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3、用图示装置及药品制备有关气体,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装置及药品 | ||||
实验目的 | 制H2S | 制氨气 | 制NO2 | 制氯气 |
A.A
B.B
C.C
D.D
4、以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高锰酸钾晶体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灼烧”时,可在玻璃坩埚中进行
B.“浸取”时,可用无水乙醇代替水
C.“转化”反应中,通入CO2的目的是提供还原剂
D.“浓缩结晶”的目的是分离提纯KMnO4
5、(1)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原子的元素符号并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核外有2个电子层、10个电子的原子__________________;
②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的原子__________________;
③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下列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的编号(A、B、C、D)填空:
A. B.
C.
D.
①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④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写出下列物质的离子方程式
(1)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2)NH4Cl:___________________
(3)Ba(OH)2:____________________(4)HNO3: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主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2 |
| Be |
| C |
| O | F |
|
3 | Na | Mg | Al |
|
| S | Cl |
|
4 |
| Ca |
|
|
| Se | Br |
|
请完成下列填空
(1)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
(2)第三周期中,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Mg、Cl和Ca中,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4)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结构式为___________。
(5)写出一个能证明Cl的非金属性强于Br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6)硒(Se)被誉为“生命元素”,科学补硒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周期表中元素Se的位置在S的下方,下列推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具有还原性
B.的稳定性比
强
C.的酸性强于
D.在一定条件下可与NaOH溶液反应
(7)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性质具有相似性,如Be与Al,这种规律称为“对角线原则”。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8、细菌可以促使铁、氮两种元素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并耦合两种元素的循环。耦合循环中的部分转化如图所示。
(1)如图所示氮循环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有_____(填字母序号)。
a.N2转化为氨态氮
b.硝化过程
c.反硝化过程
(2)氮肥是水体中的主要来源之一,检验氮肥中
的实验方案是_____。
(3)硝化过程中,含氮物质发生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4)氨态氮与亚硝态氮可以在氨氧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该反应中,当产生0.02mol氮气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5)土壤中的铁循环可用于水体脱氮(脱氮是指将氮元素从水体中除去),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利用土壤中的铁循环脱除水体中氨态氮的原理_____。
9、填空。
(1)HClO中Cl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该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2)“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该溶液呈___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说明)。
10、(1)常温下,0.1mol/L 的CH3COOH溶液中有l%的CH3COOH分子发生电离,则溶液的pH= ;可以使0.10 mol·L-1 CH3COOH的电离程度增大的是 。
a.加入少量0.10 mol·L-1的稀盐酸
b.加热CH3COOH溶液
c.加水稀释至0.010 mol·L-1
d.加入少量冰醋酸
e.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
f.加入少量0.10 mol·L-1的NaOH溶液
(2)将等质量的锌投入等体积且pH均等于3的醋酸和盐酸溶液中,经过充分反应后,发现只在一种溶液中有锌粉剩余,则生成氢气的体积:V(盐酸)_________V(醋酸)(填“>”、“<”或“=”)。
(3)0.1mol/L的某酸H2A的pH=4,则H2A的电离方程式为 。
(4)25℃时,将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盐酸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6,则NaOH溶液与盐酸溶液的体积比为 。
11、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固定的VL密闭容器里加入nmolA,2nmolB,发生反应A (g)+2B (g)2C (g) △H<0,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平衡常数为K,此时A的转化率为x.
