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图示装置及药品制备有关气体,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装置及药品 | ||||
实验目的 | 制H2S | 制氨气 | 制NO2 | 制氯气 |
A.A
B.B
C.C
D.D
2、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3、以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高锰酸钾晶体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灼烧”时,可在玻璃坩埚中进行
B.“浸取”时,可用无水乙醇代替水
C.“转化”反应中,通入CO2的目的是提供还原剂
D.“浓缩结晶”的目的是分离提纯KMnO4
4、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5、氢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是人类赖以生活的重要能源。回答下列问题
(1)肼(N2H4)是一种液态火箭推进剂。N2H4分解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正反应的活化能为__________kJ·mol-1,气态肼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S_________(填“>”“<”或“=”)0,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为__________(填“高温”“低温”或“任意温度”)。
(2)盖斯定律认为: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多步完成,整个过程的总热效应相同。试运用盖斯定律回答下列问题:
①反应A+B→C(△H<0)分两步进行:
(i)A+B→X(△H>0)
(ii)X→C(△H<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②已知:H2O(g)=H2O(l) △H1=-Q1 kJ·mol-1
C2H5OH(g)=C2H5OH(1) △H2=-Q2 kJ·mol-1
C2H5OH(g)+3O2(g)=2CO2(g)+3H2O(g) △H3=-Q3 kJ·mol-1
则C2H5OH(l)+3O2(g)=2CO2(g)+3H2O(l)的△H=_________kJ·mol-1,若将23 g液态无水酒精完全燃烧,并恢复到室温,则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
6、现有 NaCl、Na2SO4 和 NaNO3 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除去杂质,从而得到纯净的NaNO3 晶体,相应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写出实验流程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试剂 X___________,沉淀 A_________。
(2)上述实验流程中①②③步均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该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 Na2CO3 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4)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杂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装置来一次性完成碳族元素中C与Si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据如图回答:
(1)甲同学设计实验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选用的化学试剂:B____________,其作用为___________。
(3)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如图回答:
乙同学的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4)写出B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中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甲、乙两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逐渐减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
8、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在标准状况下,0.2NA二氧化碳所占体积是_____________;
(2)将含有4mol氢原子的硫酸,配成1L的溶液,则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
9、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列出11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填写下列空白。
(1)第三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稀有气体除外)______,离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写元素符号)。
(2)J的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3)D、E、F、K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按碱性依次减弱顺序排列为(写化学式)____。
(4)比较G、H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______(写化学式,下同)。比较C、G两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_________。
10、我国古代青铜器工艺精湛,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但出土的青铜器大多受到环境腐蚀,故对其进行修复和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1)某青铜器中Sn、Pb的质量分别为119g、20.7g,则该青铜器中Sn和Pb原子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
(2)采用“局部封闭法”可以防止青铜器进一步被腐蚀。如将糊状Ag2O涂在被腐蚀部位,Ag2O与有害组分CuCl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下图为青铜器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理示意图。
①腐蚀过程中,负极是_______(填“a”或“b”或“c”);
②环境中的Cl-扩散到孔口,并与正极反应产物和负极反应产物作用生成多孔粉铜锈Cu2(OH)3Cl,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③若生成4.29gCu2(OH)3Cl,则理论上耗氧体积为_______L(标准状况)。
11、己知乙醇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可发生如下反应:CH3CH2OH→CH2-CH2↑+H2O,可看作乙醇分子中脱去一分子水而生成乙烯。
(1)lmol组成为C3H8O的液态有机物A,与足量钠反应生成11.2LH2(标准状况),则A中必有一个_____基,若此基连在碳链的一端,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2)A与浓硫酸共热也可分子内脱去一分子水而生成B,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
