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代的《氾胜之书》记载:“芸苔(萝卜)足霜乃收,不足霜即涩”,说的是打了霜的萝卜要甜一些,农谚亦有“霜打蔬菜分外甜”的说法。“霜降”是我国传统节气,之后天气渐冷、初霜出现,农作物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蔬菜在“霜降”后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B.“霜降”后蔬菜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升高
C.蔬菜在“霜降”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都会减弱
D.萝卜食用部位储存的有机物主要来自叶肉细胞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孟德尔利用F₁测交实验验证性状遗传的基本假说。测交实验后代出现紫花:白花=1:1的直接原因是( )
A.F₁产生2种配子且比例为 1:1
B.F₁产生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
C.F₁产生配子过程中基因自由组合
D.F₁产生的2种配子间能随机结合
3、吞噬作用的发生取决于被吞噬物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关的受体。除直接吞噬病原体外,还有抗体诱发的吞噬作用,即抗体与病原体表面结合后,暴露出抗体尾部的免疫区域,该区域被吞噬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将病原体包裹形成吞噬体,最后与溶酶体融合并被水解(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抗体与细胞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都属于生物体内环境中的信息分子
B.吞噬细胞识别抗体尾部的受体与直接识别病原体的不同
C.吞噬细胞伪足中微丝含量会相对增多,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D.吞噬体不是典型的细胞器,但在细胞中它也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组成部分
4、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结构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
B.在电镜下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可以看到核膜、核仁和染色质等结构
C.脱氧核糖核酸是遗传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控制细胞的代谢
D.真核细胞的核膜是分布最广泛的膜结构,附着多种酶,有利于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5、我国北方某地区实施退耕还林三年后,对该地区蜘蛛类群的研究表明,地面蜘蛛丰富度增加,但原来分布于农田的蜘蛛种类部分消失了。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部分农田蜘蛛消失说明退耕还林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B.蜘蛛类群的变化说明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是动态变化的
C.该群落的结构特征会随时间而变化,如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
D.影响该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等
6、下图是某些细胞结构的功能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壁的功能之一如①所示
B.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通过②进入细胞
C.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有赖于功能③
D.图④可代表动物细胞膜的功能之一
7、棉花纤维由纤维细胞形成。蔗糖经膜蛋白SUT转运进入纤维细胞后逐积累,在纤维细胞的加厚期被大量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研究人员用普通棉花品系培育了质膜上SUT含量高的品系F,检测两品系植株开花后纤维细胞中的蔗糖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蔗糖进入纤维细胞后,会被纤维细胞中的蔗糖酶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
B.膜蛋白SUT对蔗糖的转运具有特异性
C.纤维素在人体肠道中被水解为葡萄糖后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
D.质膜上SUT含量增多,会使纤维细胞的加厚期缩短
8、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裸岩上首先定居的是苔藓
B.群落演替中的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若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会形成森林
9、某研究小组在研究突触间作用关系时进行了如下图1所示实验,结果如图2、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轴突1、2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B.轴突1释放的递质可引起Na+快速流出神经元M
C.轴突2可能导致轴突1产生抑制性神经递质,从而抑制神经元M兴奋
D.同时刺激轴突1、2,神经元M不会发生电位变化
10、下图表示人体某细胞中发生的某大分子物质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过程,a、b、c表示其中的三个环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a环节合成的物质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②b环节能体现膜的流动性③c环节伴随细胞膜面积变化④分泌出的物质是性激素或抗体
A.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8对,细胞周期约12小时。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拍摄照片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b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含染色体16条
B.c为有丝分裂过程中分裂间期的图像
C.根据图中中期细胞数的比例,可计算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时长
D.根尖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上升
12、食欲肽是下丘脑中某些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它作用于觉醒中枢的神经元,使人保持清醒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食欲肽释放到突触间隙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B.食欲肽在两个神经元间可以双向传递信号
C.食欲肽使突触后膜兴奋后会与相关受体分开
D.食欲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出现障碍可能导致嗜睡
13、Ca2+通过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通道蛋白,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由此判断Ca2+的运输方式是(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扩散
14、体育锻炼可减少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从而减轻阿尔兹海默症(AD)。鸢尾素是一种激素,通过促进神经胶质细胞分泌脑啡肽酶从而降解Aβ,运动多的AD小鼠脑中鸢尾素水平提高。相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
A.神经胶质细胞上有鸢尾素的受体
