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烟粉虱为害会造成番茄减产。研究者对番茄单作、番茄玫瑰邻作(番茄田与玫瑰田间隔1m)模式下番茄田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种植模式 | 番茄植株不同部位成虫数量(头/叶) | 若虫(头/叶) | 天敌昆虫多样性指数 | ||
上部叶 | 中部叶 | 下部叶 | |||
番茄单作 | 22.7 | 3.2 | 0.8 | 16.5 | 1.2 |
番茄玫瑰邻作 | 1.4 | 0.2 | 0.1 | 1.8 | 2.2 |
A.番茄玫瑰邻作后,烟粉虱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B.由单作转为邻作后,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发生改变
C.天敌昆虫和番茄之间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
D.由单作转为邻作后,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改变
2、对生物组织中物质检测时,关于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淀粉遇碘液可显蓝色
B.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紫色
C.蛋白质与斐林试剂反应显橘黄色
D.葡萄糖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砖红色
3、基因A、B、C、D、E、F是位于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位置很近的六个显性基因,通过人工诱导显性纯合体的2号染色体某一部分的结构缺失,获得了四种缺失突变体,四种突变体分别与aabbccddeeff个体杂交,突变体1的子代表现为a、c、f三种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突变体2的子代表现为b、c、f三种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突变体3的子代表现为a、d、e、f四种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突变体4的子代表现为的d、e两种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据此推测这6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为( )
A.BCFAED
B.DEBFCA
C.CAFEDB
D.ACFBDE
4、下列生产实践措施未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 )
A.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
B.通过控制日照时间长短调控植物开花时间
C.通过给芦苇喷洒赤霉素溶液增加其纤维长度
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
5、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蜘蛛、鼠妇、蜈蚣、马陆、蚯蚓等。某实验小组欲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调查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取样器取样法既可用于调查种群密度,也可用于调查物种丰富度
B.实验时利用了土壤小动物趋湿、趋暗、避高温的特点
C.用诱虫器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无水乙醇中
D.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统计其相对数量时常用记名计算法
6、科学研究发现,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后,囊泡膜既能以“完全坍塌’’的方式融入突触前膜,也能以“触一弹”的方式迅速脱离突触前膜回到轴浆,并装载神经递质成为新的突触小泡,这两种方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是生物大分子,只能以胞吐的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
B.以“触一弹”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后的囊泡可循环利用
C.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神经元兴奋
D.通过检测突触前膜的膜面积变化,不能区分神经递质的两种释放方式
7、如图为种群特征及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要调查某区域跳蝻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B.图中a可以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图中D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对种群密度产生影响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大于C时种群密度就增大
8、如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样方法、取样器取样法、黑光灯诱捕法
B.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C.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D.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9、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J”形曲线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某种群迁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后,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形增长
B.某种群在自然界中,出现无限的“J”形增长
C.种群增长的“J”形曲线,要求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限制
D.在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年增长率不变,短期内出现“J”形增长
10、猛犸象是第四纪大冰期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生物。猛犸象体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核酸
D.脂质
11、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细胞学说提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C.施旺和施莱登提出了完整的细胞学说内容
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结构统一性与功能多样性
12、我国西北内陆降水较少,生态系统比较脆弱。人们结合当地实际,通过退耕还草、植树造林,发展生态农业,建成了很多食用菌基地、养殖场和沼气池,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同时注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通常不用农药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生态效益逐步体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度放牧使草原的物种多样性锐减、荒漠化严重,这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B.研究草原上的鼠、蛇和鹰之间的种间关系,属于种群水平上进行的研究
