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济源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学者们研究认为,经济全球化会在商品、资金和劳动力流动的过程中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产生两方面的影响,即“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进而影响社会的主导思想与战略选择。下图是学者们绘制的“全球化、经济基础与思想谱系的逻辑关系与动态演化图”。由此可以深刻认识到(     

    A.推进全球化应建立更公正的国际秩序

    B.主导思想与战略选择决定全球化程度

    C.发达国家对全球化持更加开放的态度

    D.全球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

  • 2、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A.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

    D.国共双方达成合作抗日的共识

  • 3、鸦片战争后,越来越多的沿海城市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城市化(       

    A.根源于小农经济解体

    B.具有半殖民地特征

    C.与西方发展路径相同

    D.起步晚但发展迅速

  • 4、孙中山是广东省香山县人,出身农民家庭,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式的近代教育。他曾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可知该报为(     

    A.《革命军》

    B.《民报》

    C.《新青年》

    D.《青年杂志》

  • 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曾向国民党表态愿意将“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政称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这一表态的背景是(     

    A.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B.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 6、下图中a点对应的历史时期,主要使用的能源是

    A.电力

    B.石油

    C.煤

    D.核能

  • 7、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是故身率妻子,威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汉书·杨恽传》

    “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

    《后汉书·逸民传》

    “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

    (东汉)王充《论衡》

    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出现

    B.男耕女织生产形式开始确立

    C.汉代精耕细作农业的成熟

    D.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形成

  • 8、唐诗“一声天鼓辟金扉,三十仙材上翠微(注:翠微为唐代宫殿名)葛水雾中龙乍变,缑山烟外鹤初飞。邹阳暖艳催花发,太皞春光簇马归。回首便辞尘土世,彩云新换六铢衣。”描写的是(     

    A.唐玄奘前往天竺取经的场景

    B.科举考试放榜的盛况

    C.文成公主送亲队伍西出长安

    D.国际都会长安的繁华

  • 9、在英国东南部的科尔切斯特,考古学家发掘了一座约建于公元45年的罗马军营遗址,通过粪便化石,确认守军的食物有英国北部的野兔、欧洲大陆草原的牛肉、地中海沿岸的无花果以及西亚的椰枣等。这说明了(     

    A.长途贸易的发展

    B.农业的进步

    C.自然地理的影响

    D.帝国的强盛

  • 10、唐初,道士出身的太史令傅奕表抨击佛教,建议废除佛教。僧人法林等人进行反击,与道教展开大辩论。唐高祖下诏:“老教、孔教,此土之基;释教后兴,宜崇客礼。今可先老,次孔,末后释宗。”同时,追赠孔为“先师”。这表明,唐初(     

    A.道教依托皇权迅速兴起

    B.社会正统思想发生变化

    C.佛教的社会基础较薄弱

    D.三教共存适应统治需要

  • 11、20世纪50年代,中国领导人多次阐述了“和平解放台湾”的设想。1960年,周恩来把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概括为“一纲四目”,构筑起“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框架。1982年,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之后进一步对其进行解释,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一国两制”构想(       

    A.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B.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

    C.适应了美苏冷战下的国际形势

    D.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的智慧结晶

  • 12、下表是关于中国古代彩陶起源的材料据此可知(     

    序号

    内容

     

    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河南仰都村发现大量彩陶,他将其与东南欧、中亚的彩陶相比,发现有许多相同的地方。1923年。安特生在甘肃马家窑地区发现大量彩陶。并认为其早于仰都彩陶,进而认为中国彩陶是由西方经甘肃等地传入中原的。

     

    1957年,中国学者对马家窑遗址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马家富类型遗存叠压在类   似仰超文化的庙底沟类型遗存之上。学者认为仰都文化早于马家富文化近两千年。

    A.历史结论必须经过考古证实

    B.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

    C.西方学者研究历史过于主观

    D.彩陶是由中原传往西部的

  • 13、1490年,法王查理八世颁布了《穆兰法令》,开始限制拉丁语的使用,强制要求地方司法审讯和诉讼笔录必须使用法语或地方语言(俗语)。1510年,法王路易十二颁布法令,要求地方所有司法文件都要使用俗语,禁用拉丁语。1539年8月,法王弗朗索瓦一世规定法语正式取代拉丁语成为官方语言。以上法王的做法(       

    A.推动了封君封臣制度的形成

    B.导致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C.拉开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序幕

    D.增强了法兰西人民的民族意识

  • 14、在现代菲律宾,超过85%的民众信仰天主教,当地华裔已普遍接受在教堂举办婚礼,但有的华裔会请佛教僧侣证婚。当地举行的庆祝妈祖(中国传统海神信仰)诞辰活动,不但会请天主教神父主持弥撒,还会在庆典的最后一晚举行天主教式的花车游街。这主要反映了(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扩散

    B.西班牙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C.现代菲律宾文化的多元性

    D.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口流动

  • 15、下图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汉代牛耕画像石,出土于江苏省睢宁县双沟镇。画像中二牛抬杠犁耕,农夫单手扶犁,旁边还有一个妇人正挑着担子为农夫送饭,农夫后方还有一儿童提篮播种。这一文物反映出(       