B.抑制脑啡肽酶的活性会使Aβ水平升高
C.AD小鼠的Aβ主要沉积在神经胶质细胞中
D.运动时肌肉细胞分泌的鸢尾素可运输到全身
15、课堂上,听到老师点名后学生立刻站起来,完成该动作所需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类型分别是( )
A.反射弧;非条件反射
B.反射弧;条件反射
C.脊髓;条件反射
D.大脑;非条件反射
16、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敏色素是能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参与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
B.只要涂抹一定量的生长素类似物就可以形成无子果实
C.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可以催化细胞内相关化学反应的进行
D.植物的生长发育既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也受到环境因素的调节,如光、温度、重力等
17、山梨糖醇是一些植物的光合产物之一,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光合作用合成山梨糖醇后,山梨糖醇可经过胞间连丝或通过转运蛋白进入其他细胞。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旱胁迫下,植物中合成山梨糖醇的相关酶的基因的表达会降低
B.凡是通过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过程均需要消耗细胞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C.用C标记CO2,可能无法直接研究C原子进入山梨糖醇的途径
D.通过胞间连丝运输山梨糖醇的过程,体现了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作用
18、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 Fe、Ca、Zn、Cu 属于微量元素
B.占人体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C
C.细胞中的 C、H、O、N 这四种元素的含量很高
D.元素与细胞的生命活动无关,化合物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19、RNA疫苗是目前预防新冠病毒的第三代疫苗。RNA疫苗的基本原理是将控制新冠病毒抗原蛋白(S蛋白)合成的RNA导入人体,在体内表达出S蛋白并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制备RNA疫苗的流程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冠病毒只能在宿主细胞中增殖,离开活细胞不能增殖
B.RNA疫苗包裹在纳米脂质体颗粒中可避免人体RNA酶的水解
C.RNA疫苗能直接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D.相比灭活疫苗,注射RNA疫苗产生的抗体种类较少
20、热射病即重症中暑,一般在高温环境中剧烈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后数小时发病,体温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等多器官系统损伤,死亡率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具有一定的限度
B.高温环境中人体皮肤的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增多
C.体内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会导致体温升高
D.避免处于高温及不通风的环境可以预防热射病的发生
21、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胃蛋白酶水解羊血清蛋白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胃蛋白酶适合保存在50℃和适宜pH条件下
B.随着羊血清蛋白浓度的增大,胃蛋白酶活性也升高
C.与20℃时相比,40℃时胃蛋白酶为羊血清蛋白水解提供的活化能较少
D.胃蛋白酶在水解羊血清蛋白前后,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22、在检测生物个体的某组织时,发现该组织细胞内的水分减少,多种酶的催化效率降低,那么该个体的组织细胞最可能出现的变化还有
A.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
B.基因不能表达,代谢活动停止
C.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增强
D.能继续分化,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3、与个体衰老一样,细胞衰老会表现出明显的特征。下列不是细胞衰老特征的是( )
A.细胞内水分增多
B.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C.细胞内色素积累较多
D.细胞代谢减慢
24、亨廷顿舞蹈症(HD)患者大脑中的局部神经元(M)发生退化,正常情况下M对大脑皮层产生的调控身体运动的兴奋性“讯号”的传递具有抑制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细胞产生并传递“讯号”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由ATP水解提供
B.HD患者大脑皮层中的运动中枢可能过度兴奋,患者的身体会不受控制地运动
C.M的功能可能是减小运动神经元的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使钾离子加速外流
D.M可能是通过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来发挥其抑制作用的
25、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种类多种多样,如红茶、绿茶等。红茶是新鲜茶叶经萎调脱水、揉捻、发酵等工序制成,因红汤红叶,故称红茶。同学甲查阅相关资料,对茶叶变红做出了解释:茶叶在揉捻过程中,细胞破损,细胞中酚氧化酶催化茶单宁形成茶红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同学乙不赞同该解释,因为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为___________,故揉捻前细胞中一直存在氧气,茶叶就应是红色的。
(2)同学丙对同学甲的解释进行了修正。在正常情况下,酚氧化酶与茶单宁在细胞内是分开的,这是因为细胞内具有_________系统。当酚氧化酶、茶单宁和氧气共同接触时,才形成茶红素,在该反应中,酚氧化酶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揉捻后,还需将茶叶保持在30~40℃发酵一段时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生成更多茶红素。
(3)同学丁结合绿茶的制作对同学丙的解释进行了实验验证。在制作绿茶时,必须先对叶片进行____________操作,才能保持茶叶鲜绿的颜色。
2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其病原体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 -CoV-2),是一种单链RNA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通常在1~2h内即可得到检测结果。此方法是PCR技术和荧光检测技术的结合,利用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探针,对PCR产物进行检测分析。步骤如下:
(1)利用样本中提取的RNA获得cDNA,过程①使用________酶。需要将样本中的RNA经过过程①形成cDNA后再进行PCR扩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CR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一般要经历三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可以分为变性、复性和延伸三步,每一个步骤都要控制好相应的温度,延伸的温度________复性的温度,而________变性的温度(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在循环之前,常要进行一次______________,以便增加大分子模板DNA彻底变性的概率。