C.从能量角度分析,生态农业中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D.种植单一品种的农作物不利于通过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控制害虫的数量
13、下列关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膜为单层膜,有选择透过性
B.核孔是核质间物质交换的通道
C.人体的细胞中都存在核仁结构
D.染色质由 RNA 和蛋白质组成
14、糖类是动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组成成分,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多数糖类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比是2:1,类似水分子,因而糖类又称为“碳水化合物”
B.糖原、淀粉和几丁质都是动物细胞内的多糖
C.糖类不一定都是能源物质
D.糖类一般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15、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履虫需要借助内环境才能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输液时,血管中的药物随血液进行运输后可直接进入淋巴液
C.给某些组织水肿患者静脉输入无机盐或血浆蛋白可以缓解水肿症状
D.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是一成不变的
16、下丘脑是人脑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自稳态调节的中枢,图为人体中下丘脑控制激素分泌的三种常见的途径,下列关于激素ABCD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种激素空间结构相同
B.激素CD都由垂体合成、释放
C.激素BC可作用于同一靶细胞
D.四种激素都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组成
17、豌豆的高茎和矮茎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花腋生和花顶生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均为完全显性。某生物兴趣小组取纯合豌豆高茎花腋生和矮茎花顶生的植株杂交,F1均为高茎花腋生,F1产生的雌雄配子情况相同,令F1自交,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为高茎花腋生∶高茎花顶生∶矮茎花腋生∶矮茎花顶生=249∶51∶51∶49.由实验结果分析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高茎对矮茎为显性,花腋生对花顶生为显性
B.亲本植株杂交过程中需要进行去雄和套袋处理
C.出现性状重组类型的根本原因是在减数分裂Ⅰ时期发生了自由组合
D.对F1测交,测交后代会有四种表型,比例应接近7∶3∶3∶7
18、下图是生物界中能量通货——ATP的“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M”指的是腺苷,“N”指的是核糖,“~”指的是高能磷酸键
B.图中①过程消耗的能量1可来自光能,②过程释放的能量2可转化成光能
C.图中“能量2”能为胞吞、胞吐、O2进入神经细胞直接提供能量
D.代谢旺盛的细胞内ATP含量较多,代谢缓慢的细胞内ADP含量较多
19、有关组织细胞中化合物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甘蔗茎的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温水浴后液体由蓝色变成砖红色
B.在大豆种子匀浆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液体变成紫色
C.脂肪鉴定实验中,应使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洗去浮色
D.热变性的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混合不出现紫色
20、研究发现,在红光诱导下,活化的拟南芥光敏色素(phyB)可以诱导相关酶的表达,从而去除赤霉素合成基因GA3ox1和GA3ox2位点的二甲基化,促进赤霉素(一种双萜类化合物)的合成。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在红光照射下phyB通过改变结构来传递信息,进而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
B.赤霉素的合成过程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C.赤霉素的合成是基因表达调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利用红光处理拟南芥种子也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
21、将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入清水中,其液泡体积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点与b点相比,细胞内液泡的颜色更深
B.c点与b点相比,细胞的吸水能力更强
C.c点液泡体积不再增大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有限
D.质壁分离的细胞可以通过观察复原情况检验其死活
22、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酱油补铁工程”、“食盐加碘”等全民营养工程,“补铁”和“加碘”分别可以预防( )
A.呆小症、肌无力
B.夜盲症、坏血病
C.贫血、大脖子病
D.脚气病、佝偻病
23、选取健康大鼠,持续电刺激支配其胰岛的副交感神经,测定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开始刺激后,血糖浓度将降低
B.开始刺激后,大鼠肝糖原分解将加快
C.开始刺激后,胰高血糖素浓度将会下降
D.该图示表明神经系统也可能参与血糖调节
24、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马麝最重要、密度最大的分布区,总面积约为330km2.为了评估保护区野生马麝的生存现状。生态学家采用粪堆计数法调查马麝种群密度和数量,全区共布设了多个调查样地进行调立,结果如下表所示:
生境类型 | 植被面积(km2) | 种群密度(头/km2) | 种群数量(头) |
针叶林 | 13.9 | 8.8 | 123 |
人工林 | 19.2 | - | - |
针阔混交林 | 8.2 | 5.0 | 41 |
阔叶林 | 53.4 | 3.5 | 188 |
灌丛 | 124.4 | 6.5 | 807 |
其他(草地、建设用地等) | 110.9 | - | - |
总计 | 330 |
| 1159 |
【1】调查保护区内野生马麝种群的数量及其变化规律是研究马麝种群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保护区内马麝的种群密度约为5.95头/km2
B.调查样地需按植被类型进行确定,要做到随机取样
C.马麝种群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D.不同生境中马麝种群数量不同,主要受到食物、栖息地等因素的影响
【2】关于保护区内野生马麝种群生存现状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在野生马麝的原生境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B.减少人为干扰和人工林优化管理等措施,促进马麝种群数量增长
C.灌丛生境是马麝的主要分布区,该生境中马麝种群密度最大
D.麝香是中医药和香水业的重要原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5、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分甲、乙两类细胞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
