制已经崩溃
B.两税法效果明显
C.政府掌握土地不足
D.水稻种植范围扩大
11、1948年8月,蒋介石颁布财政经济处分令,要求整理财政并加强管制经济以稳定物价。同年10月,物价的批发指数比8月高涨35.6%,这可用于佐证( )
A.解放区的军事封锁阻断物资供应
B.美国的经济掠夺造成财政紧张
C.官僚资本主义发展已经陷入绝境
D.国民党倒行逆施加剧经济困局
12、1981年,中共中央决定发行国库券。3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认为发行国库券是平衡国家财政收支、调节和引导国民经济向协调方向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1981—1987年,每年国库券实际发行量都超过计划发行额,累计发行361.76亿元。这体现了当时中国( )
A.经济在综合平衡中稳定发展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作用
C.集中财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工作重心是金融领域的改革
13、秦汉时期的姓名呈现新变化,以武、勇命名的有蒙武、苏武等;以胜、广命名的有陈胜、吴广等;以开疆拓土、保家卫国的含义命名的有赵广汉、张安世等。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B.主流思想文化内涵发展变化
C.尚武和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
D.选官制度影响社会阶层流动
14、19世纪30—50年代,美国棉纺织业率先实现机械化。随后,毛纺织业、面粉业、食品业、制鞋业、服装业和木材加工业等也普遍使用机器生产。到19世纪80年代,美国的制造业跃居世界首位。这说明
A.英国的工业水平停滞不前
B.垄断组织出现阻碍了竞争
C.工业革命已经扩展到美洲
D.美国纺织业居于世界首位
15、如表为1950—1952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与主要国家比较表。据此可知( )
| 1950—1952年平均增长速度(%) | 环比增长速度(即以上年为100) | ||
1950年 | 1951年 | 1952年 | ||
中国 | 34.8 | 136.4 | 137.8 | 130.3 |
苏联 | 16.9 | 122.8 | 116.5 | 111.5 |
美国 | 8.5 | 115.5 | 107.1 | 103.3 |
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B.中国工业实力处在世界前列
C.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成效显著
D.冷战制约美苏传统工业发展
16、下表是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 )
年份 | 人口数量(亿) | 耕地面积(万顷) | 人均耕地面积(亩) |
1753 | 1.84 | 735.22 | 4.00 |
1766 | 2.08 | 780.73 | 3.75 |
1784 | 2.86 | 760.57 | 2.66 |
1812 | 3.34 | 788.93 | 2.36 |
1822 | 3.73 | 756.21 | 2.03 |
该表格中的信息反映了( )
A.人口数量急剧增长
B.人均耕地面积下降
C.人地矛盾突出
D.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
17、1898年7月,礼部颁布的《遵义乡会试详细章程》规定,考试第一场论题五道,试中国史事,本朝政治。第二场策题五道,凡西学中天文、地理、学校等类,廷考官酌举命题,不必拘定经济科专门之例。第三场则是四书义和五经义,严格按四书五经原文命题。这些规定( )
A.贬低了儒学的政治地位
B.迎合了实业救国思潮
C.清除了八股取士的影响
D.与维新派的要求相符
18、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B.减缓老龄化进程
C.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D.缩小贫富间差距
19、董仲舒主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苏轼提出“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去者不追也”。其中所蕴含的外交思想和政策导向体现在( )
A.朝贡贸易
B.蒙古西征
C.西学东渐
D.闭关锁国
20、1955年5月起,依据《关于人民代表到各地视察工作的通知》,全国人大代表分赴各地或就近在城市和乡村视察。在城市中视察重点是粮食供应和生产建设等,在乡村中重点是粮食统购统销、农业生产和互助合作等。代表们深入到工厂、矿山和农户,收集了许多意见,并向政府进行了反馈。这一做法( )
①推动了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 ②完善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③有利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开展 ④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实践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1、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曾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当时,革命担当的历史使命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土地革命,分田地
22、早在1997年就出现了“反全球化”运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反全球化”运动愈演愈烈,逆全球化思潮在欧美及全世界急流涌动,这严重阻滞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前进步伐。这一运动的兴起主要在于全球化( )
A.增强了国家间经济联系
B.造成了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C.加剧了世界经济的动荡
D.导致了世界经济差距扩大
23、词并不是宋代就产生的,只是在宋代才繁荣起来的,词在南朝末年至隋朝初年这一段时间就已经产生了。南朝文学家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中就说到:“夫五色相宣,八音谐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诗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秒达此旨,始可言文。”这反映了词的特点是( )
A.音乐文学
B.抒情文学
C.婉约兼具豪放
D.追求辞藻的华美
24、黄宗羲认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有三大问题: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农民种粮食却要转卖为货币交税,并受商人盘剥;历代税赋改革,都不断加重农民负担。据此推断,黄宗羲主张
A.政府实行合理的赋税制度
B.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以均田制代替土地私有制
D.禁止商品流通以稳定社会
25、全国动乱
(1)中央文革小组:煽动“打倒一切”“踢开党委闹革命”。
(2)“一月风暴”:1967年初,“全面夺权”的“________”发生。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的打、砸、抢事件,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3)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①1969年4月,________召开。
②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政变,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这次政变。
(4)①1972年,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
②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这些整顿实际上是后来________的预演。
(5)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
①时间:________年10月。
②意义: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结束。
26、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________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_______独裁。
27、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指导思想:甘地提出以爱、真理和________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的思想。
(2)方式: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的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
(3)特点:非暴力和________。
(4)过程
第一阶段 (1920— 1922年) | ①起因:________惨案。 ②措施:放弃英国人授予的________、封号和名誉职位,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以及抗税等 |
第二阶段 (1930— 1934年) | ①斗争要求:降低地税、废除________、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等。 ②结果:在遭到拒绝后,甘地进行“________”,引发了印度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他的部分要求 |
第三阶段 (1940— 1942年) | ①斗争要求:甘地发动了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________”行动。 ②结果:英印当局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 |
28、《汉谟拉比法典》
①内容:法典前言宣扬_______,炫耀国王的功德;正文详细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犯者将遭到严厉惩罚。
②意义:是现存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____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29、《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揭示__________(填序号)
①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②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
③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④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30、两极格局的瓦解:两极格局的瓦解
(1)原因
①历史原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②外部原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________”攻势
③直接原因: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________的领导地位。
(2)标志:1991年12月,苏联解体。
(3)影响:
①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持续近半个世纪的________随之结束
②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________不可逆转。
31、中共七大
(1)背景:为了总结中国抗战经验,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
(2)召开:1945年4—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隆重举行。
(3)内容
①毛泽东在会上作《________》的政治报告
②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③确立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并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4)意义: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3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新中国初期改革:中共推行________和各项民主改革,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政权,短时间内完成了________,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33、苏格拉底思想内容包括_______是万物的尺度、_______即知识、善是人_______、_______使人认识自己内在灵魂。
34、民族工业发展
(1)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________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2)除了原有的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如________、橡胶工业、搪瓷工业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35、西方居住理念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发生了哪些变化?
36、北非文明的典型代表是什么国家?
37、问题探究
结合本课内容与所学知识,想一想: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有哪些表现形式?如何看待它们的客观影响?
38、中国是怎样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
39、宋朝民族关系有哪些特点?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