    A.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开始确立

    B.生产方式具有多样性

    C.社会贫富分化现象日益明显

    D.农耕家庭的劳作场景

  • 16、春秋时期,楚、秦、晋等国在新扩张的土地上设置县,战国晚期,“县”已经成为各国较为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这一变化反映出(     

    A.贵族特权已经被完全剥夺

    B.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C.各诸侯国普遍实行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开始确立

  • 17、1911年12月5日,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向英国政府报告:“中国所有口岸的海关税收现已完全置于海关税务司的控制下,供偿付和赔偿之用。”27日,英国第3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安格联说:“各地革命政府都已确认自己的义务,把关税全部汇解总税务司账内,清政府也把北方各口岸税收交给税务司管理。”这表明(     

    A.辛亥革命取得了英国政府支持

    B.英国意图维持在华的独霸地位

    C.关税主权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

    D.政局变化未触动英国在华利益

  • 18、宗教改革前,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这一运动的直接影响是(    

    A.出现婚姻自主的新风尚

    B.权力向世俗政府转移

    C.举办婚礼不必进入教堂

    D.推翻了天主教会统治

  • 19、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谘议局致电军机处,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这表明(     

    A.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

    B.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

    C.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

    D.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

  • 20、某学者研究指出:“东南互保”后,“好景不长”,南方湘系集团强大的格局被清廷的集权政策和袁世凯的“北洋下南洋”破解。湘系集团在东南地区的军事、政治势力被严重削弱,盛宣怀的许多经济势力也为清廷和北洋势力所控制。这说明,此时(     

    A.外重内轻权力格局已彻底改变

    B.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工具

    C.中央未完全失去对东南地区的控制

    D.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已经被严重动摇

  • 21、唐都长安,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会,当时居住在长安城的外来居民有粟特人、大食人、波斯人和天竺人等。粟特人带来了深受中原人喜爱的音乐舞蹈:胡腾舞、柘枝舞、胡旋舞;波斯人带来了自己的信仰和宗教(袄教);来自天竺的瞿昙悉达把印度的《九执历》翻译成中文。这些现象反映出唐朝(     

    A.对外政策较开明

    B.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C.形成中华文化圈

    D.文化遥遥领先世界

  • 22、20世纪90年代,我国公司法、商业银行法、合伙企业法、证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法律接连出台。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国制定的经济法数量,比20世纪80年代增加了1/3,制定的民商法数量更是翻了一番。这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     

    A.法律制定遵循人民民主的原则

    B.法治建设开始进入新的时期

    C.广大民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法制建设

  • 23、如图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美国

    A.货币贬值已缓解了经济危机

    B.经济模式改弦易辙势在必行

    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建立

    D.国家干预政策初见成效

  • 24、两宋时期,出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现象,如南宋绍兴二十九年,全国实收上供米367万石,其中江南东路、两浙路上供米205万石,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     

    A.农民赋役负担繁重

    B.冗官冗费问题突出

    C.重视种植经济作物

    D.经济格局发生变动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文学

    (1)宋词

    ①兴起: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________,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

    ②特点:句子________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

    ③代表:________派的苏轼、辛弃疾和________派的柳永、李清照。

    (2)元曲

    ________:比词更灵活、更通俗,更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

    ________:演员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表达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杂剧。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________、王实甫等。

    (3)________:宋元时期,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 26、梭伦改革的积极意义

    (1)经济发展:大大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雅典成为古代希腊最繁荣的工商业城邦。

    (2)民主奠基:改革动摇了____________________统治,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 27、全国动乱

    (1)中央文革小组:煽动“打倒一切”“踢开党委闹革命”。

    (2)“一月风暴”:1967年初,“全面夺权”的“________”发生。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的打、砸、抢事件,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3)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①1969年4月,________召开。

    ②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政变,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这次政变。

    (4)①1972年,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

    ②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这些整顿实际上是后来________的预演。

    (5)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

    ①时间:________年10月。

    ②意义: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结束。

  • 28、新古典主义美术

    时间:_____________,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剧烈动荡中。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代表作:法国:大卫___________________法国:安格尔《泉》

    ①内容上:崇尚________和共性,主张绘画要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在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中寻找创作题材;以自然为原型,按照确定的美的理念去再现自然。

    ②表现形式上:强调理性,遵循既有的规范和秩序,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创作带有更多个人风格的追求和时代印迹。

  • 29、宋朝是中国古代________发展的一个高峰

  • 30、国共合作

    背景

    中共(必要性)

    ________

    国民党(可能性)

    ________

    共产国际(外力)

    ________

     

    实现

    ________

     

     

  • 3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洗血了________捍卫了________。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________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________得到提高。抗战的胜利为________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32、特点:形成了当地_________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 33、印欧人的迁徙

    (1)时间: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延续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2)方向: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

    (3)优势:马和_______等武力上的优势。

  • 34、为防止袁世凯专权,3月11日,________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工人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 36、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有什么?

     

  • 37、请分别列举二战中三个战场的三次转折性战役

  • 38、西欧思想界曾经长期处于宗教神学的黑暗禁锢之下,从15世纪起,经过300年的发展,直到18世纪末,才走进了“理性时代”。

    问题:请简述西欧思想界逐步摆脱神学禁锢,走进“理性时代”的过程。

  • 39、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高考真题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