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图示装置及药品制备有关气体,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装置及药品 | ||||
实验目的 | 制H2S | 制氨气 | 制NO2 | 制氯气 |
A.A
B.B
C.C
D.D
2、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3、以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高锰酸钾晶体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灼烧”时,可在玻璃坩埚中进行
B.“浸取”时,可用无水乙醇代替水
C.“转化”反应中,通入CO2的目的是提供还原剂
D.“浓缩结晶”的目的是分离提纯KMnO4
4、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5、为证明AgCl溶于水存在溶解平衡,取1 mo/LKCl溶液10 mL,向其中加入0.2 mol/LAgNO3溶液1 mL,充分反应后将浊液过滤进行如下实验:
序号 | 实验装置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A | 向滤液中放入Mg条 | ⅰ.滤液澄清透明,用激光照射有丁达尔现象。 ⅱ.放入Mg条后,立即有无色气泡产生,气体可燃,滤液中出现白色浑浊,ⅲ.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棕褐色浑浊物。Mg条表面也逐渐变为棕褐色。产生气泡的速率变缓慢 |
已知:①AgOH不稳定,立即分解为Ag2O (棕褐色或棕黑色),Ag粉为黑色;
②AgCl、Ag2O可溶于浓氨水生成 [Ag(NH3)2]+(银氨溶液),Mg、Ag不溶于浓氨水。
(1)实验A中的滤液所属分散系为___________。现象ii中无色气泡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现象iii中,导致产生气泡的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3)判断Mg条表面的棕揭色物质中含有Ag和Ag2O。
①设计实验检验Ag:取实验A中表面变为棕褐色的Mg条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反应结束后,继续加入浓硝酸,产生棕色气体和白色不溶物。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棕褐色固体中产生Ag的原因:___________。实验中加入稀盐酸的目的:___________。
②设计检验棕褐色物质中有Ag2O,实验方案是:取实验A中表面变为棕褐色的Mg条用蒸馏水洗净后,加入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中浸泡,取上层清液于葡萄糖溶液中,水浴加热,若有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则证明Ag2O存在。
(4)探究AgI转化为AgCl,设计实验如下:
装置 | 步骤 | 电压表读数 |
ⅰ.如图连接装置并加入试剂,闭合K | a | |
ⅱ.向B中滴入AgNO3(aq),至沉淀完全 | b | |
ⅲ.再向B中投入一定量NaCl(s) | c | |
ⅳ.重复ⅰ,再向B中加入与iii等量NaCl(s) | d |
已知:其他条件不变时,参与原电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与其浓度有关。
①电压表读数a>b,其原因是___________。
②综合实验现象能说明AgI转化为AgCl,则a、b、c三者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
6、如图X是直流电源。Y池中c、d为石墨棒,Z池中e、f是质量相同的铜棒。接通电路后,发现d附近显红色。
(1)①电源上a为__(填“正”“负”“阴”或“阳”,下同)极。
②Z池中e为__极。
③连接Y、Z池线路中,电子流动的方向是d__(填“→”或“←”)e。
(2)①写出d极上反应的电极反应式:__。当d极有1mol气体产生时,则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___。
②写出Z池中f极上反应的电极反应式:___。
7、在 1.0 L 密闭容器中放入 0.10 mol A(g),在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A(g)2B(g)+ C(g) + D(s) △H=+85.1 kJ•mol-1 容器内气体总压强 P 与起始压强 P0 的比值随反应时间(t)的数据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t/h | 0 | 1 | 2 | 4 | 8 | 16 | 20 | 25 |
1.00 | 1.50 | 1.80 | 2.20 | 2.30 | 2.38 | 2.40 | 2.40 |
(1)下列能提高 A 的转化率的是_____.