(3)过程②中对cDNA序列进行扩增,需设计两种引物。下图为cDNA的部分序列,请问两种引物的结合位置是____________。
(4)在检测过程中,随着PCR的进行,反应产物不断累积,“杂交双链”荧光信号的强度也等比例增加,加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般要达到或超过阈值时才能判定为阳性,最终确诊。虽然RT—PCR技术是当前被广泛认可的检测手段之一,但仍然存在有“假阴性”现象,结合上述内容,分析可能产生“假阴性”的因素有________。(填字母)
a.取样不规范导致所获样本量不足b.样本运输中出现了损坏
c.检测样本被污染 d.病毒相应关键序列发生了改变
27、荞麦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BMI)可用于防治害虫,对肿瘤细胞的增殖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下面是研究人员从荞麦中克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以及基因产物功能验证的部分实验流程,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文献中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序列,利用PCR法扩增获得了蛋白酶抑制剂基因(BMI基因)。PCR体外扩增目的基因与体内DNA复制过程的主要区别有______ (答出两点)。
(2)为使BMI基因与所用的图示载体正确连接(该基因序列不含图示载体中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在扩增的BMI基因的引物两端可分别引入_______ 和_______ 两种不同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经过这两种酶酶切的BMI基因和载体进行连接时,可选用________ (填“E.coliDNA连接酶”或“T4DNA连接酶”)。
注:箭头表示切割位点
.相关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 |||
名称 |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 名称 |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
HindⅢ | A↓AGCTT | EcoRⅤ | GAT↓ATC |
BamHⅠ | G↓GATCC | PstⅠ | CTGC↓AG |
KpnⅠ | G↓GTACC |
|
|
(3)为验证BMI基因表达产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将小鼠肝癌细胞H22(悬浮细胞)及正常人肝细胞7702(贴壁细胞)分别加入一系列浓度的BMI基因表达产物,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查对两种细胞的抑制情况如下图。(图中的“7702cell”是肝细胞培养24小时后的结果)。
①如需要对正常人肝细胞7702(贴壁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所用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 。
②据图分析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 (答出两点)。
28、图甲中Ⅰ是布氏田鼠迁入某草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乙是布氏田鼠从迁入该草原到图甲中的a时期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在图甲中_________ 段鼠群的种内斗争最激烈,该段鼠群的出生率_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死亡率。
(2)图甲a时期引入某种生物,鼠群数量明显下降后保持新的动态平衡,引入的生物与布氏田鼠之间可能是_________或_________关系,该关系能体现出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 和_________功能。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方式是_________
(3)布氏田鼠种群的最大净补充量在图乙中的_________点,该点与甲图中的 _________点相对应.
(4)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_________形式循环,在食物链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29、探究30℃条件下pH对某动物体内两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添加缓冲液调节pH值,这是对实验的 变量的控制。若要进一步确定淀粉酶的最适pH值,简要的实验思路是: 。
(2)消化酶的作用机理是 ,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验蛋白质是否被蛋白酶水解,除了因为蛋白质的水解产物也可以与双缩脲试剂由显色反应,还因为 。
30、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______________段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2)图A表示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cd段表示细胞分裂_______期,染色体变化的主要特点是____,de段表示细胞分裂__________期。
(3)图B表示的细胞分裂相当于图A中_______段,分裂后形成的仔细保重含有染色体_____条。
(4)与图C所示的细胞相比,图B所示的细胞在图A中de(或ij)段的显著变化是_______。
(5)从图A可以看出,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相同数量的染色体,所以,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31、去甲肾上腺素能作为激素和神经递质参与血糖调节。此外,它还能通过抑制T细胞的增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人处于饥饿状态时,一方面,血糖浓度的下降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_____________,促进_____________,使血糖浓度上升。另一方面,血糖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和肾上腺,使它们分泌相应激素,使血糖浓度上升,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调节。
(2)支配胰岛细胞的神经兴奋时,其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却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原因是胰岛A、B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3)某种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免疫方式)导致的。
(4)理论上,注射一定浓度的去甲肾上腺素能否缓解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胰岛B细胞的损伤?_____________。
32、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称为___________。
(2)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抑制侧芽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兰花的花芽能合成生长素,促使下部的花轴伸长,但强光会抑制花芽合成生长素。培育兰花时,在花蕾期应用不透光锡箔对_________(填“花芽”或“花轴”)进行遮蔽。与弱单侧光相比,强单侧光照射兰花,花轴向光弯曲程度较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不同植物激素在代谢上存在相互作用,请举出一例加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5)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共同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