(1)K和x的关系满足K=_____________,在保证A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容器的体积,平衡______(填字母)。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不移动
(2)若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可见反应在t1、t3、t7时都达到了平衡,而t2、t8时都改变了一种条件,试判断改变的是什么条件:t2时_____________;t8时_____________;
②t2时平衡向___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③若t4时降压,t5时达到平衡,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请在图中画出t4~t6时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线。_____________
12、X、Y、Z为不同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Y+X甲(g) , Y+Z
乙(g)。甲、乙可化合生成离子化合物,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乙。
(1)X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
(2)磷在Z气体中燃烧可生成液态丙(PZ3)分子,也可生成固态丁(PZ5)分子。磷单质和Z单质反应生成lmol丙时,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如图I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已知1mol白磷固体和Z气体反应,生成固态丁时,放热399kJ,则1mol固态丁转化为丙时的反应热△H=_________
(3)某同学拟用图II所示装置证明氧化性Z>I2,已知高锰酸钾与乙的浓溶液反应生成Z,则a是_______的水溶液。若仅将a换为甲的浓溶液,实验时会产生大量白烟并有气体单质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4)向一定浓度的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未见沉淀生成,若在通入SO2气体的同时加入由X、Y、Z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某纯净物,即可生成白色沉淀,该纯净物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13、Na2S2O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易溶于水,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可稳定存在。
I.制备
反应原理:
实验步骤:
①称取mgNa2SO3加入仪器a中,再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另取ng研细的硫粉,用无水乙醇润湿,加入上述溶液中。
②安装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沸水浴恒温反应60min。
③趁热过滤,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Ⅱ.测定产品纯度
准确称取0.3g产品(杂质不参与反应),用一定量的蒸馏水溶解,用的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发生的反应为
。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仪器d的进水口是___________(填标号)。
(2)Na2S2O3在酸性条件下不能稳定存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每生成1mol黄色固体,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
(3)①实验Ⅱ中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___________。
②滴定起始和終点的液面位置如图,则消耗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
③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还原性较强,常用作脱氯剂,在溶液中易被Cl2氧化成
,检验
与Cl2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
的方法为___________。
14、常温下,在50.0g水中溶解,恰好达到饱和,该溶液密度为
,求:
(1)该溶液中阴、阳离子(忽略水的电离)的总物质的量_____?
(2)该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
(3)取出20.0ml该溶液,配成浓度为的稀溶液,则稀释后溶液的体积是多少毫升_____?
15、消除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有多种方法。
(1)用活性炭还原法: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活性炭和NO,发生反应:C(s)+2NO(g) N2(g)+CO2(g) △H=Q kJ·mol-1 在 T1℃下,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部分数据如下:
时间(min) 浓度mol/L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NO | 1.00 | 0.40 |
| 0.20 | 0.30 | 0.30 |
N2 | 0 |
| 0.40 |
| 0.60 | 0.60 |
CO2 | 0 |
|
|
| 0.60 | 0.60 |
①0~10 min 内,N2的平均反应速率 υ(N2)=________,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_____。
②30 min 后,若只改变一个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如上表所示,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 (填字母)
a. 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b. 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 c. 缩小容器的体积 d. 通入一定量的NO
③若30 min后升高温度至 T2℃,重新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的浓度之比为7∶3∶3,则该反应的△H______0(填“>” 、 “ =” 、或“<” )
(2)NH3催化还原法:原理如图所示
①若烟气中 c(NO2): c(NO)=1∶1,发生如图甲所示的脱氮反应时,反应过程中转移1.5mol电子时放出的热量为 113.8 kJ,则发生该脱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②图乙是在一定时间内,使用不同催化剂Mn和Cr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脱氮率,由图可知工业使用的最佳催化剂和相应温度分别为___;使用Mn作催化剂时,脱氮率b~a段呈现如图变化的可能原因是___。
(3)直接电解吸收也是脱硝的一种方法。用6%的稀硝酸吸收NOx生成亚硝酸,再将吸收液导入电解槽电解,使之转化为硝酸。电解装置如图所示。
①图中b应连接电源的_________ (填“正极”或“负极”)。
②将石墨电极设置成颗粒状的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16、工业上利用锌焙砂(主要成分为,含有少量
等)生产高纯
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1)用足量溶液和氨水“浸出”锌焙砂。
①“浸出”前,锌焙砂预先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
②通过“浸出”步骤,锌焙砂中的转化为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浸出”过程中产生的在“除砷”步骤①中被
氧化成
,该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除重金属”时加入溶液。滤渣Ⅱ中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和
。
(4)“蒸氨”时会出现白色固体,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______。
(5)“沉锌”步骤①中加入足量溶液将白色固体转化为
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6)“煅烧”步骤中,不同温度下,分解的失重曲线和产品
的比表面积变化情况如图1、图2所示。
已知:ⅰ.固体失重质量分数。
ⅱ.比表面积指单位质量固体所具有的总面积;比表面积越大,产品的活性越高。
①时煅烧
,
后固体失重质量分数为
,则
的分解率为_______
(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②根据图1和图2,获得高产率(分解率
)、高活性(
比表面积
)产品
的最佳条件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恒温 b.恒温
c.恒温 d.恒温