(2)甲、乙两细胞结构相似之处为_____________。由此看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性。
(3)如图一是在目镜为10,物镜也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皮肤上皮细胞时的视野,图二是更换物镜后的视野,则更换的物镜应为_____________(放大倍数)。
(4)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且多数呈环形流动。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是_____________。
26、真核细胞的膜结构具有重要功能。请参照表中内容完成下表。
结构名称 | (1)_________ |
功能 |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
膜的主要成分 | (2) ____ |
功能举例 | 参与K+从土壤进入植物根细胞的过程 |
27、图甲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图乙是该系统中的碳循环模式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含有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___________。
(2)图甲中,若浮游动物和鲢鱼二者的类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某些鱼类可以通过用鱼鳍扇动水流向同种异性传递求偶信息,这种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碳以___________的形式在A和D之间循环,以__________的形式在B、C、D之间流动。
(5)该池塘由于过度富营养化造成水体发绿发臭,生物大量死亡,经过治理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_______(填“初生演替”或“次生演替”)。
28、请回答下列与微生物利用和传统发酵技术中有关的问题:
(1)泡菜和果酒的制作分别是利用__________(填微生物名称)发酵的结果,两种微生物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所需发酵条件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腐乳制作中用盐腌制时,如果盐的浓度过高,则会影响_______________;如果盐的浓度过低,则引起的严重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作腐乳时,卤汤中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长或杀菌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3)酵母菌的细胞中含有丰富的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利用凝胶色谱法可以将提取到的酵母菌细胞中的蛋白质进行分离,其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在层析柱中____________(填“容易”或“不容易”)洗脱出来,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科学家从牛的胰脏中分离出一条由8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Ub)。研究发现Ub在细胞自我监测和去除某些“不适用蛋白质”(即靶蛋白)的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某个蛋白质被贴上Ub这个标签,就会被运送到细胞内的蛋白酶体处被水解掉。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80个氨基酸形成一分子Ub,则其相对分子质量至少减少了_________。
(2)若Ub在小肠中被水解,则下列哪种物质不可能产生? 。
A.
B.
C.
D.
(3)Ub和DNA共有的组成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DNA在蛋白质的合成中起到关键的作用,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可以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DNA与RNA相比,其特有碱基为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中文名称)。
(5)上图中化合物由_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化合物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30、图1和图2是探究影响H2O2分解的因素实验中记录绘制的关系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图2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依次为__________。
(2)根据图1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酶的催化作用具有__________。
(3)图2曲线bc段产生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
(4)若图2实验开始时增加H2O2酶的含量,请在图2中,利用虚线绘制出可能的曲线变化情况。______
(5)不能以H2O2为材料来探究温度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的原因是__________。
31、被弃耕的农田多年后将演替至顶极群落(演替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其上物种甲、乙、丙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该弃耕农田最终将演替到相对稳定的_____阶段,这种演替属于_____。
(2)物种甲、乙、丙在演替的不同阶段开始生长,最先定居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可能是_____,至顶极群落后三者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为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甲种群的增长会受到其他生物及无机环境的抑制,这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____调节。
(4)工厂少量排污后,群落的物种数会锐减,说明_____是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
32、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发生的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物质①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当细胞四产生的物质②与乙酰胆碱(Ach)受体结合时,会导致重症肌无力,这种疾病称为_____________。细胞二和细胞三受抗原刺激后所发生的免疫反应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___。
(2)为探究某种草药PP是否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修复与调节有关,某研究小组将正常小鼠随机分为两组,组1(免疫抑制剂灌胃+生理盐水灌胃),组2(免疫抑制剂灌胃+PP灌胃),检测两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以及胸腺的萎缩程度。实验表明组1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低于组2,胸腺的萎缩程度高于组2,这一结果还不能充分说明PP能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能说明PP只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