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材料中乡约制度的主要作用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基层治理
C.确立儒学权威
D.强化重农抑商
2、“去重敛、宽农民、国用可足、民财不匮”是王安石变法的初衷。他以国家放贷帮助农民度过青黄不接时期的青苗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 )
A.直接通达和启示了现代的国家金融信贷
B.强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C.特别重视对社会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D.重视国家财政收支改变国力衰弱现状
3、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立,其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本为各省学堂卒业生升入专门正科之地”,同时规定“各省学堂皆当归大学堂统辖”。这表明京师大学堂( )
A.兼具教育和行政管理职能
B.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C.拉开了清末新政自救序幕
D.建立起晚清稳定的教育格局
4、鸦片战争后,时人在《整顿丝茶策》中指出:“中国与洋人通商……洋人从此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对这一现象理解 正确的是
A.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
B.使列强借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
C.有利于中国拓展海外丝茶市场
D.导致了城乡经济凋敝生产萧条
5、西晋太康元年,广陵郡(今江苏境内)领有淮阴、江都等八县,户口数八千八百。到东晋安帝时,该地区衍生出海陵、山阴二郡,而成三郡,这三郡在刘宋时领县干四,户口数增长到一万四千百八十。这一现象( )
A.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开发
B.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适应了商业发展的需要
D.消除了南方的民族矛盾
6、甲午战争之前,汉语中的“维新”一词,基本都指日本明治维新。1898年,“维新”的使用频率达到高峰,含义也发生了变化“今之世,一维新之宇宙也”。这反映出
A.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壮大
B.国人积极谋求救亡图存道路
C.传统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
D.西方启蒙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7、如表所示是1960年、1965年我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单位:%)。表中的变化直接得益于( )
年份 | 农业 | 轻工业 | 重工业 |
1960 | 21.8 | 26.1 | 52.1 |
1965 | 37.3 | 32.3 | 30.1 |
A.“二五”计划期间的科技创新
B.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C.中共中央对苏联模式的否定
D.党和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8、1953年,考古学者在山西汾河两岸发现了多个地点遗址组成的遗址群。次年进行的集中发掘共发现石器及动物化石地点14个,获得2005件石制品、28种哺乳动物化石和3枚“丁村人”牙齿化石。下列与该遗址群发展水平最相近的考古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陶寺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良渚古城遗址
9、北魏确立了“存留养亲”条款:死罪之人,若家中有七十以上的祖父母或父母无人照顾,而犯罪者又是家中的独子“单丁”,律则网开一面,可奏请皇帝予以宽宥;《唐律》对存留养亲制度又作了详细规定,该制度一直保留到清代。“存留养亲”的规定( )
A.凌驾于国家的法律之上
B.开创了律例合编新体例
C.标志着法律开始儒家化
D.体现了社会主流价值观
10、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了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项所摘条款内容出自《辛丑条约》的是( )
A.“中国有新恩施及各国,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B.“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
C.“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D.“现定稍宽其禁,听商尊行纳税贸易,洋药准其进口”
11、18世纪后期开始,英国民众的劳动实践日益专门化、规范化,并且在时间上有了严格的要求,规定了什么时候开始上班和下班,一天工作多少小时,一周工作多少天,等等。这些变化( )
A.提高了工人劳动积极性
B.加大了工人劳动强度
C.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D.恶化了城市生活环境
12、下表所示为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大学的一次针对学生的民意调查。据此可推知( )
问题 | 现在流行的各种主义,你相信哪一种? | 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 | ||
选项 | 社会主义 | 资本主义 | 俄国 | 美国 |
最终得票 | 291 | 4 | 497 | 107 |
A.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力增强
B.新文化运动促进民主思想的流行
C.十月革命后民主主义思想的兴起
D.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13、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中国共产党某一文件的部分内容
① | 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 |
② |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 |
③ | 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 |
④ | 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 |
据此判断,中国共产党( )
A.与国民党合作推进国民革命运动
B.落实瓦窑堡会议上的重要决策
C.旨在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做准备
D.积极致力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14、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清政府急欲恢复八旗军在江南的驻防旧制,但在筹建旗营兵房和筹补旗兵缺额的过程,以曾国藩为首的地方督抚常以资金匮乏为由拖延执行清政府的谕令,致使江南驻防旧制最终未能完全候复。这可用来说明当时国内( )
A.地方割据势力骤增
B.国家权力结构发生异变
C.统治秩序全面失控
D.地方满汉关系错综复杂
15、下表是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下表反映了( )
时间 |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 宝钞23、银1、布1 |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 银52、稻谷1 |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16、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记述 | 出处 |
“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 | (后晋)刘昫《旧唐书·文宗本纪》 |
“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 | (后唐)冯贽《云仙散录》 |
“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 | (民国)王修《版本述》 |
A.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
B.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
C.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
D.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
17、唐代规定,在城区,四户为邻,五邻为保,五保为坊;在郊区……五保为村;在乡村……五保为里,五里为乡。邻、保各设长,坊、村、里各设正,乡设耆老。唐代此举( )
A.密切了城乡政治联系
B.改变了地方行政原则
C.完善了君主专制制度
D.加强了基层社会治理
18、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些农业改革的政策措施,包括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降低农用工业品价格等。这些措施旨在( )
A.推动农产品商品化进程
B.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刺激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D.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火鸡是原产于美洲的禽类,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将它带回了欧洲,圈养在公园里作观赏禽鸟,称为珍珠鸡。之后,英国移民把欧洲饲养的火鸡品种引进北美地区。与火鸡这一物种的交流经历类似的农作物是( )
A.番茄
B.玉米
C.马铃薯
D.葡萄
20、1980年,深圳允许内地乃至国外设计、施工队伍进入深圳,推出了“设计搞评选、施工搞招标”,保工期、造价、质量的工程大包干等办法。结果在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中出现了三天一层楼的现象,成为深圳速度的标志。可见,深圳特区的建设( )
A.揭开了改革开放序幕