(3)B通入溴水中可发生__________反应,该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A在铜丝催化下,加热时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12、(1)根据最新“人工固氮”的研究报道,在常温、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掺有少最Fe2O3的TiO2)表面与水发生下列反应:N2(g)+3H2O(g)2NH3(g)+3/2O2(g) △H =aJ/mol,进一步研究NH3生成量与温度的关系,常压下达到平衡时测得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T/K | 303 | 313 | 323 |
NH3生成量/(10-6mol) | 4.8 | 5.9 | 6.0 |
此合成反应的a________0;△s _________0(填“>”、“<”或“=” )
(2)己知:常温下,0.1mol/L的某酸H2A的pH=4,则该酸为________酸(填“强”或“弱”)。H2A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该滚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______________。
(3)25℃时,0.1mol/L的HA溶液中。0.010.1mol/L的BOH溶液pH=12,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HA是__________(填”强电解质”或“弱电解质”,下同)。
②在加水稀释HA的过程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③在体积相等、pH相等的HA溶液与盐酸溶液中加入足量Zn,HA溶液中产生的气体比盐酸中产生的气体__________(填“多”“ 少”或“ 相等”)。
13、过碳酸钠()是一种集洗涤、漂白、杀菌于一体的氧系漂白剂。某兴趣小组制备过碳酸钠的实验方案和装置示意图如下(固定仪器已略去)。
已知:主反应:
按下列合成步骤回答问题:
(1)球形冷凝管中冷凝水的进口为_______(填“a”或“b”)。
(2)先将饱和溶液和稳定剂在三颈烧瓶中混合均匀,再从仪器A中缓慢滴入30%
溶液,在磁力搅拌下充分反应。这一步的关键是控制温度不能太高,其原因是_______。
(3)过碳酸钠样品中含量的测定。
①准确称量0.1000g过碳酸钠样品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溶液溶解后,用
酸性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②下表是实验数据记录:
滴定次数 | 1 | 2 | 3 | 4 |
| 29.95 | 28.10 | 30.02 | 30.03 |
产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③下列操作会使测量结果偏大的是_______。
A.滴定管尖嘴开始有气泡,滴定终点气泡消失 B.滴定管未用酸性标准液润洗
C.锥形瓶未干燥即盛放待测液 D.滴定终点俯视读数
(4)某位同学向固体过碳酸钠中加入稀硫酸,发现有两种不同的气体产生,试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注:写方程式时用括号,如系数为3则写成
14、(1)0.01mol甲苯(分子式为C7H8,常温下为液态)在足量的O2中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39.43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在25 ℃、101 kPa下,1g甲醇完全燃烧放热22.68 kJ,写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
(3)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g)+O2(g)=H2O(g)ΔH=−241.8 kJ·mol−1,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67.2 kJ·mol−1,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为____kJ·mol−1 。
15、三氧化二镍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材料、蓄电池材料。工业上利用含镍废料(以镍铁、钙、镁合金为主)制取草酸镍(NiC2O4·2H2O),再高温煅烧草酸镍制取三氧化二镍。已知草酸的钙、镁、镍盐均难溶于水。根据下列工艺流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操作1的名称为______。
(2)试剂B的名称为______,沉镍后,滤液中C2O42-的浓度为0.01mol/L,则残留在滤液中的 c(Ni2+)=____(已知Ksp[NiC2O4]= 4×10-10)。
(3)NiC2O4·2H2O 高温煅烧制取三氧化二镍的热重曲线如图所示:
①T3温度后,草酸镍全部转化为三氧化二镍,则a为_____(保留一位小数)。
②T2温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高温煅烧草酸镍制取三氧化二镍时会产生CO、CO2、水蒸气等混合气体。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流程进行检验。
混合气体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试剂1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②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16、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于生产丙醇,卤代烃和塑料。因此生产丙烯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用二氧化碳氧化丙烷可以制丙烯,丙烷经催化脱氢也可制备丙烯:C3H8C3H6+H2。
(1)用二氧化碳氧化丙烷制丙烯主要反应如下:
I.C3H8(g)+CO2(g)C3H6(g)+CO(g)+H2O(g) ∆H1=+47 kJ/mol
II.CO2(g)+H2(g)CO(g)+H2O(g) ∆H2=-76 kJ/mol
III.丙烷经催化脱氢制丙烯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将一定浓度的CO2与固定浓度的C3H8通过含催化剂的恒容反应器,在600℃时经相同时间,流出的C3H6、CO和H2浓度随初始CO2浓度的变化关系如图。
根据上图分析,如果只根据反应III C3H8(g)C3H6(g)+H2(g),生成的C3H6、H2的浓度随CO2浓度变化趋势应该是一致的,但是氢气的变化不明显,反而是CO与C3H6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推测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其他条件不变,投料比c(C3H8)/c(CO2)越大,C3H8转化率___________(填“越大”,“越小”,“无影响”),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3)C3H8(g)C3H6(g)+H2(g)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在总压强分别为P1和P2时,测得丙烷及丙烯的物质的量分数如图所示:
图中a,b,c,d代表丙烷或丙烯,则a,d代表___________,P1___________P2(填“大于”“小于”“等于”);若P1=0.2MPa,起始时充入一定量的丙烷在恒压条件下发生反应,计算Q点对应温度下丙烷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MPa(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4)丙烯与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ClCH3和CH3CH2CH2Cl两种产物,其能量与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说法是___________。
A.丙烯与HCl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能自发进行
B.合成CH3CHClCH3的反应中,第I步反应为整个反应的决速步骤
C.从能量角度看,较稳定的产物是CH3CHClCH3
D.总反应CH2=CH-CH3(g)+HCl(g)=CH3CH2CH2Cl(g)的∆H=∆E3-∆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