A.升高温度 B.体系中继续通入 A 气体
C.将 D 的物质的量减小 D.通入稀有气体 He,使体系压强增大到原来的 5 倍
E.若体系中的 C 为 HCl,其它物质均难溶于水,滴入少许水
(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K=_____,前 2 小时 C 的反应速率是_____ mol•L-1 •h-1;
(3)平衡时 A 的转化率_____,C 的体积分数_____(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若将容器改为恒压容器,改变条件,使反应达到与(3)中同样的转化率,则平衡时 B 浓 度为_____mol·L-1。
8、(1)分别用双线桥法标明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2)分别单线桥法标明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和
溶液反应:__________。
②溶液和
溶液反应:_________。
(4)写出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
9、有下列物质:①NaCl ②K2SO4 ③AlCl3 ④CuSO4 ⑤CH3COOH ⑥蔗糖 ⑦ BaSO4 ⑧NaOH溶液
(1)上述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导电的物质是______
(2)加热蒸干AlCl3水溶液并灼烧,得到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写出CuSO4溶液的水解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10、金属及其化合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1)铜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发生吸氧腐蚀而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碱式碳酸铜)。该过程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
(2)钠硫电池以熔融金属钠、熔融硫和多硫化钠(Na2Sx)分别作为两个电极的反应物,固体Al2O3陶瓷(可传导Na+)为电解质,其原理如图所示:
①根据下表数据,请你判断该电池工作的适宜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_。
物质 | Na | S | Al2O3 |
熔点/℃ | 97.8 | 115 | 2 050 |
沸点/℃ | 892 | 444.6 | 2 980 |
a.100 ℃以下 b.100 ℃~300 ℃
c.300 ℃~350 ℃ d.350 ℃~2 050 ℃
②放电时,电极A为_________极,S发生_________反应。
③放电时,内电路中Na+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_(填写“从A到B”或“从B到A”)。
④充电时,总反应为Na2Sx=2Na+Sx(3<x<5),Na所在电极与直流电源_________极相连,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
(3)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
①正极反应为_________。
②当电路中转移0.005 mol 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_________mol离子。
11、冬季是雾霾天气高发的季节,其中汽车尾气和燃煤尾气是造成雾霾的原因之一.
(1)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2CO(g) 2CO2(g)+N2(g)
①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8mol NO和1.2mol CO,开始反应至2min时测得CO转化率为20%,则用N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N2)=_________。
②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以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P),则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P=_________。
③该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该反应的△H_________0(填“>”、“<”)
④在某一绝热、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CO发生上述反应,测得正反应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已知:t2-t1=t3-t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填编号)
A.反应在c点未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速率a点小于b点
C.反应物浓度a点大于b点
D.NO的转化率:t1~t2>t2~t3
(2)使用甲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某化工厂用水煤气为原料合成甲醇,恒温条件下,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到达平衡时,测得CO、H2、CH3OH分别为1mol、1mol、1mol,容器的体积为3L,现往容器中继续通入3mol CO,此时v(正)_________v(逆)(填“>”、“<”或“=”),判断的理由_________。
(3)二甲醚也是清洁能源.用合成气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备二甲醚的反应原理为:2CO(g)+4H2(g)CH3OCH3(g)+H2O(g),已知一定条件下,该反应中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投料比
的变化曲线如图:
①a、b、c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为_________。
②某温度下,将某温度下,将2.0molCO(g)和6.0molH2(g)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到达平衡时,改变压强和温度,平衡体系中CH3OCH3(g)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关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
A.P3>P2,T3>T2B.P1>P3,T1>T3
C.P2>P4,T4>T2D.P1>P4,T2>T3
③在恒容密闭容器里按体积比为1:3充入一氧化碳和氢 气,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改变反应的某一个条件后,下列变化能说明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_
A.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B.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化学平衡常数K值增大 D.反应物的体积百分含量增大
E.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F.氢气的转化率减小.
12、标准状况下,11.2L Cl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5NA。(___________)
13、如图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某些反应的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省略)。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
(2)装置中x试剂为_______;装置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
(3)装置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若将生成的C12通入淀粉碘化钾无色溶液中,可观察到溶液变成_______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14、为了测定某铜银合金的成分。将30.0g合金完全溶于80ml 13.5mol/L的浓HNO3中,待合金完全溶解后,收集到NO和NO2的混合气体共6.72L(标准状况),并测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mol/L。假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80ml。试计算:
(1)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
(2)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
15、某地煤矸石经预处理后主要含SiO2(61%)、Al2O3(30%)和少量的Fe2O3、FeO及钙镁的化合物等。某实验小组利用其提取Al(OH)3
(1)“酸浸”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氧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检验Fe3+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滤渣I的主要成份________。溶于酸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②“转化”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电解质在人体内的作用十分重要。当人体内的电解质紊乱时,人体就会出现软弱乏力、恶心呕吐、头痛痉挛等一系列不适症状,甚至会危及生命。现有下列几种物质:①铁 ②NH3 ③纯H2SO4 ④Na2CO3固体 ⑤NaHSO4固体 ⑥稀盐酸 ⑦熔融的 CaCl2 ⑧NaHCO3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上述各物质按下列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将有关物质的序号填写在表格空白处:
分类标准 | 能导电 | 电解质 |
属于该类的物质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2)上述七种物质中有两种物质混合后可发生反应生成H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⑤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将④的溶液加入⑦的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某小组同学欲比较Na2CO3和NaHCO3的稳定性,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则物质A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烧杯___________(填“Ⅰ”或“Ⅱ”)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6)如图所示,在气密性良好的锥形瓶Ⅰ和Ⅱ中分别逐滴滴加足量稀盐酸。
①反应开始后,___________(填“Ⅰ”或“Ⅱ”)上的气球先鼓起。
②反应结束后,恢复至室温,___________(填“Ⅰ”或“Ⅱ”)上的气球体积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