B.得益于市场机制的探索
C.带动了内地同步发展
D.开创出引进外资之先河
21、在表面上看,今天的英国政治和中世纪的没有什么两样,仍然有国王、贵族和议会,某些古老的仪式依然存在,它没有美国和法国那样的“国庆”或“解放日”。这主要表明了英国
A.现代政治体制改革步伐的滞后性
B.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
C.民主政治具有不彻底性
D.近代政治发展的渐进性
22、“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维新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史料指出戊戌维新运动在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是( )
A.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促进了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D.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
23、商鞅变法后,一个由奴隶转化来的农民,要想担任一定的官职,并拥有一部分耕地和奴隶,他最合法的途径是( )
A.世袭
B.多生产粮食
C.经营工商
D.取得军功
24、15世纪,帕查库蒂开疆拓土、奠定帝国大业,重建南美洲古城库斯科。在库斯科的中央广场上,宏伟的太阳神庙耸立在金字塔形的台基上,国王每年在此举行盛大的太阳祭。沿中央广场四个方向修筑的数千米驿道,把库斯科与全国连接起来。重建的库斯科( )
A.成为印加统治中心
B.是玛雅城市建筑的典范
C.见证阿兹特克文明
D.借鉴了古埃及建筑风格
25、公元27年皮耶罗参加了元老院的盛大仪式,见证了元老院决定授予________为“奥古斯都”称号,自此罗马进入了帝国时代。
26、国民大革命高潮。________年7月——________年初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派军阀,到1927年初,北伐军很快歼灭________、________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________。
27、________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________,恢复________年号
28、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古代的陆路交通
(1)原因: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2)古代著名的人工道路
国别 | 陆路交通 | |
罗马帝国 | 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____”的盛况 | |
古代中国 | 秦朝 | 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____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
汉朝 | 丝绸之路在汉代贯通后,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 |
唐代 | 驿道有近2.5万千米,以____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 |
元朝 | 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____,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
29、原因
(1)根本原因:___________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
(2)思想条件:___________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3)直接原因:以___________为代表的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极端腐朽。
30、信贷
(1)世界信贷
①公元前22—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____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不同形式的借贷有不同的利息规定,甚至还包括具有____性质的免息借贷。
②公元前16—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____。借贷行为必须有证人,还要履行____等程序,受到法律保护。
③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专门从事____、保管和汇兑的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了____的雏形。
(2)古代中国信贷的发展
西周 | 《周礼》中已经有了____纠纷的记载 |
春秋 时期 | 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____ |
唐朝 | 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类似现代汇票的“____” |
宋代 | ____、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 |
明中期以后 | ____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 |
清朝 | ____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 |
31、厘清史事,推理分析,形成合理结论,是高中学生必备历史能力。下表史事和结论关联正确的是
32、____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____。此后半个世纪,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复土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33、评价
(1)以____________为基本原则。
(2)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为其特点。
(3)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
(4)指导中国________________取得胜利,并在建国后,从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34、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______________的优势地位。
(2)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彼此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35、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带来哪些影响?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表格。
思想理论 | 中国共产党 代表大会 | 历史地位 |
毛泽东思想 | ① | 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
邓小平理论 | 中共十五大 | ②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 ③ | 成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 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
④ | 中共十七大 |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集中体现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⑤ | ⑥ |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37、儒家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古代自汉代以来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至今也是一般华人的主流思想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呈现什么局面?在这一局面下,对儒学创立与发展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有哪些?并列举其中一人的主要思想?
(2)在汉代,董仲舒和汉武帝为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起到了很大作用。其中,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当时什么需要?汉武帝时期兴办的哪一机构,既打破了以往贵族世代为官的陈规,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北宋时期,传统儒学有何新发展?南宋时期的朱熹对儒学新发展又有何贡献?
(4)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使传统儒学得到了怎样的新发展?
38、王安石变法
(1)王安石变法的时间与人物是谁?
(2)王安石变法的原则与目的各是什么?
(3)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
39、阅读“汉唐时期人口分布”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汉唐时期人口分布表(单位:千人)
朝代 | 黄河中下游 | 江淮地区 | 西南地区 | 两广及福建 |
西汉 | 38256 | 7871 | 4364 | 698 |
唐朝 | 28898 | 12137 | 8081 | 2484 |
(1)西汉时期,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一地区?原因是什么?
(2)唐朝时期人口的分布与西汉时期相比,发生了怎样的明显变化?
(3)导致人口地理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口迁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唐朝中后期人口大量南迁,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简要分析人口迁移对我国经济格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